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号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万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西牛片形吸虫的流行情况,本文通过胆囊检查法对广西黄牛和水牛片形吸虫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水牛片形吸虫的感染纯阳性率为53.94%,黄牛阳性率为50.47%,水牛和黄牛分别有31.50%和9.35%为疑似感染,阴性分别只有14.56%和40.19%,说明广西牛片形吸虫感染情况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4.
肝片(形)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骆驼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它的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培育大片形吸虫囊蚴,着重研究大片形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和临床病理变化.人工培养和孵化大片形吸虫虫卵,用孵化出来的大片形吸虫毛蚴感染中间宿主小土蜗螺,收集大片形吸虫囊蚴,再用囊蚴感染试验小鼠.结果显示,囊蚴经口感染试验小鼠后1周即可在肝脏找到虫体,幼虫可在小鼠体内发育生存7~8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感染囊蚴数量不同,可给小鼠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变,甚至造成死亡.剖检小鼠可见肝脏质地脆,颜色发黄,脾脏肿大等严重病理变化.因此,可利用小鼠作为大片形吸虫幼虫感染的试验动物,进行片形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免疫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牛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在牛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慢性肝炎、胆管炎,伴发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引起大批死亡。如我县茅垭镇1994年3~4月间感染发病4062头,死亡371头。在其慢性病程中,常使患牛消...  相似文献   

7.
张蕾 《兽医导刊》2006,(10):24-26
一、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波尔山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所致.该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贫血,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三氯苯达唑化学名为5-氯-6-(2,3-二氯苯氧基)-2-甲硫基-1H-苯并咪唑,又称三氯苯咪唑、二氧苯咪唑、三氯苯唑,英文名为Triclabendazole,分子式为C14H9Cl3NOS,为新型咪唑类驱虫药,对各种日龄的肝片形吸虫均有明显驱杀效果。对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肝片吸虫,对牛大片形吸虫、鹿肝片吸虫、鹿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9.
张蕾 《动物保健》2006,(10):24-26
一、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波尔山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所致。该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贫血.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该病能引起牛羊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导致病畜消瘦和生产性能下降,特别对幼畜和绵羊危害严重,感染后大批死亡,给牛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该病原属于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吸虫,有两个种,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肝片吸虫为大型吸虫,成虫  相似文献   

11.
三氯苯咪唑(Triclabendazole)是一种新的苯骈咪唑类衍生物,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均有驱虫活性,主要用于驱除马、牛、羊等动物各期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  相似文献   

12.
水牛实验感染大片吸虫及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试验为了对水牛感染大片吸虫的情况进行了解。方法 选 10头 6月龄水牛 ,分成 2组 ,每组 5头 ,A组对照 ,B组试验 ,每头经口感染 2 5 0个大片吸虫囊蚴。结果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后的收虫率为 16 .2± 8.0 % ,在感染后第 13~ 14周检出虫卵。抗大片吸虫分泌排泄产物 Ig G水平从感染后第 2周明显升高 ,17周时达到高峰。结论 试验证实水牛对大片吸虫感染很敏感 ,EL 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片形吸虫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是一类寄生于反刍动物(水牛、奶牛和羊等)肝脏胆管的寄生蠕虫.片形吸虫有两个种(图1),分别为肝片吸虫(F.hepatica,分布于中国北方、欧洲等温带地区)和大片吸虫(F.gigantica,分布于中国南方、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区,感染水牛的片形吸虫是大片吸虫,同时奶牛和山羊也常被这一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动物园草食动物感染片形吸虫的病原包括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两种。寄生虫的严重侵袭,不仅可以造成病兽消瘦、贫血、水肿、消化机能紊乱、幼兽生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5.
三氯苯咪唑(Friclabendazole)系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类化合物,其感对染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大片吸虫(F.gigantiea)的成熟虫体及未成熟虫体的杀灭效果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本,肝片吸虫的实验感染动物及自然感染牛的驱虫效果已有报导。本试验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牛投与本剂后的驱虫效果进行了研究。供试牛52头,系经检查虫卵确认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牛。共分为4个组,即12毫克  相似文献   

16.
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及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其它哺乳动物和人也可感染,是危害养牛、养羊业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该病原是一类大型吸虫,肝片形吸虫长20~30mm,宽8~10mm,红褐色,呈扁平的叶片状,虫体肩部宽而明显;大片形吸虫长25~75mm,宽5~12mm,肩部不明显,后端钝圆。  相似文献   

17.
<正>牛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或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脏胆管中而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多流行在秋季,常呈地方流行性,对幼畜危害严重。本病可引起牛急性、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最后因衰竭而死亡,特别是1.5岁以下的幼龄牛,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黄牛感染的片形吸虫种类,首先对来自河南济源市一肉牛屠宰场黄牛肝脏上的片形吸虫进行形态学观察,然后基于核糖体ITS1、ITS2区域和线粒体nad1、cox1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ITS1和ITS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济源黄牛源片形吸虫分离株JY003和JY004为Fh/Fg杂合型片形吸虫。基于nad1和cox1基因序列,JY003和JY004与大片形吸虫的相似性高于肝片形吸虫,其中nad1序列与大片形吸虫中国云南、日本和韩国分离株的相似性高达100%。在基于nad1和cox1基因的进化树上,分离株均与大片形吸虫参考株处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首次从河南黄牛体内鉴定出Fh/Fg杂合型片形吸虫,为动物和人的片形吸虫病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牛肝片吸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肝片形吸虫病(又名牛肝蛭或柳叶虫),是牛的一种慢性寄生虫侵袭病。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变。病牛营养下降,奶牛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20.
肝片形吸虫病是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中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能导致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等症状,危害严重,尤其是引起犊牛和绵羊的大批死亡,可造成养殖业经济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