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及其产生的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10种化合物在4种浓度下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除NH4NO3外,供试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SO4在2~5g/L、FeSO4-7H2O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为100%。EDTA·Na2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率为93.64%。FeSO4-7H2O、(NH4)2SO4-FeSO4-6H2O、KMnO4、CuSO4在0.5 ̄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分生孢子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平均抑制率分别为97.73%、97.07%、90.98%、90.39%。CuSO4和KI在1 ̄5g/L的高质量浓度下均出现化合物中毒现象,在0.5g/L的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好,分别达75%、67.05%。EDTA·Na2、Zn-SO4-7H2O和(NH4)2SO4-FeSO4-6H2O是在5g/L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强,分别为100%,98%和93.99%。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1)
采用固体平板菌落十字相交法,测定了杏鲍菇菌丝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KH_2PO_4、MgSO_4、ZnSO_4·7H_2O、FeSO_4·7H_2O四种矿质元素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不同矿质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KH_2PO_4的最适质量浓度是1.0 g/L,当质量浓度达到5.0 g/L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gSO_4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5~3.5 g/L;FeSO4·7H_2O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15~0.3 g/L;ZnSO_4·7H_2O的最适质量浓度是0.3 g/L,高于0.45 g/L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的最优组合为B_1A_2D_1C_1,即MgSO_4 1.5 g/L,ZnSO_4·7H_2O 0.30 g/L,FeSO_4·7H_2O 0.15 g/L,KH_2PO_40.5 g/L。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5,(6)
以木蹄层孔菌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及生长势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蹄层孔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g/m L K+,400μg/m L Na+,0.6μg/L吲哚乙酸,0.6μg/L和0.4μ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1μg/L和0.4μg/L的赤霉素对木蹄层孔菌菌丝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木蹄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浓度为0.5 g/L的4种盐Zn(CH_3COO)_2、CuSO_4、FeSO_4、CaCl_2对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酪氨酸酶活力、黑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Zn(CH_3COO)_2与CuSO_4抑制黑木耳菌株菌丝的生长;CaCl_2可增加发酵过程中5个菌株的生物量;4种盐均可增加黑木耳菌株青瑞、青灰小碗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Zn(CH_3COO)_2抑制菌株黑旺十三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CuSO_4与CaCl_2抑制菌株波密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Zn(CH_3COO)_2与CaCl_2可增加5个黑木耳菌株的黑色素产量。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主要杂菌——绿色木霉、黑根霉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抑菌力测定和棚内药剂试验,筛选出对绿色木霉、黑根霉的有效药剂为力克霜、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观察测定其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拌料时加药力克霜2g/L、1g/L,多菌灵、甲基托布津1g/L在拌料时加药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满袋率在90%~10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g/L对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总满袋率77%~86.8%;装袋前各药剂按2g/L、1g/L用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生长速率法测定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倍比稀释法测定罗默碱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外渗电导法测出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并且测定了罗默碱对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罗默碱对梨锈病菌的抑制活性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罗默碱对梨锈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25 g/L,MFC为0.5 g/L;用0.2 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菌丝体,结果显示其细胞膜的相对渗透率为53.49%,高出对照21.82%;用0.2 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菌丝体,其蛋白质含量为2.5 mg/g,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率为60.06%。说明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影响梨锈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真姬菇为试材,采用固体平板菌落十字相交法,研究了KH2PO4、MgSO4、ZnSO4·7H2O、FeSO4·7H2O 4种矿质元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SO4·7H2O浓度高于0.2g/L对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KH2PO4适宜的浓度为1.5~3.0g/L;MgSO4的浓度小于1.5g/L,高于7.5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eSO4·7H2O对真姬菇菌丝生长作用不明显,但大于0.8g/L时,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适宜真姬菇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的最优组合为0.25g/L ZnSO4·7H2O、0.25g/L FeSO4·7H2O、1.5g/L MgSO4、1.0g/L KH2PO4。  相似文献   

8.
以斑玉蕈为试材,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钙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钙对斑玉蕈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丝体对钙的富集与生物转化能力,以期为开发富钙斑玉蕈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钙对斑玉蕈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固体培养条件下,钙浓度大于250 mg·L-1时抑制菌丝体生长;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钙浓度大于150 mg·L-1时可抑制菌丝体生长。表明斑玉蕈菌丝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钙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液体培养条件下,发现随着钙浓度的提高,菌丝体中总钙含量也不断增加。在钙浓度为0~200 mg·L-1时,有机态钙含量比例较高,表明菌丝体在该浓度范围内转化钙能力较强。当钙添加量为100 mg·L-1时,其总钙含量为2 239.8 mg·kg-1,钙富集率为1.83%,其中40.15%为有机态钙。  相似文献   

9.
在PDA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观察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及其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C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为56.4%;金白1号双核菌丝对AEC较敏感,AEC浓度为62.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基本培养基中AEC浓度为1200mg/L时,对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可达82.5%;而当培养基中AEC浓度为37.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10d内未见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萌发。本试验为金针菇高赖氨酸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对灵芝菌丝体富集有机硒的影响。结果表明,镧能有效促进灵芝菌丝富集有机硒,当发酵培养基中镧的添加浓度为100mg/L时,菌丝产量和硒转化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中对灵芝菌丝体富硒影响最大的是镧浓度,其次是硒浓度、培养时间和pH值,最佳发酵条件是镧浓度100mg/L,硒浓度100mg/L,pH值4.5,培养时间7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47.3g/L,硒转化率88.1%。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比较研究了杏鲍菇4个菌株的菌丝拮抗性、酯酶同工酶酶谱、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4个菌株问存在遗传差异。菌株X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长速为0.69cm;菌株X2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572g/100mL;菌株X1菌丝体多糖含量最低,仅为39.07μg/mg,菌株X2、X4和X3菌丝体多糖含量分别为84.28μg/mg、79.20μg/mg和78.99μg/mg。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了几种激素及杀菌剂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菌清杀菌作用最强,即使使用的浓度很低,茶树菇菌丝萌发也迟缓或不萌发.抑制率范围达60%~100%;甲基托布津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大生M45抑制作用相对较小,但它们对菌落色泽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2,4-二氯草氧乙酸能使茶树菇菌丝长得更健壮、浓密,但对菌丝生长所起的作用随其浓度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在0.02~0.10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主要起促进作用;α-萘乙酸对茶树菇菌丝生长起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芽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前青  刘伟  熊显杨  胡勇 《食用菌》2004,26(3):9-10
本试验用含不同马铃薯芽浓度的PDA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平菇菌丝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芽在较低浓度就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尤其在5%马铃薯芽浓度的PDA培养基中能使平菇菌丝生长大大加快,而在较高浓度时却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朱清 《食用菌》2010,32(5):11-12
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7H2O)溶液,液体摇床培养后,测定菌丝体的铁含量及产量(干重);固体平板培养过程中,观察铁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铁在茶树菇菌丝体中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同时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其中铁质量浓度为4.48 mg/L时,铁在菌丝体中的富集率最高,为44.17%;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佳;菌丝体产量(干重)达到最高,为0.143 g,比对照增重高达210.87%。  相似文献   

15.
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以加入MgSO 4 0.5 g, KH 2PO 4 1 g(/L)最好;菌丝体在碳氮比20∶1~100∶1范围内均能生长,在20∶1~30∶1时最佳;菌丝培养不必添加维生素;菌丝体在pH7、8、9时生长均较好.经正交试验结果确定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培养基为(/L):蔗糖20 g、豆粉6 g、MgSO 4 0.5 g、KH 2PO 4 1 g.  相似文献   

16.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030.2,KH2V0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Ch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PDA平板和PDB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了铁、锌和钙离子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和钙离子可以在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中富集。实验范围内,铁离子促进香菇和金针菇生长的浓度均为5.6~28.0 mg/kg,当浓度超过279.3、279.3、28.0 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锌离子促进香菇生长的浓度为3.3~6.0mg/kg,当浓度超过653.8、327.0、327.0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钙离子浓度超过1721.7、8608.5、8608.5mg/L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生长。  相似文献   

18.
王升厚  董文秀 《食用菌》2008,30(5):52-52
采用平板加药抑菌法,研究了32%克菌乳油对金针菇栽培中出现的主要病害的抗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2%克菌乳油在0.1‰以上浓度对金针菇褐斑病病原菌(细菌)和绵腐病病原菌孢子抑制作用强,无菌落生长;在0.2‰以上浓度对木霉、青霉孢子抑制作用也很强,无菌落生长;在0.05‰-0.7‰浓度范围内对金针菇F21菌丝体抑制作用明显,菌丝几乎不生长。药物对金针菇绵腐病菌丝体抑制方面呈现出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的效果,当浓度超过0.3‰时,抑制程度几乎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王宜磊 《食用菌》2003,25(2):6-7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g^2 对侧耳792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00mg/kg的Mg^2 对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延缓菌丝衰老,但Mg^2 浓度过高则严重抑制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生。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杏鲍菇菌糠对几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菌糠为试材,采用固体平板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杏鲍菇菌糠对鸡腿菇、毛木耳、黑木耳、金福菇、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杏鲍菇菌糠对毛木耳、黑木耳菌丝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当菌糠浓度较高(200、400g/L)时,对鸡腿菇和杏鲍菇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对金福菇的抑制最为明显;当菌糠浓度较低(50g/L)时,呈现出极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