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1.鸽子的生理学鸽子是单配的,成对饲养。但出于经济的原因,可在同一鸽舍里饲养16—20对鸽子;鸽舍的规摸再大会引起“社会”问题,使鸽子的生产能力降低。母鸽每窝产两枚蛋,蛋的孵化期为18天,雏鸽孵出时重10—15克。新生雏鸽的眼看不见,身体很弱。雏鸽在头8—10天必须吃由父母的嗉囊粘液分泌的“回奶”,因此,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85年12月至1986年2月,在海南岛自治州某种鸽场,通过并窝的办法,使30对亲鸽每窝哺育3只雏鸽、使2对亲鸽每窝哺育4只雏鸽,同时也观察30对亲鸽每窝哺育2只雏鸽的情况。观察结果表明:每对亲鸽每窝哺育3至4只雏鸽是成功的,但以每窝3只雏鸽较好。将每对亲鸽每窝哺育3只雏鸽与每对亲鸽每窝哺育1至2只雏鸽相比较,在断奶鸽体重和亲鸽重新产蛋的天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并窝后,可使每窝仅有1只雏鸽的亲鸽,提早10天重新产蛋,从而达到提高每对亲鸽每年产仔窝数与产雏鸽只数。  相似文献   

3.
1 肉鸽管理1.1 管理方式。集约化养肉鸽多采用棚养和笼养,育成鸽采用小群饲养,每群40~50对,占地10~12,舍内设巢箱、栖架、饲槽和饮水器,舍外设露天运动场。运动场周围和上顶用铁丝网围起来,鸽子在里面可自由飞翔,觅食。这种饲养方式符合鸽子的群居习性,又能增加运动,接受阳光照射,有利于生长发育。种鸽一般采用笼养,鸽笼用铁丝或木条制作,1笼可养6~8窝。为避免种鸽争巢打架,以利孵化繁殖,每对种鸽应占1窝。1.2 乳鸽管理。乳鸽是指从鸽蛋孵出至离巢出售或育种前的雏鸽。在此期间主要靠亲鸽吐出的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出壳日期相同的1日龄雏鸽60对,其中30对采用种鸽自然喂育作为对照组,另外30对(60只)由人工孵化而来的同日龄雏鸽采用人工喂育方法作为试验组。结果表明:试验组1~18日龄雏鸽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19~28日龄雏鸽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试验组和对照组28习龄乳鸽体重都达到500g以上;雏鸽28日龄平均日增重试验组为18.36±1.42g.对照组为17.92±1.52g,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因为没有了亲鸽饲料消耗,雏鸽饲料报酬明显提高,28日龄料重比为1.4:1;而对照组28日龄料重比为4.2:1。采用人工孵育技术后,种鸽免除孵育任务,每对种鸽年产乳鸽数由15只提高到26.7只,生产性能提高78%;每对种鸽年经济效益达到118.28元,比传统饲养方法的59.85元增加58.43元,年均经济效益提高97.6%。本技术的试验成功.为乳鸽工厂化饲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 肉鸽在天然的情况下,每对亲鸽每窝最多2个蛋,哺育2只雏鸽;相当一部分亲鸽,每窝虽产2个蛋,但由于种种原因仅孵出1只雏鸽;也有少数亲鸽,每窝仅产1个蛋。笔者于1986年2月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某种鸽场第5座鸽舍对55窝雏鸽进行调查;每窝2只的有39窝,占70.9%,每窝1只的有16窝,占29.1%。海南岛通什农垦局某农场的鸽场同一时间所产的65窝雏鸽中,每窝2只的有38窝,占58.4%,每窝1只的有27窝,占41.5%。为了提高种鸽产仔窝数和繁育出更多的肥嫩乳鸽、优良的后备种鸽苗,笔者1985年12月至1986年2月进  相似文献   

6.
1 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泰兴市某鸽场所饲养的美国白羽王鸽2~3年的种鸽2 500对,20~25日龄雏鸽共约600只.种鸽在2005年10月份注射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2006年8月份注射禽流感疫苗,同时用新城疫Ⅳ苗饮水.  相似文献   

7.
一 雏鸽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出壳至28日龄的鸽统称雏鸽(有的地区从出生至t0日龄称初雏,10-20日龄称雏鸽)。雏鸽出壳2小时后,亲鸽便开始用喙给雏鸽吹气、泌乳,再过2小时亲鸽开始哺鸽乳,这时的雏鸽体小质弱,容易死亡,一定要加强管理。首先细心观察,注意避免被种鸽踏伤或冻死。如果初生雏5~6小时仍吃不到鸽乳,要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给雏鸽喂人工鸽乳)。  相似文献   

8.
某肉鸽养殖场饲养种鸽50对,幼鸽185只.由于从外地引种未隔离饲养就直接放入鸽舍,致使种鸽死亡38对,幼鸽死亡115只,附近养鸽户也有鸽子死亡.  相似文献   

9.
鸽霉形体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鸽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笔者饲养的信鸽80羽,发生该病,现报道如下:发病情况笔者共饲养成种鸽60羽,雏鸽20羽,因搬迁鸽舍,笼养关饲一个月,适逢梅雨季节,雏鸽首先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继而成种鸽陆续发病,共42羽发病,先后死亡雏鸽12羽。  相似文献   

10.
1雏鸽雏鸽出壳2小时后,亲鸽便开始用喙给其吹气、泌乳,再过2小时亲鸽开始哺鸽乳,这时的雏鸽体小质弱,容易死亡,应加强管理。首先细心观察,避免被种鸽踏伤或冻死。如果出生雏5~6小时仍吃不到鸽  相似文献   

11.
1发病情况厦门市同安某养鸽场和南安市水头某养鸽场同时从龙海市某鸽场引进1月龄种鸽,数量为192只和200只,弓除后第3天开始陆续发病,而且使原来饲养的4岁种鸽同安100O只和南安2000只也受到传染,几乎全场发病,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孵出的雏鸽6天内100%发病死亡,曾用土霉素、四环素、氟哌酸、氯霉素和痢特灵等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发病1个月,引进的2月龄种鸽全部死亡,原来4岁种鸽同安死亡200只和南安300只,死亡率达20%和15%,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临床症状发病鸽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少,甚至废绝,且食后不消化…  相似文献   

12.
仪征市某鸽场从上海某种鸽场引进3月龄的美国落地王鸽和法国白卡奴青年种鸽各300对,用来杂交改良原有的肉用种鸽。引进场后15天开始陆续发病,随后原来饲养的1200对产鸽也受到传染,致使种鸽群产蛋量下降,无精蛋增多,种蛋孵化率大幅降低,出现大量死胚,同时孵出的雏鸽8日龄全部发病死亡,460只未及时出售的22-28日龄乳鸽80%发病,迫使全部废弃深埋。曾用土霉素、痢特灵、环丙沙星、氟哌酸等抗菌素治疗无效,遂来我站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肉种鸽长到5-6月龄计始发情,6-7月龄时性机能成熟,此时可进行配对繁殖。一、种鸽挑选。应挑选生年快、肉质好、繁殖率高的种鸽进行饲养繁殖。如原产于我国J’东的石歧鸽,特点是体长、翼长,年产蛋7-8对,性温顺,耐粗饲,肉细嫩,好饲养;美国王鸿,体重!o对九左右,身躯短,胸部圆,年产蛋7对,产肉多,易饲养;法国地鸽、贺姆鸽、卡奴鸽等,都是世界上有名的优良种鸽。二、公母分养。为防止鸽子早配和品种退化,在鸽子发请前,应将公母鸽分开饲养,即在鸽子长到4月龄时,将分母鸽分成两群,分养在不同的栏里。同一性别的鸽子,也…  相似文献   

14.
饲养商品肉鸽,人们都希望每对产鸽由每年6~8对,提高到10对以上,体重也早日达到上市标准。如果每对产鸽每年多育2~3对乳鸽,养鸽的经济效益就可增加50%左右。要实现肉鸽的饲养高效益,单靠传统方法,即使管理水平再高也难以达到。但利用人工孵化及乳鸽人工哺育,则可使乳鸽快速育肥,从而既可减轻肉用种鸽的哺育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又可使乳鸽体重迅速增加,大大提高产鸽的生产性能和肉鸽的饲养效益。鸽子在孵化和哺乳期间嗉囔会产生鸽乳。因鸽乳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18-8%,脂肪12-7%,所以乳鸽的增重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5.
欲要繁殖好良种鸽 ,应选的种鸽为2~5岁 ,体壮 ,雄鸽重500克 ,雌鸽400克 ,竞翔优良的个体 ,且不能血缘相近的。配对应注意雌雄间的色泽 ,两鸽色泽要稍有深浅的 ,要雌鸽大于雄鸽1岁。要配对的鸽 ,先隔离饲养 ,使相望而不相接 ,几天后 ,见它们无敌意才合笼 ,配对后 ,巢箱内应放置巢盆供产卵。鸽每年产卵10次以上。信鸽每年只繁殖1~2次 ,选在早春1~2月 ,产的卵由雄雌鸽轮换孵化 ,18天出壳。雏鸽出壳后依赖亲鸽呕吐“鸽乳”喂养 ,如果亲鸽丧失 ,则需用半熟的麦、玉米补喂 ,雏鸽出壳后 ,应在5天内套上标有年份、编号的脚圈 ,…  相似文献   

16.
南海县畜牧局种鸽场于1983年兴建,当即引进一批美国王鸽作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现有存栏经产种鸽2200对,后备种鸽500对,共2700对(其中美国王鸽1000对,杂交鸽1700对)。我场饲养的王鸽体型特征为平头、宽胸、矮脚、胫部无毛、尾短而翘起,为典型肉用型鸽种。成年王鸽体重为750—900克,最重可达1000克。1986年平均每对经产王鸽育成小鸽6.2对,杂交鸽为7对;30天龄的王鸽乳鸽平均体重为675克,杂交乳鸽为625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对雏鸽人工育雏进行了多次试验,用配制的人工乳饲养1~10龄雏鸽,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三次人工育雏试验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 1.试验鸽:用石岐种雏鸽30只,均来自亲鸽天然孵化刚出壳的雏鸽。前后进行三次人工乳饲养试验,每次10只雏鸽,其中7只试验鸽3只对照鸽。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温岭市鸽业有限公司养鸽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肉鸽繁育场,现存栏肉种鸽1150对。为增加种鸽繁殖乳鸽的数量,研制了仿真鸽蛋代替种鸽蛋使亲鸽保持抱窝自然孵化和“出雏”(人工孵化的出雏鸽替换出仿真蛋)后产生嗉囊乳的生理习性,取其真蛋进行人工孵化取得成功,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1)一定规模的配对种鸽群;(2)制作、备好仿真鸽蛋;(3)人工孵化器(电孵箱)。 2.样本:(1)选同等饲养条件下处于同1~2天内产蛋的种鸽120对,取60对在每对产完2只蛋后…  相似文献   

19.
乳鸽是指出壳到离巢出售或留种前一月龄内的雏鸽,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出壳体重仅18g左右,而至22~28日龄,1对乳鸽体重就可达1~1.25kg,几乎每天增重20g以上。但鸽子是晚成鸟,刚出壳的雏鸽,眼睛不能睁开,不能行走和自由采食,全靠亲鸽哺育才能成活;体温调节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很差,因而是鸽子一生中最危险的时期,同时乳鸽阶段是鸽子一生中生长最迅速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笔者1997年10月对沿江地区某养鸽专业户发生的曲霉菌病进行了调查和诊治,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症状鸽主饲养500对种鸽和100只1~2月龄的幼鸽,鸽品种为白王鸽,每对种鸽单笼饲养,100只幼鸽网上群养。种鸽无明显症状,18只幼鸽精神不振,嗜睡,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