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南京江心洲等农业旅游示范区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以南京市居民为例,对农业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了农业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我国农业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和现象的核心,是旅游伦理关系产生的根源,按照旅游伦理来规范和引导旅游者行为才能使得旅游业健康发展。《旅游法》将"旅游文明"纳入国家法律,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破坏了旅游业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旅游伦理体系进行梳理,分析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不文明现象,提出旅游者道德行为失范及其影响,以明确规范旅游者道德行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倡导保护性旅游行为对保护环境,对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分析传统大众旅游者旅游行为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概念,并归纳其具有环保性,知识性,参与性,替代性等4个特点,同时还论述了该行为的层次、阶段与保护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乡村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为例,对乡村旅游者的需求认知、资料搜集、购买决策和购买后行为等一系列消费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指出了旅游者行为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在乡村旅游研究中,有关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满足市场营销的需求。基于此,在原有旅游者决策过程的基础上,划分出出游前准备这一阶段,将这一阶段的旅游者行为定义为出游前准备行为,并以北京市郊区的乡村旅游者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乡村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对出游前准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口特征的乡村旅游者在出游前准备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游客的职业、文化程度和人均月收入对出游前准备行为的影响显著。基于此,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建议,以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旅游者生态意识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意识是生态旅游者的典型特征.基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特征,以旅游环境知识、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构造了测试量表,对到达北京典型景区的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表达特征行了实证研究;借助SPSS16.0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在满足一般信度的基础上,数据结果显示旅游者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意愿表达特征因其背景不同而具有一定差异.同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意识培育、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创意旅游行为的根本特征是体验性。旅游者只有通过体验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达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目的。乡村创意旅游者的创意体验过程也是旅游者对旅游场的感知过程。旅游者通过多种体验路径,完成了“初始感知一实地感知一最终感知”的体验过程。乡村创意旅游产品是具有独特性的专项旅游产品或活动,也是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学习乡村的某种文化或技巧的一种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谁是或应该是遗产旅游者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之一。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回顾国外学界对遗产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及遗产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结合境外的研究结果,从人口统计、旅游行为、文化旅游动机、游客体验5个纬度对遗产旅游者进行了细分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消费观念的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逐渐高涨,乡村旅游者也更加青睐具有优质旅游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然而,部分乡村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了解程度不够,因而未能综合考虑自身资源条件与市场需求,开发契合目标群体偏好的旅游体验产品,出现了供给未能匹配需求的状况。基于上述问题,在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的基础之上,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开发出相关量表,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作为案例地进行原始数据的调查搜集,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存在“享受自然、学习知识、农家氛围、放松身心、增进人际关系”5个共同因子;另外,游客的性别、学历水平、职业、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出游人员构成、出游动机等特征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偏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栗,以湿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城市湿地公园发展迅速,对城市湿地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贵阳市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旅游者的人口特征、旅游动机、出游方式、旅游决策、旅游消费、旅游空间及时间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湿地旅游者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客源地辐射较小,以贵阳市居民全家游为主,旅游目的以休闲度假为主,出游时间以周末、假期为主,游客的重游率较高但逗留时间较短,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旅游凝视理论是由英国社会学家Urry首次提出的,是旅游诉求、动机与行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旅游者通过各色形态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对于旅游地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包括消极影响。摄影就是游客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摄影,旅游者对于旅游地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力,是旅游凝视理论的物化表现形式之一,旅游凝视理论如今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研究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西藏一直以来都是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神圣之地,很多旅游者为了能够来西藏旅行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和成本,这是因为西藏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其历史因素和人文特点更是与众不同,而这里的美好故事也是人们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多,旅游者的行为对于西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旅游凝视理论视角来简单分析一下西藏拉萨旅游者行为。  相似文献   

12.
裴必高  孙海燕  王华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59-6061,6067
介绍了宜昌市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乡村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分析了宜昌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宜昌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感官营销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地方依恋和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对其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在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与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探讨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旅游者决策的理论内容,丰富了音乐视频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旅游者的知觉直接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发生,是决策的前置因素.通过分析旅游者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复杂性特征,以及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客观要素、主观要素和社会要素,结合江苏省淮安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品牌影响力不强的现状,提出精准化营销、产品供给差异化、重视电子口碑宣传3条建议,助推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04-105
养生旅游是将有关养生理念贯穿于旅游行为之中,是一种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方式。梳理了养生旅游概念,以养生为基础对养生旅游内涵进行阐述,并对与养生旅游相近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进而提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者具有特有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探新求异、放松身心、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净化心灵是生态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到武夷山的生态旅游者具有如下行为特征:首选的旅游项目是登山和野营,其比例分别为25%和23%;选择1~2个好友结伴外出是最佳出游方式;经济收入和旅游花费比一般旅游者高;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较长;旅游季节多在春秋两季;文化程度比较高;旅游目的地以由、水、森林为首选。研究结果还表明:生态旅游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旅游经营者应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太白山背包旅游的发展是太白山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针对太白山背包旅游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这些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及对太白山旅游的满意度,并为太白山进一步发展背包旅游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旅游是当前旅游的热点,文章通过文案调查、个人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对新疆南疆文化遗产旅游者消费倾向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南疆地区文化遗产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构成,旅游者喜欢参与的文化遗产旅游项目,旅游者对南疆文化遗产旅游的实际印象及感受,对南疆地区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进行再设计。以期能够为南疆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参考,并对我国文化旅游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续第1期)⑦旅游行程开始前或者进行中,因旅游者单方解除合同,旅游者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退还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⑧因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的客观原因导致旅游合同无法履行的,旅游者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