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掌握花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基本数据以及花鼠冬眠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采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冬眠前后花鼠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鼠冬眠后,白细胞数目(WBC)、淋巴细胞数目(LYMPH)、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目(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等比冬眠前高;单核细胞数目(Mon)、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几乎没有变化;只有红细胞数目(RBC)下降。生理指标的不同反映了花鼠在活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性别和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呕吐毒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猪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呕吐毒素(vomitoxin,VT)是目前全球谷物污染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易感动物中以猪最为敏感。本研究以呕吐毒素标准品为原料,通过灌胃和静脉注射2种给药途径,研究该毒素对猪体内血常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喂组血常规检测值中,猪血红细胞压积(HCT)在12、24 h时极显著低于给药前(P0.01);血红蛋白(HGB)、血红细胞压积(HCT)均低于给药前,在0.33、1、2 h时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总数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组中,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数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均低于给药前,分别在0.170、.33 h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在其它时间点,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则均极显著低于给药前(P0.01)。呕吐毒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猪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荣昌猪不同性别间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及其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32头成年荣昌猪血液的13项生理指标、12项生化指标和2项免疫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国内主要的小型猪品系及人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测荣昌猪血液27项指标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在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1),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和载脂蛋白AⅠ(AP0AⅠ)在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荣昌猪的HCT、血小板(PLT)、尿素(UREA)和葡萄糖(GLU)测定平均值均小于小型猪,其余指标均接近于小型猪。荣昌猪的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4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平均值均处于人类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参考指标范围内。研究确定了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基础数据,为荣昌猪品种特性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和医学研究上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集湘西黄牛保种区湘西黄牛青年母牛的血液样品,运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妊娠后红细胞压积(HCT)、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及其百分比极显著降低(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淋巴细胞数目(Lymph)及其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单核细胞数目(Mon)及其百分比、血小板数目(PLT)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升高,但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妊娠后血容量明显增加,导致血液稀释引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降低,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降低导致的HCT显著降低和RDW升高可能由妊娠母体缺铁性贫血引起。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贵州白香猪及贵州白香猪与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3种杂交猪的体重、脏器系数和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贵州白香猪体重极显著低于3种杂交猪(P<0.01);贵州白香猪的脏器指标除心脏外与3种杂交猪均存在差异;贵州白香猪红细胞总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香猪(YX)(P<0.01);贵州白香猪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数量(LYM)、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率(LYM,%)及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率(GRA,%)与长白猪×香猪(LX)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采集湘西黄牛保种区湘西黄牛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的血液样品,运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研究了这些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并将湘西黄牛成年母牛血液生化指标与其他地方黄牛品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青年母牛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数目(WBC)接近于成年母牛,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化指标角度揭示了湘西黄牛早熟的特征。与其他地方黄牛品种比较,湘西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青海本地绵羊品种与引进品种的先天性免疫水平和品种特性,本研究选取青海省不同海拔地区的2个本地品种(欧拉羊、白藏羊)和1个引进品种(无角道赛特羊)共186只绵羊,采集新鲜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制备血清,用绵羊ELISA试剂盒测定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G(IgG)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免疫指标;分别以品种和品种来源地为因变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以品种为因变量,无角道赛特羊的免疫水平最高,白藏羊的抗病性稍高于欧拉羊;以品种来源地为因变量时,本地绵羊品种的先天性免疫水平低于引进绵羊品种,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除MCH、MCHC和RDW-CV外,无角道赛特羊在血液生化水平上均高于青海本地品种,说明无角道赛特羊是具有高抗病能力的优良品种。本试验为不同绵羊品种机体先天性免疫水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对青海藏羊的选育工作和品种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湘西黄牛妊娠前后血常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选取9头湖南省地方品种(湘西黄牛),采用Mindray BC-2800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各参数检测。结果表明:妊娠后血细胞比容、中性粒细胞数目及百分比极显著降低(P<0.01),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升高(P<0.05),单核细胞数目及百分比、血小板数目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湘西黄牛妊娠后血容量明显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呈下降趋势,而红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降低导致血细胞比容显著降低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升高,初步推断湘西黄牛妊娠早期有贫血倾向。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普通猪群、病猪群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辅助诊断猪群健康水平,为猪群疫病防控提供一种辅助方法。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随机选取250头健康种猪组建普通猪群;选择51头发病种猪组建病猪群,分析2个猪群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将结果与无特定病原(SPF)猪群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病猪群血小板总数(PLT)、中性粒细胞数(GRN)显著高于普通猪群(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N%)极显著高于普通猪群(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低于普通猪群(P0.05),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中间细胞数(MID)、中间细胞百分比(MID%)极显著低于普通猪群(P0.01)。综合血常规指标生理作用及其在SPF猪群中的验证结果,GRN%上升预示猪群可能正在感染疾病,GRN%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猪群健康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试验测定20、40、60周龄矮小型褐壳蛋鸡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每一周龄公、母鸡各9只,样本量为54只。将数据进行t检验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此3个时间点上,指标RBC、HGB、MPV、PDW、LYMF%、TP和CHO呈现上升趋势,指标HCT、MCV、RDW%、WBC、LYMF值是先下降后上升,而MCH、MCHC、PCT、PLT、MID、MID%、GRAN、GRAN%、AST、ALB、TG、GLU和ALT值是先上升后下降。同时,不同周龄鸡之间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上表现出不同项目差异显著(P0.05)。20、40及60周龄矮小型褐壳蛋鸡雌、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RBC、HCT、HGB、WBC、LYMF和AST,这表明矮小型褐壳蛋鸡的生理和生化指标随周龄不同,在雌、雄之间的差异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方法对人工饲养的3种鸟类(勺鸡、石鸡、天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6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天鹅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总数、红细胞比容、红细胞体积最大,勺鸡次之,石鸡最小;红细胞沉降率石鸡最大,勺鸡次之,天鹅最小;白细胞总数及各类白细胞所占的比例3种鸟类之间差别不明显,白细胞体积天鹅最大,石鸡次之,勺鸡最小。种属不同是导致3种鸟血液生理常值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血象指标及其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21日龄断奶、窝产仔数11头、断奶窝重(75.18±0.75)kg且个体大小基本相近的仔猪5窝,分别在断奶时、断奶后第7,14天随机对每窝2头仔猪采血3~4 m L/头,通过实验室检测16项血象指标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后第7天的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白细胞数(WBC)、白细胞-小细胞群(主要为淋巴细胞)绝对值(W-SCC)、白细胞-小细胞群百分率(W-SCR)、白细胞-大细胞群(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W-LCC)等7项血象指标及Ig G、Ig M、Ig A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白细胞-大细胞群百分率(W-LCR)等4个血象指标显著上升(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等5项血象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但在仔猪断奶14 d时,除HCT、MCV、W-SCR等3项指标显著低于断奶时水平(P0.05)外,其他指标(包括Ig G、Ig M、Ig A)均已恢复或超过断奶时水平。说明断奶应激会造成仔猪营养性贫血和免疫力下降;但到断奶后第14天时基本过了免疫应激期,各类血象指标也得到较好恢复,特别是Ig G、Ig M、Ig A的数量均恢复或超过断奶前的水平,仔猪断奶应激主要发生于仔猪断奶后7 d时,到断奶后14天时各类应激反应基本可自行消除。  相似文献   

13.
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Wistar大鼠各年龄段的血液生理和生化正常参考值范围。通过收集实验室近1年来的1月龄~8月龄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并比较动物不同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与1月龄同性别动物比较,血液学指标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比率(H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血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尿素(Urea)、葡萄糖(Glu)、总蛋白(TP)值升高(P0.05),血液学指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网织红细胞比率(RET%),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钾(K)、磷(P)值降低(P0.05),其他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动物雌雄间比较,雌性动物MCV、MCH、ALB、Chol、Cr、Urea大于雄性动物,WBC、MONO、LYMPH、P-LCR、RDW-SD、PDW-CV、AST、ALT、K、P、Tbic小于雄性动物,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无雌雄差异。结果表明,初步建立了不同性别、不同月龄Wistar大鼠的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新药药效、安全性评价试验及实验动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与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的多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分析不同品种和性别对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平均日龄约180天的30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和213头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PDLY),按同一饲养标准饲养并屠宰,测定了眼肌面积、背膘厚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电导率和滴水损失等肉质性状,进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DLY和PDLY的瘦肉率均大于55%、屠宰率均大于84%且变异系数均小于6.2%;与之相对的是,上述两种群体的电导率(24h)和滴水损失的变异系数均高于45%,提示通过品种内的选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两个品种的猪肉滴水损失,提高肉品质均一性;品种间的比较发现,PDLY的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均高于DLY(P0.01),而DLY的屠宰率则优于PDLY(P0.001);就性别而言,两品种阉公猪的宰前活重均高于母猪(P0.01),而母猪的瘦肉率更高且背膘厚更低(P0.001)。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PDLY和DLY的胴体瘦肉率与宰前活重和背膘厚均极显著负相关(|r|0.45,P0.001),而眼肌面积与眼肌厚度则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P0.001);此外,PDLY和DLY的眼肌pH24h与滴水损失及电导率(24h)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5)。PDLY的胴体性状种质资源特性整体上优于DLY,而DLY的肉品质则优于PDLY;性别方面,PDLY和DLY母猪的胴体性状种质资源特性均优于阉公猪;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猪肉pH有利于降低滴水损失,进而增加猪肉的观感和新鲜度。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DLY和PDLY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认识,为今后商品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品种、体重和营养对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荣昌(RC)猪和杜×长×大(DLY)杂交猪为试验对象,研究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与营养影响特点。结果表明: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规律较为类似,肌纤维直径随体重增加呈线性增长,而肌纤维密度则随体重增加呈乘幂方程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密度与直径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03)。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在20~50kg阶段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99),但在80kg,RC猪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DLY猪(P=0.0043),而RC猪的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DLY猪(P=0.0049)。饲粮营养水平对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的生长规律较为类似,但不同品种的肌纤维直径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80kg,RC猪显著低于DLY猪,可能与其优良肉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白鼻子”病貉患有低色素小细胞贫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貉"白鼻子"病的发病原因,对患"白鼻子"病的貉和正常貉进行了血常规检查,用Mann-whinney法进行了组间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貉相比,"白鼻子"病患貉淋巴细胞百分比(P=0.04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31)降低(或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淋巴细胞计数(P=0.004)、中间细胞计数(P=0.004)、中间细胞百分比(P=0.004)、红细胞计数(P=0.000)、红细胞压积(P=0.000)、平均红细胞体积(P=0.001)、血红蛋白含量(P=0.00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01)降低(或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细胞计数(P=0.130)、中性粒细胞计数(P=0.47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P=0.9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0.831)、血小板计数(P=0.915)、血小板压积(P=0.852)、平均血小板体积(P=0.202)、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0.749)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白鼻子"病患貉血色指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分析,确定"白鼻子"病貉患有低色素小细胞贫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牙山黑绒山羊的健康状况,了解和掌握牙山黑绒山羊的品种特性,试验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性别和不同月龄牙山黑绒山羊母羊的血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24月龄时,血小板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公母羊间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公母羊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淋巴细胞绝对值不同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说明牙山黑绒山羊血液生理指标在不同性别间和不同月龄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大熊猫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平行试验的方法测定了28只健康成年大熊猫静脉血在120 min内放置不同时间时,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平均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血液标本放置60分钟时RBC、HGB、WBC基本无变化,与即检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放置15,30,45,90,120分钟时与即检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PLT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HCT在血液标本放置30 min以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放置45 min后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各项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认为,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的大熊猫全血标本,若采血后不能及时检测,应在放置60 min后再进行测定,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检测仪器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体重约200 g,雌雄各半,屏障环境饲养,试验前禁食12 h,麻醉后采血,分别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两种仪器分别检测的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