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张芹  王少青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9):1831-1835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水中13种挥发性卤代烃进行测定。通过调整吹扫温度和吹扫时间、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分析吹扫捕集条件对吹扫捕集效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吹扫捕集条件。结果表明,在吹扫温度40 ℃、吹扫时间12 min、解吸温度240 ℃、解吸时间3 min的条件下,13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2.4%~5.5%,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3~0.28 μg/L。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  相似文献   

2.
牛角瓜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牛角瓜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牛角瓜根中共鉴定出62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60.43%。根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α-香树脂醇(4.18%),棕榈酸乙酯(3.49%),1,7-二甲基-萘(3.06%)。  相似文献   

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焙烤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原料澳洲坚果和130℃焙烤10、15、25、35、40、50和60 min,以及市售商品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分离鉴定得到130℃焙烤澳洲坚果中的23种典型的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醛类、9种吡嗪类、2种呋喃类和3种其他物质。原料澳洲坚果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少,市售澳洲坚果中的调味料香气含量较高,坚果香气物质较少。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焙烤香气逐渐增加,其中吡嗪类和呋喃类的含量在130℃焙烤处理组之间均差异显著。2-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以及2-乙酰基吡咯也能作为进一步指示10~60 min不同焙烤时间之间焙烤程度差异显著的标志物质,用以规范澳洲坚果焙烤工艺和指导焙烤产品品质分级。  相似文献   

4.
牛大力藤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牛大力藤叶片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共鉴定了41个化学成分(除豆甾醇外,其余40个化学成分在该植物中属首次报道),其相对含量为81.22%.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维生素E(11.52%)、亚麻酸乙酯(10.26%)、γ-谷甾醇(8.53%)、棕榈酸乙酯(8.23%)、叶绿醇(7.00%)、亚麻酸甲酯(5.04%)、亚油酸乙酯(4.13%)、亚油酸(4.09%)和植二烯(3.89%).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叶青块根和藤茎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对这两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叶青块根和藤茎叶中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三叶青块根和藤茎叶中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三叶青块根样品中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19%;从三叶青藤茎叶中共鉴定出6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58%。结论三叶青块根和藤茎叶中所含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为三叶青药材的内在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指导,同时也为三叶青栽培、生产、采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泛应用细胞组织离体培养,是育种生物技术的基础。而愈伤组织发生是细胞组织培养的重要阶段。它在体细胞变异育种中对于获得广泛多样的基因型和获得细胞悬浮液,以及在值物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条件下形成多细胞聚合体以求得器官发生都是必要的。1987~1989年,在远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从而找到马铃薯品种愈伤组织发生的参数。供试品种是针对进一步变化的细胞和基因工程方法而选择的。同时还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青葙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诱导青葙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和最佳诱导条件.方法 选取青葙饱满成熟种子培养无菌苗,以其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添加NAA、6-BA、2,4-D组合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和培养基.结果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试管苗茎段,MS+0.5mg/L 6-BA+0.5mg/L NAA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2.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青葙的愈伤组织培养方法,为青葙的快速繁育体系及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种类菊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8种菊花的挥发性成分共52个,发现雪菊和市售菊花中挥发性成分较复杂,雪菊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烯类、醛酮类、醇类化合物为主,市售菊花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烯类、芳烃衍生物为主.雪菊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较市售菊花种类要多,总的相对百分含量也较市售菊花要高,说明菊花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HS-SPME结合GC-MS方法能准确反映菊花中的挥发性组分,为雪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兴隆地区咖啡豆(Coffea robust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烘焙方式(即快速烘焙、中速烘焙以及慢速烘焙)对咖啡豆理化性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3种烘焙速度下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再以电子鼻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烘焙豆样品整体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烘焙方式下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快速、中速和慢速烘焙豆中分别鉴定出82、72、76种;烘焙豆样品间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在中速烘焙豆中检测出最高的挥发性成分总含量(1080.51 μg/g);电子鼻检测发现不同烘焙方式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PCA结果显示三者差异明显,其中中速和慢速烘焙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有部分重叠现象,二者与快速烘焙样品差别较大。本研究可为咖啡烘焙工艺改进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茶树黄观音幼籽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获得了大量茶树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17种分化培养基上分化生长,大多数分化培养基能使愈伤组织转绿并有大量绿色小突起同时能分化出根。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8份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共鉴定了121个化合物,主要由倍半萜类(64个)、色酮类化合物(25个)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芳香性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通过比较8份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不同方法所结沉香的品质进行评价,其中火烙打洞法所产沉香比冷铁打洞法和常规打洞法所产沉香质量好。  相似文献   

12.
袁莹  王雪峰  王甜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9):1953-1963
通过探讨白木香冠层光谱和形状特征与叶片含锌量的模型关系,实现幼龄白木香冠层含锌量的快速无损诊断,为实现白木香智能化培育经营提供新思路。以幼龄白木香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光谱相机获取白木香冠层图像,结合相位相关法及贝叶斯分割法精确提取白木香冠层,在应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算法对图像光谱和形状特征进行降维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广义可加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PLS-GAM)以图像特征对含锌量进行估测和分析,并通过比较模型评价指标与常用套索回归(lasso regression, LassoR)和多元逐步回归(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MSR)模型进行对比,确定适用于白木香锌含量估测的最佳模型。研究表明:(1)结合相位相关法和贝叶斯算法能够较好地分割出白木香冠层图像,效果显著优于对各波段图像进行直接分割的方法;(2)基于多光谱图像特征提取6个主成分CF1、CF2、CF3、CF4、CF5和CF6,PLSR建模分析结果表明CF1和CF2与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模型调整后R2adj为0.475;(3)PLS-GAM建模分析结果表明,CF1、CF2和CF4与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模型调整后R2adj为0.679,显著高于基于线性关系构建的PLSR模型;(3)经过模型评价对比,PLS-GAM模型估测精度最高,RMSE为0.095,较PLSR、LassoR、MSR模型分别降低了26.4%、43.1%和34.9%,为适用于估测白木香冠层含锌量的最优模型。因此,结合相位相关法及贝叶斯分割法能够实现对白木香冠层多光谱图像的精准分割,基于光谱和形状特征构建的PLS-GAM模型对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具有良好的估测效果,有利于推动白木香微量元素诊断的研究进程,对幼龄白木香的智能化作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提取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R.Br.)Stapf]花序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花序挥发油中鉴定出22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2.75%。其中含量较高的为1-壬烯-4-醇(31.91%)、4-十一烷酮(25.046%)、4-十一醇(11.04%)、2,4-二甲基-3-乙酸戊酯(6.865%)、己酸辛酯(4.867%)、α-杜松醇(3.873%)。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根异唇花[Anisochilus carnos us(Linn.) Wall.]茎、叶和根中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首次从该植物茎和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根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油总量的98.7%和91.24%,根中所含21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两种挥发油鉴定出的化合物主要由烯、醇、酯、酮和酚类物质组成,其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合物均为α-香附酮(44.48%和36.85%)、香芹酚(18.47%和27.82%)、桔利酮(6.69%和6.31%).  相似文献   

15.
白木香立枯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白木香幼苗上发生的1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为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引起的立枯病.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0~30℃,20~30℃;在查彼克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香石竹PDA培养基上产菌核最多;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硫酸氨为氮源,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好,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主要为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对映-4(15)-桉叶烷-11-醇-1-酮、6-...  相似文献   

17.
比较3个白木香良种'热科1号'(Aquilaria sinensis' Reke 1')、'热科2号'(A.sinensis' Reke 2')、'热科3号'(A.sinensis' Reke 3')及国外引种的印度沉香(A.agallocha Roxb.)植物叶片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以土沉香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缺乏9种营养元素(即-N、-P、-K、-Ca、-Mg、-Fe、-Mn、-B、-Zn)环境条件下,苗木的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与全素对照相比,不同缺素处理下的土沉香幼苗根系生物量值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其中,-Ca和-K处理影响最显著,其次为-Fe处理;(2)不同缺素处理稳态荧光产量(Ft),光适应时最大荧光(Fm′),叶绿体光系统II(PSⅡ)在部分反应中心关闭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非循环电子传输速率(ETR),光下最小荧光(Fo′)以及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与CK处理差异显著,其中,-P处理Ft值最小,Fe和P元素对Fm′抑制最明显,-Fe处理对Yield值影响最大,-Mg处理的ETR值最小,-Fe处理抑制Fo′值最明显,-P处理抑制Fv/Fm值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糯米香茶(Teucrium manghuaense)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其中的43种挥发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角鲨烯(39.4%)、亚麻酸(20.5%)、丁香酚(14.7%)、叶绿醇(7.89%)、棕榈酸(4.8l%)、γ-衣兰油烯(3.36%)和4-(4,5-二甲基苯基)-哌啶(1.29%)等.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糯米香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白木香种子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香种子含有较高的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和核苷等营养成分,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是潜在的营养物质来源,故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油料、食品、饲料和其它工业用途的原料。以期为白木香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