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乃斯种羊场复牧场8—10月份为多雨季节,在夏牧场墩牧期间羊常发生腐蹄病。被感染的羊只行走缓慢,抬脚跳行,影响羊只健康与正常放牧。 一、发病原因 牛舍不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常被粪尿、泥浆浸泡,使蹄局部组织软化,易被锐利石子、铁屑、草木、玻璃碴等刺伤蹄软组织,使之受到坏死杆菌等病菌感染引起蹄部发炎。  相似文献   

2.
腐蹄病是反应动物牛、羊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8%-20%,有的高达30%-50%。1病因饲养管理不善,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扭曲;牛舍不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常被粪尿、泥浆浸泡,使蹄局部组织软化,多发生在雨季潮湿季节;被石子、铁屑、草木、玻璃碴等坚硬之物刺伤蹄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感染节瘤拟杆菌也引发本病。节瘤拟杆菌又称K微生物。虽然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3.
如炎热的夏季,圈舍潮湿泥泞,易患腐蹄病,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致使化脓,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4.
<正> 腐蹄病是由于异物刺激蹄部,牛栏潮湿,使蹄部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烂蹄现象。严重影响牛肢势、蹄形及使役,使成年奶牛产量下降。 (一)病状 病初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走路跛行,有痛感,喜卧地,站立时患肢不愿着地。蹄间隙发生冠峰  相似文献   

5.
牛腐蹄病是由于异物刺激牛的蹄部,牛栏潮湿,使牛蹄部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烂蹄现象。病初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走路跛行,有痛感,喜卧地,站立时患肢不愿着地,严重侵害真皮,蹄边出现“倒坎”,有的蹄壳部分脱掉即“脱爪”。如果不及时护理治疗,患牛会卧地不起,最后衰弱死亡。治疗牛腐蹄病时需要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并经常增加牛的放牧运动和日照时间,使蹄匣干燥,并注意防止蹄部被异物刺伤,以减少感染机会。现介绍几种治疗方法供选择:1.轻症药物治疗每天用10%硫酸铜溶液浸蹄即可,若有异物刺入,则一定要先取出异物。当皮肤化脓坏死时,…  相似文献   

6.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  相似文献   

7.
蹄叉腐烂又名"蹄漏",是马属动物常见的一种蹄病,严重时可引起蹄叉真皮的化脓性炎症。现将笔者20余年临床治疗介绍于后: 病因 当厩舍潮湿、不洁,蹄叉角质长期受粪尿污水的浸蚀诱发本病,或蹄叉过削,蹄踵过高、过狭,以及运动不足等。均可导致蹄部机能及蹄叉角质抵抗力降低而发病。 症状 蹄叉角质腐烂,通常由蹄叉中沟开始,角质分介为裂隙或腐烂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腐烂部排出腐臭的黑灰色液体。患蹄  相似文献   

8.
一、外伤性跛行 指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或因蹄冠 与角质层裂缝感染病菌,致使化脓,不能行走,或因环境潮湿,引发腐蹄病.治疗:要及时修整蹄部,尽快把刺入蹄部的异物清除.若蹄叉已腐烂化脓,可用1%~2%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再涂10%的碘酊液.  相似文献   

9.
牛舍长期潮湿不消毒,运动场泥泞会引发蹄叉腐烂,蹄底变形等蹄病;舍内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的繁殖生存,常引起奶牛皮肤病、呼吸道疾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导致奶牛的发病率增高其军死亡。因此,要认真做好消毒  相似文献   

10.
夏秋季是羊腐蹄病、眼病、中暑、蓝舌病的高发期。本人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特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腐蹄病病因:炎热雨季,圈舍潮湿泥泞,易患此病诱因则是草中钙、磷不平衡,致使蹄部角质疏松粪尿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以及被石子、铁屑、碎玻璃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的。治疗:病羊应及时修整蹄部,如蹄叉腐烂,可用5% ̄10%的浓碘酊或1% ̄2%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洗,若是蹄底软组织腐烂,要彻底扩创清洗,然后在蹄底孔或洞内用5%硫酸铜粉或5%水杨酸粉填塞包扎,外面再涂上松馏油,借以防腐防酸,也可用碘胺或…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90%的跛行是由蹄病引起的,多数发病于前肢外侧及后肢内侧,这可能与前后蹄负重不同有关。蹄病易引发采食量、体重、产奶量下降,繁殖障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蹄病多由于环境差、饲喂不合理、不定期修蹄及遗传等因素引起。1蹄壁过度生长由于蹄部经常受粪尿浸泡潮湿变软,奶牛运动不足及遗传因素,易引起蹄壁过度生长(滚蹄)。患牛多发于远轴侧壁、球部和指趾尖部,病  相似文献   

12.
张仕权  张闯 《农家致富》2011,(11):44-45
三、奶牛肢蹄病1.症状夏季高温高湿,奶牛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感染发炎。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2.防治措施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引起的一种蹄部炎症,特征是趾间皮肤坏死、裂开,患病奶牛跛行,严重时,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消瘦、精神不振、产奶量下降或因站立困难而长期卧地不起,引发褥疮。本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会给奶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引起奶牛养殖户及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病因多因奶牛舍潮湿不清洁,清除牛粪不及时,或将牛粪堆积在牛舍的牛体后躯处,使牛蹄常浸踏于牛粪尿之中,引起牛蹄趾间皮肤弹性降低,使牛蹄发生龟裂、发炎或趾间皮肤外伤感染而化脓,甚至坏死。此外,奶牛削蹄不及时或先天  相似文献   

14.
<正>牛蹄部疾病一直是危害养牛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特别是潮湿环境易导致腐蹄病和泥蹄病的发生,若治疗不及时,会降低其生产性能,影响正常使用,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腐蹄病牛腐蹄病,即牛指(趾)间蜂窝织炎、蹄腐烂,起源于指(趾)间皮肤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感染,会造成指(趾)部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要给羊进行一次修蹄工作。过长的蹄甲不仅对羊无用,反而使羊行走困难,影响羊只的采食,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极为不利。如果长期不修,还会引起腐蹄病、四肢变形等疾病。特别是种公羊,可直接影响配种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甚至失去配种能力。修蹄最好在多雨潮湿的季节进行,因雨水多,草地和牧场潮湿,其蹄甲也变得较柔软,有  相似文献   

16.
<正>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蹄间、蹄底、蹄冠化脓坏死、腐烂的一种炎症,多发于潮湿多雨季节。患病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注意防病。 1 搞好环境卫生 如果圈舍不经常清理,尤其阴雨天环境潮湿,蹄长期浸泡在粪水中,可使蹄角质软化,致使各种腐败菌感染,从而  相似文献   

17.
跛行病是羊群中常发的一种疾病,如预防和治疗不当,会给饲养场户造成较大损失。 跛行病发生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有外伤性、病毒性或由营养不良造成。 1.外伤性跛行 如炎热的夏季,圈舍潮湿泥泞,易患腐蹄病,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致使化脓,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18.
张庆国 《农家科技》2011,(10):42-43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需要奶牛肢蹄病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一、肢蹄病的发病原因1.营养因素。无论日粮中缺钙  相似文献   

19.
因为马属动物为破伤风的最易感动物,所以马属动物破伤风发病率高于其他动物。加之因笼头不当造成颈部勒伤,装蹄时造成蹄部钉伤、蹄角质发育不良发生蹄底刺创,使役过程中发生深部组织刺创,以及去势、外伤处置不当等而易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20.
胡成波 《新农业》2011,(3):19-20
1.猪场选址不科学近几年养猪政策好,一些人心血来潮,外行老板转产建猪场,感情高于理性,不请专家指导,盲目投资上马,忽视科学选址。有的把猪场建在河道、池塘边上或低洼处,导致圈舍长年潮湿,引起猪只皮肤、蹄部等疾病常年不断,特别是遇到大雨或洪水,威胁到猪场安全和猪只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