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赣榆县是徐淮地区五十年代开始进行大面积旱改水的新稻区,1958年前为无病区.由于种子的大调大运,自流灌区的串灌、漫灌和灌区下游的循环水利用等种种原因,六十年代就沦为白叶枯病的常发病区.七十年代初随着密植、增施氮肥等措施的推广,水稻白叶枯病日趋严重.1972年全县种植42.2万亩水稻,发病面积达30万亩,以致严重减产,单产只有450斤.  相似文献   

2.
白背飞虱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及品种的更换,近些年来,白背飞虱在淮北稻区发生有着日渐严重的趋势。据统计,江苏淮北稻区水稻面积近1000万亩,80年代前白背飞虱仅局部间歇性发生;80年代以来发生普遍,大发生频次增加,平均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60%以上,损失稻谷1.5~2亿公斤。为给白背飞虱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自1986年以来作者对其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富顺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普及再生稻,24年来全县再生稻累计收获面积691.46万亩,新增稻谷85.57万t。其中:2009年全县再生稻收获面积40.16亩,单产165.0kg/亩,总产6.6万t,面积、单产、总产“三超”历史水平。“杂交中稻一再生稻”已成为我县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目前,全县再生稻面积占全省再生稻面积1/10左右,  相似文献   

4.
直播稻风险大于优势(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直播水稻的应用情况 近几年江苏省水稻播栽方式应用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直播水稻。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直播水稻应用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面积快速扩大。2007年全省直播稻786万亩,较上年增长338万卣,增幅75%,是2002年110万亩的6倍,苏州、泰州、镇江二三市直播稻面积已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50%以上。二是范围较为广泛.直播水稻应用范围已从过去的太湖稻区、沿海农场等50万亩左右.迅速向西、向北扩展到除陇海线沿线县(市、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面积最大的是泰州市.达159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51%,其次是扬州91.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9%。  相似文献   

5.
邵国军 《新农业》2011,(10):13-14
水稻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分布在东南沿海晚熟稻区、中南部中晚熟稻区、中北部中熟稻区及东北部早熟稻区,年播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作物面积的1/4,年产水稻50多亿公斤,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5。近年来,辽宁水稻生产中出现大面积增产不均衡、单产和总产徘徊不前的局面,对于如何科学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超稀植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主要稻谷产区,种稻遍及全省。过去水稻白叶枯病最早只在苏南部分稻区发生,1958年以后,随着旱改水,稻区向北发展,稻种大量北调,病害蔓延到了苏北徐淮平原,致使全省各个稻区白叶枯病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偏重发生后.2007年旱季大发生.迁入量和危害程度为20年来罕见.部分稻区甚至暴发威灾.其迁入量大,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严重.是历年来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年份。据调查统计。我区2005年发生面积2.85万亩.占水稻面积75%.损失稻谷735吨:2006年发生面积3.1万亩,占水稻面积81.5%,损失稻谷799.5吨。稻飞虱大面积暴发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稻农收入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配方肥推广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西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全省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2013年,全省耕地面积4 633.7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8 329.5万亩,化肥用量(纯量)141.5万t,其中氮肥42.7万t、磷肥22.1万t、钾肥20.9万t、复合肥55.8万t。全省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模式主要有稻—稻、油—稻—稻、绿肥—稻—稻等。2013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5 006.9万亩,占各类农作物种植总面积60.1%。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种稻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种植。现在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16个县、市栽培水稻,主要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稻区。南部稻区可分为淮南稻区、淮北稻区及南阳稻区三个分区。中部稻区包括沙、颍河流域、汝河上游和伊、洛河流域。北部稻区以沿黄河岸17个县、市为中心,为新发展的稻区,安阳、林县也有种植。水稻播种面积1949年为502.1万亩,单产79.5公斤,总产4亿公斤。其后逐年扩大,1958年面积达到1046.2万亩,单产120公斤,总产12.55亿公斤。但由于大水漫灌,盐碱漫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水稻生产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水稻总产165亿公斤以上。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水稻生产“1213”目标,即到“十一五”末.全省育成超级稻新品种10个以上。推广超级稻面积达到20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再增50公斤,稻米品质基本达到国标3级以上,粳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85%以上。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江苏省将在15个县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示范推广超级稻800万亩。核心区单产迭700公斤。带动全省优质稻面积2100万亩,实现单产增一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农业如何走高产优质高效路子,怎样克服资金短缺、人多地少、投入大而效益不高的矛盾?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威胁?重庆市大足县紧紧抓住冬水田大作文章,“稻鱼工程”为我国南方农业闯出了一条新路。重庆市大足县稻田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的70.6%。从1980年开始推广稻田养鱼,到1993年在全县9个区,建成稻鱼双千田(亩产千斤稻,成鱼效益上千元)10262亩,鱼凼(dàng水坑)2269个,充分显示了稻田鱼凼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零陵地区位于湘江上游,潇水两岸。潜育性水稻土以表潜、中潜型为主,沼泽、强潜型为次。1984年全区土壤普查汇总统计,表潜中潜型面积有85.12万亩,占稻田面积的23.61%;沼泽、强潜型面积有1.53万亩,占稻田面积的0.42%。  相似文献   

14.
<正> 新蔡县属淮北平原区。耕地面积129.4万亩,其中低洼易涝地44.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4%。多年来,其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高粱等,水稻种植面积仅1—2万亩。全县秋粮平均(1979—1987)亩产91.2公斤,其中水稻亩产量为200—400公斤。低洼易涝区,由于降雨量大,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繁严重。秋粮产量低而不稳。1986年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常规水稻组与新蔡县稻改办公室协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省水稻栽培遍及全境,淮河以南为主要产区.全省常年稻田面积约2400万亩,占耕地面积36%,播种面积约3255万亩,占粮食作物34%.我省稻作按栽培季节分为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四种类型.近年来全省稻谷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每亩775斤左右,总产量约200亿斤,占粮食总产量50%左右.水稻生产的丰歉,对我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叶之前,我省的稻作生产基本上是沿用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耕作方法,即以种植一季稻为主,大多实行冬作物与水稻轮作换茬,部份稻田为一水一稻.种植品种是叶色较淡耐瘦的高秆地方品种.主要施用有机肥料,不施无机肥和喷洒农药.  相似文献   

16.
豫南稻区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0%。自推广三系杂交水稻以来,常规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目前豫南稻区推广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为汕优63。由于其品种单一,不抗白叶枯病,而且生产上所用杂交水稻种子有99%靠外省调入,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于1988年引进广东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特青2号水稻品种,经试验、示范,于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将其产量表现及利用情况简结如下。1 特青2号产量表现1.1 试验、示范产量结果 1989年在5个点试种,共种特青2号182.8亩,平均亩产稻谷497.7kg,其中有8.2亩平均亩产稻谷550.3kg,比同等条件下汕优63略为增产,比桂朝2号增产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水稻良种区域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得天独厚的有利自然资源极适于发展水稻生产。由于历史原因,1955-1983年面积一直徘徊在13.7万-24.55万hm2,单产2535.0-4482.0kg/hm2,在中国属面积少、单产不高、变幅较大的低产稻区。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后,栽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但单产仍然较低,1985-1994年10a间平均只有4744.77kg/hm2。为此,1995-1998年针对黑龙江省生产现状开展了"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3a攻关研究结果,每年平均面积39.93万hm2,占同期全省平均面积135.62万hm2的29.4%,获平均7893.0kg/hm2,较试验前五年全省平均5748.57kg/hm2增产37.3%,比同期全省平均增产32.9%,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大面积增产树立了榜样和增强了信心。研究还针对当前生产现状,论述了今后发展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景及其实现高产与之相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水稻的生产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稻是我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16个种植水稻。主要产地分属豫南稻区(包括信阳、南阳、驻马店地区)及北中部稻区(主要在郑州及黄河两岸)。常年稻田面积700—800万亩。全省年平均气温13—15℃。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8℃,4月份均温大于12℃,7—8月份均温大于22℃,有利于水稻播种及安全齐穗,无霜期200—230天,年均降水600—900mm,南部可达1000mm以上,其中7—8月降水占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地跨滁县、六安两专区。粮食生产历来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約一千六百五十万亩,占耕地面积50%左右,是我省主要产稻区(稻田面积占全省水田面积56.5%),其中一季中稻又占70—80%。所以提高一季中稻产量对提高本地区及全省水稻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由于迟栽中稻占有相当比重,对这一地区水稻增产常常造成不利影响。据调查,1963年中稻迟至“芒种”后栽插的,六安专区占中稻实栽面积23.2%,滁县专区占30%。其中合肥(北緯三十一度五十三分)以南的霍山、舒城、廬江、六安等县比重較小,約占10—  相似文献   

20.
中稻1号(原名连粳06-54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食味品质好,高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特点.适宜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稻区、江苏省淮北稻区、安徽省沿淮稻区及淮北稻区种植.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