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当前影响辽宁省发展玉米收获的制约因素 1.1玉米收获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机具性能差、作业效果不佳.玉米收获机仍处在技术生长期,本身还存在不少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籽粒破损率、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较高,清洁率较低;作业功能只能进行摘穗集箱和秸秆还田作业,有些机型虽有剥皮机构,但剥皮效果不好,存在剥皮不净,分离不清和损伤果穗现象;许多机型的摘穗、割台、秸秆还田及升运等机构存在制造质量问题,导致作业故障率高,堵塞现象和零件脱落卡死现象严重;对倒伏后玉米,多数机型无法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2.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有关的定义、农艺要求与作业质量、作业机具及技术状态要求、安全规则、操作规程及作业质量检查验收等技术要求。1.2本规范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生产的作业流程:确定玉米收获期→田间调查→选择作业机具并检查、保养、调试→人工开割道→玉米收获及秸秆粉碎还田。1.3本规范适用于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2相关规范性文件DB37/T285-2000农业机械作业质量谷物机械收获DB37/T315-2002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秸秆机械还田联合收获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3定…  相似文献   

3.
0引言目前,小麦和水稻从整地、种植、收获上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玉米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上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玉米收获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程度还比较低。由于小麦、水稻跨区收获的广泛开展,使广大农民已尝到了使用机械化增收的甜头,其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  相似文献   

4.
邵珠山 《农业工程》2013,3(3):33-35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是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类型主要有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割台3种。介绍了作业注意事项、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的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不同环境因素下玉米收割机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生产要求,以期为用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玉米生产模式向全程机械化转型,机械化收获已成为玉米收获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率已超过90%。为进一步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质量,分析了现阶段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总结了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产生粮食损失的原因和减损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异军突起,市场需求呈增长之势,这预示着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市场规模扩展是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的动力 目前,玉米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玉米收获仍然还是靠人工作业,玉米的机收率还不足5%。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山西省五台县玉米种植和机械化收获现状,分析了制约五台县机械化玉米收获作业的因素,提出了促进五台县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团玉米机械收获现状 目前71团玉米机械收获采取直接脱粒收获和摘穗收获。 (一)机械直接收获(脱粒)→清选—烘干入库 第一种用玉米收获台,改装后与E—512/514配套进行收穗脱粒作业。第二种用E—514或JL—1075经部分改装直接进行脱粒收获。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当今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以往由于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不成熟,玉米收获机质量差、性能不佳、作业效果不好等原因,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是农机部门和玉米收获机械生产厂家重点研究的项目和主要攻关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不同机型条件对玉米收获损失率的影响,初步研究不同机械收获方式及籽粒含水率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率的影响,并建立含水率与损失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机型条件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的影响显著,且落粒损失与落穗损失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同时摘穗型收获的损失率高于籽粒型收获损失率。不同含水率条件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的影响显著,含水率与损失率存在线性关系,当籽粒含水率<25%时,籽粒损失率<3%。该研究可为玉米机械收获减损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唐山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426.6万亩以上,玉米播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98%,而玉米机收作业只占18%,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相对缓慢。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唐山市农民开始购买玉米收获机械。目前,全市共有玉米收获机械600台,其中2013年新增256台,报废2台、转手10台、20台两用机只作小麦收获使用。品种有自走式、背负式和互  相似文献   

12.
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机具问题;二是机械使用问题;三是农艺与农机结合问题。1.1机具问题机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为600~700mm,而有的地方行距350~400mm。由于收获机的行距是不可调的,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造成玉米收获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二是损失率过大。主要表现在:(1)割台的升降方式和升降尺寸不合适。前两年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多为不可调,现在很多厂家进行了改进,改为手…  相似文献   

13.
小麦、水稻、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如今,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推广普及程度在一些地区达到90%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也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玉米从整地、种植到田间管理等工序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作业,但在玉米生产中占1/2劳动量的收获作业,其机械化程度却一直徘徊在5%,即使是在推广工作领先一步的山东省,也只达11%上下。由于收获玉米的劳动强度大,时间紧,而且许多农村劳动力业已转移,因此,农民急切盼望能机收玉米。近两年,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关注,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更激发了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各大生产企业通过苦练内功,加大技术改进和工艺装备的投入,使得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明显提高,初步能满足玉米机收的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通过全膜等垄距与大小垄玉米机械化技术的对比试验,分析两种技术模式在玉米生长特性、产量、作业成本、机械收获技术指标以及机具选型等方面的差异,评价全膜等垄距与大小垄玉米生产经济效益、机械化作业程度和玉米收获机械的选型。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整地、播种、中耕以及植保等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却成了阻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为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  相似文献   

16.
做好玉米收获机具的选型、引进和示范工作,引进先进适用的玉米收获新机具新技术,机械收获作业面积大幅度增长,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好服务,为清原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清源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保证。  相似文献   

17.
1.加快发展玉米机收的意义 玉米是新疆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07年底新疆玉米种植面积达50.5万hm^2,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其用途已渗透到新疆工农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玉米收获是一项费时费工的作业环节,玉米收获劳动量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0%以上,因玉米同棉花成熟期相近,又存在同棉花收获争劳动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实现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是以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加大玉米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推广力度,推广一次完成精少量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覆盖镇压等作业的复式作业机具与技术,推广中耕施肥、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以及种子处理、产后烘干等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玉米的全部环节中,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脱粒都使用机械作业。从我县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深施肥、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收获和机械脱粒几个环节,重点以耕、播、收作业为主,综合计算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一般单项作业平均水平达到85%~90%以上称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20.
谈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玉米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区年种植小麦1石万hm2,玉米1.36万hm2,目前,小麦生产在耕、播、收等主要作业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民已在小麦收获上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手工劳作,但玉米收获仍靠原始的收获方式。这样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