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永良 《农家致富》2009,(13):40-40
五、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按照“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精粗结合”及“四定”原则科学投喂.以颗粒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有野杂鱼、螺蛳肉、蚌肉等,植物性饲料有小麦、玉米、豆饼、山芋、南瓜、马铃薯、水草等。春季水温达到15℃开始投喂饲料.日投喂量控制在河蟹体重的3%-8%.以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前期3%-5%.中期5%~7%,后期7%.8%.根据河蟹有昼伏夜出、喜欢夜晚觅食的习性,分上午和傍晚两次投喂.上午7~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17~1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3-5月份.投喂颗粒饲料,促进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2.
戴永良 《当代农业》2009,(13):40-40
五、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按照“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精粗结合”及“四定”原则科学投喂.以颗粒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有野杂鱼、螺蛳肉、蚌肉等,植物性饲料有小麦、玉米、豆饼、山芋、南瓜、马铃薯、水草等。春季水温达到15℃开始投喂饲料.日投喂量控制在河蟹体重的3%-8%.以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前期3%-5%.中期5%~7%,后期7%.8%.根据河蟹有昼伏夜出、喜欢夜晚觅食的习性,分上午和傍晚两次投喂.上午7~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17~1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3-5月份.投喂颗粒饲料,促进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河蟹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希望能吃上“大、清、满“的河蟹.要想养出大规格、高品质的商品蟹,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四定投饵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尤喜动物性饲料.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搞好饲料搭配与组合.日常投饵要做到(1)定时: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20%~30%;下午4~6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70%~80%.(2)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品种要多样化,避免投喂单一的饲料,一年里的前、中、后期总的原则是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使河蟹能够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3)定量: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的5%~10%,具体可根据气候、水温、河蟹摄食等情况灵活调整.(4)定点:一般每口池塘可以固定4~8个投饵点,便于及时观察、检查河蟹摄食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技术,包括水质调节、水草管理、增氧机使用、饵料投喂、防逃、防病和防敌害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夏季,河蟹进入生长阶段。此时渔民要适时投喂饵料,并做好水质调控和疾病防治等工作。一、水质水位调控4—5月,水位控制在50厘米左右,透明度一般保持在25—30厘米,并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水位,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4月下旬,亩施有机肥200千克调节水质,以促进水草和螺蛳的生长。自7月上旬,根据水  相似文献   

6.
移栽水草可在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它们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吸收太阳热能、降低水底温度、改良水环境等重要作用.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7.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与建造、清塘消毒、种植水草与移植螺蛳、蟹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与水位调节、病敌害防治、起捕上市等内容,以期为河蟹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友胜 《农技服务》2011,28(11):1597-1597
从清塘消毒、防逃设施、培植水草、扣蟹放养、饲料投喂和养殖后期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俗话说 7、8月长壳,9、10月长膘。夏秋高温季节河蟹的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为确保河蟹长势良好,提高成活率,须抓好以下四点: 1.加强饲养 夏秋季节,河蟹因生长需要对饵料的需求量大,必须相应增加投饵量。平时除供应充足的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莲、浮萍及苏丹草  相似文献   

10.
1.选好场地:在黄鳝池里种植水草,如:水浮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形式利于亲黄鳝产卵。2.调好水质水位:亲黄鳝养殖池水,必须是无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水的酸碱度pH值应在6.2~7.8,水位深20~30厘米,新水池还要进行脱碱处理。3.放养密度要适当:亲黄鳝个体要适中,最好选择100~150克的黄鳝作产卵亲鳝,此时的黄鳝雌雄比例为1∶3~4,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亲黄鳝10条左右,太多影响产卵量。4.投喂饲料要合理:亲黄鳝繁殖季节在4~9月,要投喂蛋白质较高的饲料,如鱼浆、蚯蚓,同时搭配亲黄鳝全价配合饲料,性成熟的亲黄鳝经…  相似文献   

11.
<正> 1 移栽水草。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它们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吸收  相似文献   

12.
夏季是蝎的活动高峰期 ,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 ,夏季也是蝎各种天敌进犯及各种疾病暴发的高峰期。因此 ,养蝎户应集中精力防敌、防病。1 合理增加饲料喂量夏季投喂的饲料要多样化 ,除喂黄粉虫、地鳖虫、洋虫外 ,还要喂蚯蚓、蛾类幼虫、蝇蛆 ,每次投喂的量应以当天能  相似文献   

13.
7.投饲①以养鲢鱼、鳙鱼为主的池塘,除保持适宜肥度外,还应适当投喂一些青草、饼粕或配合颗粒饲料等,供摄食性鱼类摄食.精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摄食性鱼体重的1%~5%.使用配合颗粒料应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25%~28%.②主养鳙鱼的塘,在生长季节还可投喂适量的鳙鱼专用料,以加快鳙鱼生长.  相似文献   

14.
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养于4 m×4 m×2 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量为0.75只/m3。每组设3个重复。A组体重为(59.26±13.84)g,投喂鲜活的圆背角无齿蚌(去壳重)(60%) 配合饲料(40%);B组体重为(65.08±13.84)g,全部投喂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均为河蟹体重的10%左右。经养殖45 d后,测量河蟹体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两组河蟹肌肉和肝脏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河蟹增重率分别93%、82%,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河蟹肌肉、肝脏中氨基酸的组成基本相同,均检出21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但A组河蟹肌肉、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投喂新鲜的圆背角无齿蚌对河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能明显提高河蟹可食部分的氨基酸及风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一、饲料和工具消毒 1.饲料消毒:养鱼必须使用新鲜、干净的饲料。动物性饲料不能用腐臭变质的。螺、蚬等一定要洗净后投喂。陆生饲草可不消毒投喂。水草投喂前应在6毫克/千克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或将1毫克/千克漂白粉溶液直接洒在水草上至湿润,一小时后再投喂。鱼池用农家肥肥水时。每50千克粪肥应加入12克漂白粉混匀消毒后再泼洒。投喂配合饲料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包括蟹种选择与放养、水质调控、种植水草、科学投喂、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文彬 《农技服务》2006,(11):37-37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也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这时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18.
正一、加投饵料养殖鱼类,6~8月要适当加投饵料,9月初是鱼病多发期,要控制喂食,投饵以当天下午吃完为度,等"白露"过后可以大量投饵。6~8月,是当年孵化的青虾生长、育肥阶段,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在食物丰盛的夏季,河蟹的食量较大,除投喂水草等植物性饵料外,还要多投动物性饵料。投饵要"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还要做到鲜、匀、足、好。二、水质调控管理1.加换新水。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  相似文献   

19.
从塘口选择、栽种水草、投放螺蛳、苗种放养、投喂饵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天然大水面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该条件下的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家兔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因此,饲料投喂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养兔场的经济效益。一、分段投喂1.前期。即断奶后1个月内的幼兔。由于此阶段幼兔自身的生理特点,使其极易发生肠道疾病,特别是易感染大肠杆菌和发生球虫病。此时最稳妥的办法是降低饲料投喂量,以减轻幼兔胃肠道的负担和降低发病率。即在30~35日龄断奶时,饲喂量为50~55克/只。2.后期。即断奶1个月以后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