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上海市屠宰场屠宰生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情况,采取传统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利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普通PCR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发现猪丹毒丝菌分离率为61%,猪链球菌分离率为7%,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1%;猪丹毒丝菌从肺脏、扁桃体中均分离到,分离率高,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从扁桃体中分离到,分离率低。  相似文献   

2.
试验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贵港、钦州等6个市送检的疑似猪丹毒发病的材料,用鲜血琼脂平板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37℃恒温箱培养24~48 h,观察分离细菌的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初步确定其为革兰氏阳性的细小杆菌。为进一步确定分离出的是否为猪丹毒杆菌,试验进一步纯化细菌,提取细菌DNA用16S rRNA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将扩增出来的目的片段连接到p 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最终将测序获得16S rR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结果表明试验最终分离出5株猪丹毒杆菌,为进一步确定分离出来猪丹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试验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小白鼠攻毒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免疫攻毒保护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江西省吉安市某规模化猪场急性死亡的母猪体内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培养特性观察及PCR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猪丹毒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高度敏感。综合该场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诊该场母猪急性死亡原因是由急性猪丹毒杆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和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疹块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本文针对规模化猪场急性死亡的育肥猪采用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诊断法,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分离菌对头孢类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高度敏感的特性,判定该猪场育肥猪死亡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所致。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取得了明显得治疗效果,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猪丹毒杆菌方法,本研究根据猪丹毒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猪丹毒杆菌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7.66×108拷贝/μL~7.66×10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可以检测到7.66×10拷贝/μL的标准品阳性质粒;该方法与其他22种常见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应用建立的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分别对3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44%和11.11%,两者符合率为91.67%。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猪丹毒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临床样品的高通量快速诊断检测以及猪丹毒杆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毕节市某规模化种猪场腹泻流行的原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RT-PCR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发病的10头新生仔猪进行诊断。结果:病理变化为颌下淋巴结出血和肠系膜淋巴结充血;猪轮状病毒RTPCR检测为阳性;细菌分离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猪丹毒杆菌,对穿心莲等药物较为敏感。结论:猪腹泻由猪轮状病毒、肠杆菌和猪丹毒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7.
急性死亡猪中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从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2份疑似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死亡猪组织中分离出2株可疑菌株,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诊断,进一步以猪丹毒杆菌16S rR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确定2株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然后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并对该厂常用的消毒药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表明,1×108 CFU的剂量可致死小白鼠;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高度敏感,对多数抗菌药耐药;该厂常用消毒药的抑菌作用已明显下降.本试验结果对临床防制猪丹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诊临床疑似猪丹毒病例,采集病死猪的内脏,用常规生化法和PCR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用牛津杯法做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分离菌H_2S、靛基质、枸橼酸盐等试验为阴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等,不能分解蔗糖;对青霉素、头孢唑啉等高度敏感,对氯霉素、链霉素等中度敏感;枯草芽孢杆菌、鸡唾液乳酸杆菌和猪小肠乳酸杆菌对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该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防治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枯草芽孢杆菌、鸡唾液乳酸杆菌和猪小肠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7):83-87
从某猪场病死猪心血、肝、脾等组织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杆菌,经细菌形态、16S rRNA基因扩增,确定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对分离菌进一步开展了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细菌致病性试验及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发现: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苯尼考高敏,但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等耐药;分离株可扩增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 C2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但菌株中没有扩增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细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小鼠的LD50为1.77×10~5cfu/mL。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疫苗G4T10免疫后28 d,以分离株攻毒,对照组全部死亡(5/5),免疫组小鼠攻毒后没有死亡,仅表现为体重减轻,表明现用猪丹毒疫苗能保护小鼠抵抗猪丹毒的致死性攻击。  相似文献   

10.
某猪场猪群发病,为确定发病的病原,从病猪心、肺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动物接种,确定为猪丹毒杆菌。通过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1.
李波  李润成  肖博仁  余兴龙 《猪业科学》2011,28(8):92-93,96
对一猪场疫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以及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场生猪合并感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丹毒杆菌。该丹毒杆菌对青霉素及几种头孢、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一猪场疫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以及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场生猪合并感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猪丹毒杆菌.该丹毒杆菌对青霉素及几种头孢、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猪丹毒症状、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1病原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  相似文献   

14.
关于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研究,国外已积累了不少资料,至今已发现有十六个血清型。但是,国内除A、B型外,对猪丹毒杆菌的其它血清型还很少有报导。笔者从1975年到1977年,在河北省馆陶县检查了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分布,从败血型猪丹毒病猪分离到十株猪丹毒杆菌,1976年7月——1978年9月,在206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屠宰肥猪中,有50头猪(24.3%)从扁桃体分离到猪丹毒杆菌。根据菌体上的酸溶性抗元,应用琼脂扩散沉淀反应鉴定了它们的抗原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确诊导致广西部分地区猪场发生生猪大量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猪心血、肝、脾等组织,经细菌分离、生理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16SrDNA序列分析、血清型鉴定等系统的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2株猪丹毒杆菌,确定猪场发病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血清型为1a型。所有的分离菌株具有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较强。按分离地区选择4株临床分离菌株与20世纪50至80年代分离的4株菌株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和双萜类药物仍保持高敏,是治疗猪丹毒的首选药物;但对四环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敏感性出现差异,4株临床分离菌株对上述3种药物的敏感性显著低于4株老菌株,表现为一定的耐药。多数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利福霉素家族药物表现为耐药。MIC测定结果显示青霉素仍然是治疗猪丹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从猪丹毒疑似病例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小杆菌,编号为YN19071,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耐药性以及spaA基因遗传进化关系。16S rRNA基因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株YN19071与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模式菌株ATCC 19414~T同源性99.9%,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spa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YN19071与10株猪丹毒杆菌中国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8.8%~99.5%,与疫苗株G4T10同源性为99.3%。与疫苗株G4T10相比较,云南分离株YN19071的spaA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T609G、A635G和A671G,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3个突变位点I203M、E212G和E224G。本研究在首次对云南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对云南猪丹毒杆菌的疫苗免疫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诊断某猪场猪只发病情况,试验从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分离菌,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判定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诊断某猪场猪只发病情况,试验从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分离菌,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判定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湖南邵阳某猪场的急性发病育肥猪体内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小杆菌,通过对其形态特征、PCR检测、生化反应、动物回归等试验,确定其为猪丹毒杆菌。通过对小鼠和猪的攻毒试验表明:该菌对ICR小鼠的LD50为1.75CFU,1.1×107CFU能使8~10周龄的阴性猪致死,且攻毒死亡猪呈典型的猪丹毒临床症状。说明所分离到的猪丹毒杆菌对小鼠和猪致病性极高,为强毒株。  相似文献   

20.
慢性猪丹毒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的丹毒丝菌属。猪发病后,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出现皮肤疹块,慢性型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我校牧场3年来发生了33例慢性关节炎型猪丹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