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组培物理微环境对组培苗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探讨在组培微环境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基成分对大豆(Glycine max L.)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促进其生根并完善大豆再生体系。大豆外植体选用鲜重约85 mg的大豆组培单茎节移栽到添加了70 ml培养基的方型培养容器中。培养容器的容积为380 ml,其顶部留2个直径为10 mm的圆孔并覆盖高分子透气膜用来与容器外进行气体交换。试验区根据MS培养基中有糖、无糖和植物生长激素NAA与IBA 的不同浓度设置了六组,培育环境控制在温度23±1℃、湿度65±5%、光合有效光量子束密度70±9 μmol/(m2·s)、光周期16 h/d, CO2浓度未控制。在该可控环境下培育21d后,试验区S20-IBA1.0的大豆组培苗生根较好,净光合速率较高,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势。试验表明:在该可控环境条件下利用添加20 g/L蔗糖和1.0 mg/L IBA的MS培养基有利于大豆组培苗生根,同时控制CO2浓度可期待大豆无糖组培生根能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铁线莲属植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是重要的观赏种质资源和园林绿化材料。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植物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不受外界环境条件限制实现植物增殖,可为基因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为归纳铁线莲属植物组织培养特点,本研究从外植体、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组培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生根培养等形态建成、移栽注意事项和遗传稳定性等方面,对铁线莲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工作进行展望。本研究可为后续铁线莲属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成胚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离小孢子培养也称花粉培养,是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基础,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的一个分支。利用此项技术,可获得纯合体植株,缩短常规育种年限,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学科提供载体或目的基因。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研究中的关于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成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的基因型、生长环境、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分离方法、预处理、激素及活性炭的添加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小孢子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其未来发展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称植物组培)又称为植物克隆,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体的各类结构材料——外植体(根尖、茎段、茎尖、幼叶、幼胚、花药等)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与方法。由于植物细胞中包含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通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培苗培养技术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从组培苗种类到研究成果日益增加和提高,为增强其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换效率,增加农业企业信息需求,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笔者采用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应用ASP语言,设计完成了包含组培苗全套培养信息的培养技术数据库,编写了技术数据库检索查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植物组培苗技术的集中与网上资源共享,为植物组培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信息,也为企业增加了农业生产创新途径,同时更有效地加强了高水平组培技术和优良组培苗的推广及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实现植株再生的目标,由于其具备保存种质资源、克服杂交不亲和及快速繁殖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探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农业生产上的需要,将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物用于种质贮存或其它方法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把组织培养技术用于农作物种质保存的方法有两种:维持培养物最小量生长和超低温冷冻保存。本文介绍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无性繁殖植株,经离体单节繁殖,培养在附加有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化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在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的适宜光照强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适于高附加值植物尤其是珍贵药用植物的大规模/低成本化生产,其环境调控对珍贵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笔者研究探索在控制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周期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找到铁皮石斛组培阶段在人工光可控环境下的适宜光照环境。鲜重约300mg的铁皮石斛单腋芽作为外植体在温度24±1℃、湿度65±5%、光周期12h/d、及光期CO2浓度800±50μmol/mol的环境条件下,设置光照强度为37、68、92、120μmol/(m2·s)的4组试验区,并使用容积为380mL的方型聚碳酸酯组培容器在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中培育92d。组培容器的顶部留2个直径为10mm的圆孔覆盖高分子透气膜用来与容器外进行气体交换。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性在光照强度为68μmol/(m2·s)时最佳,超过92μmol/(m2·s)时呈现明显的光抑制;多糖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超过92μmol/(m2·s)时呈下降趋势,但是68和92μmol/(m2·s)光照强度试验区的多糖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铁皮石斛组培苗在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内培育的适宜光照强度为60 ̄70μmol/(m2·s)。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小麦后代HMW-GS组成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要求外源基因稳定整合与表达,并且生物环境和自身遗传背景不被干扰[1].目前流行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需经历基因转移、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和转基因植株的选择与繁殖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变异.有些变异与外源基因导入有关.Bregitzer等(1998)应用基因枪法获得转基因大麦,认为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的延长是转化步骤引起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2].但有些变异与外源基因导入无关.Phan等(1996)把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基因组变异归因于组织培养[3].Barro等(2002)在田间评价转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时,没有发现因转化或组培引起表型变异[4].转基因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多拷贝外源基因也会对自身遗传背景产生影响[5].表型变异的原因可能是特定生化过程或蛋白质发生了质或量上的变化,但很少见遗传转化对植物内源非靶蛋白质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所得到的植株,称为组培苗,又称试管苗,这一培养技术叫做组培技术。目前组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你生产出来的组培苗是不是“优质种苗”,是不是无毒苗”,不能你自己说了算,需要进行质量认证。这里介绍荷兰SBW组培室对组培苗全过程的监测和认证。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