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面向小尺度荷电燃烧装置,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控制实验研究。设计中采用了STC89C52芯片、步进电动机驱动芯片、数模转换芯片、MAX232电平转换芯片、液晶显示LCD1602和矩阵键盘等,构建了基于单片机和电压反馈的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通过键盘输入相关控制参数,结合电压采样信号可以实时控制步进电动机,由步进电动机驱动旋钮调节高压直流电源,从而控制火焰燃烧状态。运用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串口实时采集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回路电流随着极距的减小而增大;当极距固定时,相同电压作用下,增大流量,回路电流增大。当微尺度喷管流量过大、电压过高时,空气扰动等都容易导致极板间放电,火焰跳跃甚至熄火。以检测的反馈电压作为反馈变量,与键盘电压设定值相比较,以步进电动机为执行器可实现对外加高压直流电源的快速调节,从而实现对燃烧系统的闭环实时控制。本研究为复杂的燃烧过程提供了简单的电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单片机89C51根据输入的数据转化成的控制信号采控制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的一种方法,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通过MSP430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运转情况,可靠性高.在电机运行时能够方便设定步进电机的启,停、转速和方向,提高步进电机的步进精度,能够控制三相或四相步进电机,且电路简单,成本较低,控制方便,移植性强,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及接口电路,设计了控制系统硬件,并给出了部分控制程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由89C51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器ST-2HB02X(驱动器)和两相步进电机42GYBH107组成。分析了细分驱动技术并利用具有细分控制的控制器与单片机接口,实现对步进电机有效控制,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验了步进电机的驱动、启停和转速调整等。  相似文献   

4.
姜昊  郑颖 《南方农机》2019,(4):101-101
单片机是步进电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步进电机系统的驱动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步进电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步进电机系统进行规划设置。达到降低步进电机的使用成本,提高步进电机的效率与性能的效果。文章主要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并联机器人的驱动控制方案。利用Matlab将运动轨迹离散化并进行位姿反解,处理生成相应的机器人运动输入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单片机执行,驱动步进电动机完成机器人的控制。该系统成本低,柔性较好,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树木遭受病虫危害的现象,设计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电动树干药液注射机钻头行程控制系统,防治病虫危害,矫治缺素症。该系统实现了注射机钻头由直流电机和步进电动机带动,径向进给到树木内部的适当位置,在单片机的控制下退出适当的距离以实现药液的注射,最后实现电动树干注射机钻头的有效退出,最终达到为大树治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研究的深入,我国积累了较多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经验,拓宽了步进电机的使用范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笔者结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步进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要点,并以STC89C52单片机为例,详细探讨了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太强 《农村电工》2006,14(3):42-42
电子式电能表损耗小,精度高,但在防窃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1电子式电能表的计数器由步进电动机带动计数。步进电动机能在外加强磁场的作用下,飞速正转或倒转,使计数器失控,造成电能量损失。建议对步进电动机加装双向倒转装置。2电子式电能表的电子元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来的工业生产中,步进电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新媒体时代,随着数控、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步进电机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时效性强、输出准确、功能强大等,同时,其可以通过软件的设计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文章主要从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和硬件接口、51单片机控制系统分析三个方面分析51单片机下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热线征答     
《农村电工》2008,16(5):48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运转时转子绕组不能开路,异步电动机改接的好处,什么是步进电动机,如何防止频率崩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单片机由于其优良的性价比在我国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现有的日光温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环境调控能力较差。该文以89C51为核心元件,对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硬件部分包括采样电路、AD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单片机及存储器电路等;软件部分均采用汇编语言编程实现,包括主程序、数据采集及数字滤波子程序和模糊控制子程序等。最后,采用Matlab程序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胡麻密植程度高、不方便大型机械作业等问题,设计一款以直流无刷电机、电推杆为转向控制组件,基于STM32型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无人驾驶自走式旱地胡麻喷药车。该喷药车采用2.4 GHz无线电遥控装置与单片机之间的双向通行实现对喷药车行走速度、转弯半径和喷洒模式的控制。使用Keil uVision5软件编程,对喷药车各动作流程进行决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无人驾驶自走式旱地胡麻喷药车转向机构最大转向角度为左转35.9°、右转25.7°,实际使用转向角为±25°,最小转弯半径4 m,转向系统符合设计要求,为胡麻喷药车的智能避障、智能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气力式水稻单粒精密播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气力式水稻单粒精密播种工作原理,并对播种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功能分析,选用STC89C51单片机实现播种控制;利用ULN2003A集成芯片和继电器将输出元件与主电路隔离,以提高系统稳定性;选用C语言设计控制软件,对供种检测信号重复进行一次处理,以去除种子飞溅的干扰.试验研究表明,整机综合播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汽油机转速反馈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油机转速反馈自适应点火微机控制进行了研究,对发动机点火采用开环与自适应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以发动机的转速变化为反馈信号,将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控制在最佳值,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反馈自适应点火控制是可行的,它能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能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联合收获机前进速度控制的精度,解决前进速度控制的滞后问题,使收割机具有稳定的负荷和良好的脱粒能力,对驱动轮轴装配机构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基于灰色预测的模糊PID控制方案,将其应用在了纵流联合收割机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使用单片机作为速度的控制装置,并可对装置故障做出预警。为了测试收割机速度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收割机的速度控制进行了测试。以喂入量作为干扰信号,通过测试发现: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的速度控制响应时间短,响应迅速,满足设计需求,可以在各类联合收割机的速度控制器推广使用,为收割机速度控制的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拖拉机作业仿真试验台上的微机集散控制系统。它由一台微机作为上位机(主机)、4个80C196KC单片机控制模块作为下位机(从机),以及处于下位的电涡流测功机控制柜组成。上位机用于集中监测和系统管理,下位机用于分散控制。上位机、下位机之间通过RS-232C串行通讯接口总线交换数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b VIEW的苗盘输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自动移栽机移栽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开发了自动送盘系统。针对取苗机构位置固定,每次夹取1株钵苗的取苗方式,通过控制苗盘的横向和纵向间歇移动,实现钵苗逐个自动喂入,从而实现自动取苗。系统采用PC机作为上位机,由Lab VIEW构建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接受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上位机发送的指令信号。试验验证表明: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苗盘的运动位置和取苗工作状态,实现苗盘运动和机械手取苗的配合。  相似文献   

18.
刘祎  刘萍  佘勃 《南方农机》2021,(7):46-47,62
家居监控系统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即通过用户短信控制,用户通过发送控制短信给GSM模块,然后单片机实现对短信的解读,实现对相应电气的控制;通过传感器各处的信号,实现对电气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家居环境温度及空气状况的控制与监控。为了更好发挥GSM在通信与信息反馈方面的优势,将它和AT89C51单片微控制器、传感器相结合,实现控制、反馈、检测的结合。本文设计包括照明控制、家电系统控制以及环境温度及空气状况监控。  相似文献   

19.
拖拉机耕深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用微机控制拖拉机耕深的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和软件设计特点,室内模拟和田间试验表明,以MCS-51单片机为主体的TMD-2型微机耕深控制系统对耕深的控制达到了耕深均匀,操作方便,防止陷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工科电类专业的单片机应用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及时反映新类型接口器件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使学生在计算机接口的控制系统硬件上发挥显著的优势,满足市场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串行接口器件在当前一些控制设计中的可行性,并对其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