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采精频率对娟姗牛改良西藏黄牛F_3代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选择3~4岁健康娟姗牛改良西藏黄牛F_3代种公牛1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头。试验Ⅰ组隔日采精1次;试验Ⅱ组连续2 d采精,休息1 d,再连续2 d采精;试验Ⅲ组连续3 d采精,休息1 d,再连续3 d采精;试验Ⅳ组采精1次,休息2 d,再采精1次。采精时间均在9:00,持续2个月。试验重复3次。结果显示,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顶体完整率和精子GR酶活性,试验Ⅰ组和试验Ⅳ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Ⅳ组较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差异极显著(P0.01)。精子CAT值,试验Ⅰ组和试验Ⅳ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Ⅳ组较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差异极显著(P0.01)。总之,试验Ⅳ组,即采精1次,休息2 d,再采精1次,娟姗牛改良西藏黄牛F_3代种公牛精液品质最好;其次为试验Ⅰ组,即隔日采精1次。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类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类添加剂对杜洛克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无明显差异的杜洛克公猪45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M组、N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类维生素A 2 000 IU/kg、β-胡萝卜素3 g/(头·d),试验期为3个月,每月采精1次,进行精液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组、N组种公猪的采精量、精子密度、精子畸形率显著提高(P0.05); M组种公猪的精子密度、原精活力、稀释后精液活力显著提高(P0.05),而N组种公猪的采精量、持续射精时间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3.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采精频率对3个品种成年种公猪精液质量及精液产能的影响。选用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的成年公猪,共54头,每个品种各18头,设置3个采精频率,分别为2 d 1次(A)、3 d 1次(B)、4d1次(C),每个品种每个频率6头公猪,共分为9组。试验时间持续60d,试验开始后从第2次采精开始测定精液质量。频率A共采精198次,其中杜洛克猪90次/组,长白猪48次/组,大白猪60次/组;频率B共采精348次,其中杜洛克猪132次/组,长白猪102次/组,大白猪114次/组;频率C共采精306次,每个品种各102次/组。结果表明:杜洛克猪和大白猪采精频率A的精子活力低于采精频率B和C(P<0.01),长白猪采精频率A的精子活力低于采精频率B和C(P<0.05);3个品种公猪采精频率A的精子畸形率均高于采精频率B和C(P<0.05);杜洛克猪采精频率A的采精量低于采精频率B、C(P<0.01),长白猪采精频率A的采精量低于采精频率B、C(P<0.05),大白猪无组间差异;杜洛克猪采精频率A的精液密度及精液产能均低于采精频率B、C(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采精频率对杜洛克、大白、长白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不同品种种公猪的最佳采精频率,试验选取12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杜洛克、大白、长白种公猪各6头,分5个不同采精频率阶段采精,即第1阶段(A组)为1次/1 d,第2阶段(B组)为1次/2 d,第3阶段(C组)为1次/3 d,第4阶段(D组)为1次/4 d,第5阶段(E组)为1次/5 d,每个阶段采精3次,一个阶段采精完成后,公猪休息一周,然后开始下一个阶段采精,采精完成后对每份精液的精液量及精子密度、活率和畸形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种公猪精液量及精子密度和活率随采精频率的降低均总体呈升高趋势,精子畸形率随着采精频率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杜洛克种公猪C组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较佳,E组精子畸形率最低,但与B、C、D三组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大白种公猪B组精液量较佳,D组精子密度较佳,C组精子活率较佳,E组精子畸形率最低,与D组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长白种公猪C组精液量较佳,D组精子密度较佳,C组精子活率较佳,E组精子畸形率最低,与D组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公猪精液品质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公猪精液品质和生殖激素的影响,对27头精液品质相近的成年大约克种公猪饲喂不同剂量的中草药复方制剂,测定精液指标和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低剂量组(试验Ⅰ组)的采精量、采精持续时间、精子密度,血清中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含量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3%高剂量组(试验Ⅱ组)的采精持续时间、精子活力和血液中LH、T含量显著提高,采精量和血液中FS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说明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中草药复方制剂可显著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促进生殖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采精频率对种公猪精液品质造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检测了四川某种猪繁育场的10头长白种公猪在不同采精频率下(1、2、3、4、5次/周)的精液,分别其对精子活力、密度、精液量、精子结构变化和精子运动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精子密度最高,与采精频率为4次/周的精子密度差异不显著(P> 0.05),与采精频率为1、2和5次/周时的差异显著(P> 0.05);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精子活力和活率最高,与采精频率为5次/周时的活力与活率差异显著(P> 0.05);精子总数在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最多,精液量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但在采精频率为1次/周时最多,与采精频率为5次/周时的差异显著(P> 0.05)。综上所述,采精频率为3次/周时精液品质最佳;采精频率为4次/周和2次/周时精液品质次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品种、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等因素对丹系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研究以湖南某种公猪站2 051头丹系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20—2021年精液质量数据,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对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及总精子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从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来看,大白猪的精液量和精子总数最高,长白猪的精液密度最高,而杜洛克猪的精液量、精液密度和精子总数均最低,3种猪的精子活力相当;从采精月龄来看,种公猪月龄越小精液量越低,但精液密度偏高,精子活力相对较好,在13~24月龄总精子数最高;不同采精间隔对精液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精间隔越长,精液量、精液密度和总精子数相对较好,但过长的采精间隔导致精子活力降低,采精间隔为3~5 d时综合性能最佳。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8.
采精频率对长白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9):76-79
为了研究采精频率对成年长白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对6头成年长白种公猪进行五个不同阶段的采精试验,分别为A阶段(采精1次/2 d),B阶段(采精1次/3 d),C阶段(采精1次/4 d),D阶段(采精1次/5 d),E阶段(采精1次/6 d)。研究结果表明:(1)采精频率为A组时,其精液采精量显著低于B组、C组、D组、E组(P0.05),而B组采精量虽低于C组、D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所以成年种公猪精液采精量的最佳采精频率为B组;(2)采精频率为D组时,其精液精子密度与E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3)采精频率为C组时,C组精液的精子活率与D组、E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4)当采精频率为A组、B组时,其精液中精子畸形率均达到20%以上,而E组、D组的精子畸形率均在5%左右,且E组、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C组精子畸形率在15%左右,虽低于20%,但与E组、D组差异显著(P0.05);(5)采精频率与总精液量、活率、密度之间都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精子畸形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2003 年 1 月至 2004 年 3 月,我们共跟踪79 头公猪,其为 7.5 ~30 月龄以内,大白猪 32 头,长白猪 20 头,杜洛克猪 18 头,皮特兰猪 9 头,采精共 2 590 次,并严格按照国内 AI 规范、操作规程,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其精液进行品质和精液量的评定,根据公猪精液的品质(也即公猪精子活力、精液保存时间)和精液量(精液体积、密度及精子总数),公猪精液按品种进行综合评定。1   按照品种、月龄对公猪精液进行比较                                                              …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4)
研究分析了86头大白公猪采精及精液品质检测数据,旨在为人工授精过程中公猪的使用年限及采精频率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大白公猪首次采精量、精子活力及有效精子数由7月龄至10月龄呈升高趋势,以10月龄的首次采精量、精子活力和有效精子数最高,分别为200.0 m L、0.91和396.1亿;随着年龄的增长(采精开始至2.5岁)其平均采精量及平均有效精子数均呈增加趋势,2~2.5岁最高,分别为304.8 m L和518.4亿,显著高于1~1.5岁和1.5~2岁(P0.05),极显著高于1岁以内的公猪(P0.01),而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年龄段内采精量和有效精子数量随着采精间隔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无显著变化;间隔天数为3 d以上的采精量和有效精子数显著高于间隔天数为1 d和2 d(1~1.5岁间隔2 d采精量除外),而间隔3 d以上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公猪首次采精时间应控制在8~10月龄为宜,1.5岁以内的公猪采精间隔5 d及以上为宜,1.5岁以上的公猪采精间隔为3 d及以上为宜。建议生产用公猪使用年限3岁为宜,育种核心群公猪1.5~2岁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9头杜洛克、长白、大白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27 408条精液测定记录,采用混合线性分析模型和方差分析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精子畸形率、总精子数及各精液性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从不同品种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长白猪精液体积和总精子数均显著高于大白猪、杜洛克猪(P<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P<0.05),杜洛克猪、大白猪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P<0.05),长白猪和大白猪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从不同公猪出生胎次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3胎出生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季节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从不同采精月龄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6~25月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间隔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4~5 d为最佳采精间隔,采精间隔过长会导致精子畸形率上升;从不同公猪总乳头数来看,乳头数13~16个时,各精液性状品质都处于中等水平,有利于公猪生产应用。3个品种各精液性状间稳定性趋势不一,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精液体积和精子活力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精子畸形率和总精子数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P<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P<0.05)。各品种中,长白猪稳定性较差;各精液性状中,精子活力稳定性最好。【结论】品种、公猪出生胎次、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品质,可根据不同品种公猪制定更完善的选择方案,提高精液质量,加速公猪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2.
旨在评价酵母培养物(YC)对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将90头体重约为80kg的公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kg/t和7kg/t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5d,正试期45d,试验期间,3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结束时,评定各组公猪精液的颜色、气味,测定并比较各组公猪的精液量、精液pH值、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子畸形率、抗力指数。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公猪的精液颜色和精液气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3组公猪的精子抗力指数一致;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精液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这4项指标在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公猪的精液pH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提示,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公猪部分生产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品种、采精月份、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等因素对加系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初次采精周龄对精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某种公猪站79头加系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3 921条精液采集与精液质量数据,通过混合线性模型与方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对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总精子数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从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来看,长白猪精液量和总精子数均高于大白猪、杜洛克猪,但杜洛克猪精液密度高于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精子活力最低;从不同月份来看,1~3月采精精液密度最高,4~6月采精精子活力最高,10~12月采精精液量和总精子数最高,精液量呈现秋冬多、春夏少的季节变化规律。公猪不同月龄采精,精液质量指标也存在差异,月龄越小精液量越低,但精液密度偏高,精子活力相对较好,在19~24月龄黄金期总精子数最高。不同采精间隔对精液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精间隔越长,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相对较好,采精间隔为5 d时综合性能最佳,但过长的采精间隔导致精子活力降低。品种影响总精子数稳定性,长白猪、大白猪总精子数稳定性显著优于杜洛克猪(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采精月份、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质量,关注这些因素有助于公猪站制定更完善的生产计划,提高公猪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精员、猪舍温湿度、氨气浓度和光照强度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猪精液品质。【方法】选取347头(580±48) d的杜洛克公猪,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共2 966条精液测定记录,采精员做好每天公猪的采精记录,猪舍温湿度、氨气浓度和光照强度参数于每天上午09:00进行测定。使用R软件对采精员记录、环境参数和精液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采精员对精液品质具有显著影响(P<0.05),8号采精员采集的精液精子活力最高、精子畸形率最低。(2)猪舍环境温度为22~25℃时,精子活力显著高于18.5~22℃(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18.5~22℃(P<0.05)。(3)相对湿度在70%~77%时精子活力最高、精子畸形率最低,与相对湿度在46%~60%时差异显著(P<0.05),与相对湿度在60%~70%时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湿度在60%~70%时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和总精子数都处于较高水平。(4)随着氨气浓度降低,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呈现上升趋势、精子畸形率呈下降趋势,氨气浓度2~4 ppm与5~7.3 pp...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不同月龄公猪精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我们共跟踪79头公猪,其为7.5~30月龄以内,大白猪32头,长白猪20头,杜洛克猪18头,皮特兰猪9头,采精共2590次,并严格按照国内A1规范、操作规程,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其精液进行品质和精液量的评定,根据公猪精液的品质(也即公猪精子活力、精液保存时间)和精液量(精液体积、密度及精子总数),公猪精液按品种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小肽螯合锌对种公猪精液品质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8月龄健康杜洛克种公猪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在日粮预混料中添加50 mg/kg Zn SO4·H2O,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在日粮预混料中添加12.5,25.0,50.0 mg/kg小肽螯合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精液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子活力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精子畸形率随着小肽螯合锌添加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0.05);生理指标除红细胞分布宽度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外,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生化指标中,除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外,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种公猪的日粮中用小肽螯合锌替代无机锌可提高种公猪精液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从而提高种公猪的生产性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贫血症状的发生,其中添加小肽螯合锌25.0 m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6,(6)
试验旨在研究半胱氨酸对4℃藏猪精液品质和抗氧化保护作用影响,采用电刺激法采集健康藏猪精液,在改进的猪精液低温稀释液为基础液中,每1 000 m L添加半胱氨酸0、0.02、0.04、0.06、0.08 g,将藏猪种公猪新鲜精液做4倍稀释后于4℃环境保存至第5天,以藏猪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为评价精液品质指标,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为评价抗氧化保护作用指标,探讨半胱氨酸对4℃藏猪精液品质影响。结果显示:半胱氨酸0.06 g/L添加组藏猪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均极显著好于其他试验组(P0.01),0.06 g/L半胱氨酸添加组的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含量均显著好于其他试验组(P0.05),0.08 g/L半胱氨酸添加组的精浆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好于其他试验组(P0.05);同时发现,0.08 g/L半胱氨酸添加组精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精子丙二醛含量0.06 g/L半胱氨酸含量最高。总之,在改进的猪精液稀释液中添加0.06 g/L半胱氨酸后将藏猪种公猪精液做4倍稀释,可明显改善4℃环境保存藏猪精液品质和抗氧化保护作用,该试验研究为今后藏猪精液低温保存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夏季高温热应激和提高种公猪精液品质,将24头大白种公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粮中添加40 mL/头"雅士勇"营养液,连续饲喂40 d,对照组不添加营养液。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雅士勇"对种公猪采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种公猪精液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P<0.05),并极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索采精频率对成年杜洛克种公猪精液品质和精浆离子成分所造成的影响,初步确定最佳的采精频率,为实际生产中进行合理的采精频率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用8头遗传因素相近的成年杜洛克种公猪(24月龄),按照不同的采精间隔将采精频率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每间隔120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休息1周后,每间隔96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休息1周后,每间隔72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以此类推,直到采精间隔为24 h一次为止。结果表明:随着采精频率的提高,精子的密度、活力、总精子数3个指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这3个指标均在采精频率为1次/72 h时达到最大;Mg~(2+)、Ca~(2+)、Zn~(2+)、Cu~(2+)等4种离子的浓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K+的浓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Mg~(2+)、Zn~(2+)、Cu~(2+)等3种离子的浓度均在采精频率为1次/72 h时达到最大,Ca~(2+)的浓度在采精频率为1次/96 h时达到最大。结果显示,成年杜洛克种公猪的最佳采精频率为1次/72 h,Mg~(2+)、Ca~(2+)、Zn~(2+)、Cu~(2+)、K+等离子元素与精液质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将100头种公猪,其中大白27头,长白19头,杜洛克54头,按照品种、年龄、射精量和精液品质,相对均衡地分成2个组,每组50头,其中Ⅰ组为试验组,基础日粮+“雅士勇”口服液20mL/头/d,混在料中连续饲喂42d,以后用3d停3d,不断轮回;Ⅱ组为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饲喂“雅士勇”口服液对种公猪的射精量及精子密度、活力和畸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