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乡村旅游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但是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城乡旅游规划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促进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倡导城乡创新和智慧化发展,强化城乡旅游整体规划布局,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研读苏州市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并以太平镇城乡一体化镇村布局规划为基础实例,通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镇村布局的空间分析,明确在镇村布局规划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以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镇村布局规划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忽略了对城乡发展的统筹考虑和城乡空间的协调安排。苏州市自2006年起,就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完善的各级规划体系拓展城乡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2008年9月,苏州正式成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围绕"三区三城"建设目标的同时,加快推进苏州  相似文献   

4.
前沿来电     
《农家科技》2011,(6):4-4
国内外专家组团看成都“新农村” 第五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OACP)年会日前在成都举行。作为“第五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与规划”会议的一部分,会议期间,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及荷兰等国的20位国际重量级城市空间和区域教授及10位国内专家嘉宾,来到成都市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鹤鸣村,以及二王庙、黄龙溪等地参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城乡关系变革及乡村发展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村庄规划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新时期村庄规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三生”空间承载内容和具体的实施路径,结果显示,村庄规划通过统筹重点产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布局能够促进村庄建设发展,通过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可以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通过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利用乡村资源禀赋可以打造特色乡村名片,最终实现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三生”融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城乡统筹理念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宇  张培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64-10866
城乡统筹理念在规划中的运用已成为解决当前城乡发展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县域作为宏观地域与微观地域的结合点,是有效实施城乡统筹理念的最佳地域单元。针对传统城镇体系规划"重城轻乡"的特点,应重点从城乡功能协调、空间利用协调、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等方面具体实现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据了解,《规划》重点围绕优化城乡空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三方面出台系统举措,着力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从"反规划"的生态视角对城乡空间生长潜力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空间生长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非农产业空间、城乡生活空间的影响,得出霸州不同类型空间的生长潜力,从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9.
以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东镇复建房规划的工作实践为例,从城乡结合部村落的空间管治、生态环境容量、与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探讨城乡结合部村落的现代生态设计理念,体现城乡结合部村落与城市的和谐统筹。  相似文献   

10.
居民住房状况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助力居民提升居住条件,但城乡住房差异仍客观存在。为进一步理清城乡居民住房现状和差异,基于江苏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已有研究建立城乡住房状况指标,开展差异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江苏居民住房状况得到了长效改善,居住空间显著扩张,住房消费市场化观念增强。但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城乡居民在住房的来源、承重结构、建成时间以及配套设施上的差距仍然较大。现有的城乡住房状况差异不仅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建议政府健全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建立城乡一体的住房制度框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在缩小城乡居民住房状况差异的同时,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城乡空间统筹的整体规划为城市与农村实现"双赢"发展的有力保证。现阶段,城镇转型速度逐渐加快,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持续加大,在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规划。基于此,提出城乡空间统筹战略下农村发展规划研究,具体包括避免"农村景观城市化",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乡村人口的统筹引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在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城乡化与工业化迅猛发展,传统的城乡规划通常存在着重经济而轻生态的情况,同时"反规划"法在我国国情下的实施也存在现实困难。系统思想综合城乡规划与生态规划,使二者协同发展,使城乡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城乡空间生态规划在保障生态空间和预留经济建设空间两方面中做到协调与均衡,缺一不可,使生态规划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新时期城乡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探索。蚌埠市近十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蚌埠市城乡融合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可分为增长、减缓、增长三个阶段;各城乡融合要素融合水平不同,经济、社会、空间等要素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人口、生态要素融合水平波动发展:城乡融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看到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要重视城乡人口与土地的互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乡融合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云 《农业考古》2006,(6):230-233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热潮中出现的问题,从统筹城乡空间发展的角度,以城乡空间的区域协调发展、集中与分散、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村庄布局规划、以村庄改造和整治为重点等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斌  曾浩星 《乡村科技》2022,(14):140-143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空间扩张为主的城镇发展模式引起的土地利用低效及资源错配现象凸显。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镇化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已成必然趋势。基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为例,对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发生机理进行梳理,采用现场踏勘、收集相关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成因进行研究,并剖析城乡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乡村地域正经历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土地空间重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等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在增加。减碳的国家战略目标在引导城市规划更新空间转型上有重大作用,而在乡村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以路集村庄规划为例,旨在探索低碳乡村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的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存在一些误区,传统"城市偏向"的思考角度致使许多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镇农民的生产、生活、城镇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从农民的城镇化诉求出发,运用推拉阻力模型,总结出博望镇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农业生产落后、农村公共资源匮乏、城镇拉力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规划应以人口转移、空间整合、产业提升为重点,尊重农民的主体诉求,积极恢复农村自身活力,并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效应,促进城乡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桂花  马森  高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73-22476
开放空阕易被建设同地侵蚀,保护非常重要。在明确开放空间含义的基础上,指出小城镇开放空间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用地破碎度高,产业层次低级化,生态环境敏感度高以及保护与发展的对立度高4方面;继而提出土地集约化、空间管制、区域风景、城乡一体化的小城镇开放空间保护策略。以荣成市成山镇为例,进行开放空间保护的城镇总体规划实证研究,旨在使开放空间的保护得到良好的规划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衡水市城乡风貌建设存在缺乏特色、文化基础设施不足、文化产业薄弱、建设经验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衡水市应从规划城乡风貌整体格局、划分城乡风貌片区、更新城市界面、构建城乡风貌节点、打造城乡风貌的整体定位、构建区域城乡自然和谐的空间格局、编制科学的城乡风貌建设管理文件等方面着手,打造各具魅力的城乡风貌。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布局分工一体化;统筹城乡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积聚一体化;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一体化;统筹城乡人口和劳动,实现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