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扁形茶做形功效,探究面条机在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将面条机做形原理应用于扁形茶做形过程中,通过对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压条次数、时间、振幅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对扁形茶外形和总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正交试验设计范围内,面条机最佳做形工艺参数为:压条1次,理条时间9 min,振幅240 r/min。[结论]该研究可为扁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缙云县"仙都笋峰"扁形茶机械创新工艺及对鲜叶质量要求。创新工艺包括鲜叶摊放,多功能名茶理条机杀青、理条,扁形茶炒制机压扁固型,摊凉回潮、分筛,滚筒辉干机辉锅5个加工步骤。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理条和不理条的2种龙井茶机械化加工工艺流程中的不同辉锅方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辉锅方式,经过理条后的加工工艺所制干茶从外形、滋味、香气等方面均优于未经理条的加工工艺;理条后的加工工艺中,从工效、正茶率以及感官审评结果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香机辉锅优于六角辉干机辉锅和扁形茶炒制机辉锅;采用理条加工工艺结合辉锅提香机辉锅与手工辅助辉锅基本无差异,可以达到手工辅助辉锅水平。  相似文献   

4.
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扁形、卷形、条形三种不同形状的名优绿茶,经内含成分和综合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形状不同加工工艺的成品茶间品质有一定的差异.在扁形茶的组合工艺中,综合品质最好的是只经过一次微波杀青的工艺4.卷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工艺1.条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先提香后干燥的工艺5.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针对现有扁形茶炒制机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品质控制难等问题,下面推荐一款浙江上洋公司研制的连续化、程控化扁形茶加工机械——6CCB-784(984)型扁形茶炒制机。该设备能通过事先设定的控制程序,实现四个锅不同炒制工序,并自动转锅的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适应于扁形茶加工产业化发展的需要。1.工作原理该设备为四锅分体自前至后  相似文献   

6.
色泽是扁形绿茶品质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扁形绿茶的主要色泽包括叶底色泽、茶汤色泽和干茶色泽。扁形绿茶黑条常见于贵州扁形茶加工过程中,简单阐述了黑条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其调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采用不同的初烘温度、不同的理条温度以及不理条制得的信阳毛尖秋茶进行品质分析,探索初烘与理条对机制信阳毛尖秋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条干茶外形较好;不理条干茶内质较好;初烘温度160℃,理条温度140℃,干茶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扁形优质绿茶机采机制技术,开展扁形优质茶机械化采摘、机采叶分级、优化扁形茶加工工艺和基于色选技术的优质茶精制等试验,使其达到企业产品标准。结果表明, 通过适当提高采茶平面的机采技术,在机采叶分级、分段加工过程中应用生产型分级机,结合优化扁形茶传统工艺和基于色选技术的机采优质茶精制,可显著提高品质,扁形优质绿茶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做形方式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鄂茶10号优质鲜叶加工成芽形、扁形、条形和针形绿茶,并对样品进行了感官审评,同时应用分光光度法、色差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在4个做形处理中,扁形绿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低,滋味更鲜醇;香气物质种类丰富,总量最高,花香和栗香高长。与针形绿茶相比,扁形绿茶的叶绿素含量、干茶色泽明度值L~*、黄蓝色度值b~*和色相值b~*/a~*值更高,干茶和茶汤的红绿色度值a*值更低,差异极显著,色泽更协调,绿色度更高。加工芽形绿茶虽能有效改善色泽品质,但综合品质稍低于扁形绿茶;加工针形绿茶虽然香气和外形品质更高,但不利于色泽和滋味品质的形成。【结论】加工扁形绿茶能显著改善绿茶滋味和香气品质,同时有效保证外形品质,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木禾种是浙江省级茶树良种,本文通过对木禾种鲜叶加工茶叶的理化性质以及成茶品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木禾种成茶品质表现理想、稳定,质量特色优势明显,对木禾种茶园不同茶类组合生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分析总结出多茶类组合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对木禾种茶园高效利用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提高茶园机械管理水平、拓展茶旅融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机采鲜叶成茶后,匀净度差,茎梗比重大,不适应传统加工技术。本文对机采鲜叶进行风选分级,然后加工成茶,基本能区别鲜叶嫩度,分类加工后品质优良,可提高精制正茶率6%~12%。  相似文献   

12.
分级技术在贵州扁形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加工过程中分级技术对扁形茶品质的影响,以贵州兰馨雀舌扁形茶加工工艺为基础,采用震动筛将杀青叶分为3级,然后分级分别进行后续加工,分别测定各级样品的直条率、扁平率、脱毫率和碎末率.结果表明:采用分级技术可以使扁形茶的直条率、扁平率、脱毫率及碎末率分别达到84.0%、76.0%、80.3%和0.6%,显著优于未分级样品的扁平率和外形品质,尤其是扁平度与均匀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来自湖北宣恩的鄂茶10号嫩芽材料,按照不同的做形方式(烘条、理条、滚条、搓条)和理条叶含水量(含水量40%、37%、33%、30%)加工成干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测定对茶叶的外形和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做形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条形名优绿茶的最适做形方式。结果显示,不同做形方式影响茶叶形状品质,理条与搓条做形评分都显著高于烘条和滚条做形处理,不同做形方式对干茶和茶汤色泽影响显著。综合各项因素,理条做形外形条索紧结优美,综合品质最好。随着理条叶含水量的降低,茶叶条索变得紧直,香气浓度提高,但干茶和叶底绿色度和润度明显下降,色泽变暗;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综合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分析,理条做形以理条后叶子含水量在33%~37%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出兼具绿茶的品相与红茶内质的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对龙井茶与红茶加工工艺的组合研究,结合2种工艺的优势,克服不足,试制出扁形红茶。[结果]研究试制的扁形红茶,其品质与传统工艺加工的条形工夫红茶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工夫红茶;其光滑扁平的外形改变了传统红茶的单一外形,形成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加工工艺。[结论]研究可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上世纪南茶北引以来,山东省主要以生产卷曲型绿茶为主,常见的有雪青茶、浮来青茶和泰山女儿茶等。近年来,由于扁形茶外形扁平光滑,非常有特色,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各地纷纷开始炒制扁形茶,如海青翠龙、浏园春龙井茶等。现将有关加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扁形茶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匀直,锋苗显露,色泽黄绿,油润,滋味醇厚,香气浓郁,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相似文献   

16.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是绿茶的呈味物质。本文从针形绿名茶的加工过程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鲜叶摊放过程、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揉捻方式、理条温度、干燥温度对其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茶氨酸含量是有明显差异的,茶氨酸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鲜叶适度摊放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蒸汽杀青+热风脱水组合式杀青更有利于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揉捻对茶氨酸的形成或保留不利;茶氨酸含量以理条叶温(55±2)℃、干燥温度90℃左右最高;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是呈先增加,中间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总的情况是从鲜叶到成茶,其茶氨酸含量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面条机对扁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面条机对扁形茶做形技术参数。以对扁形茶做形过程中的面条机加压力度、压条次数、摊凉时间等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析其对扁形茶外形和总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条机做形最佳工艺为A1B3C3,即面条机加压力度1/4,压条次数4次,摊凉时间12 min。干茶外形较扁直,黄绿润隐毫;清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正,叶底绿明亮,较完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安1号新品系的加工特性,提高其加工新安江白茶的品质,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法]对不同晒青、摊放、杀青和干燥处理条件下新安1号新品系制作的新安江白茶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日晒15~30 min能够明显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摊放4~8h,茶叶香气和滋味品质好于热风快速萎调和摊放20h;微波杀青和滚筒杀青所得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好于理条杀青;烘干所得茶样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优于炒干.[结论]日晒15 ~ 30 min,摊放4~8h,210℃滚筒杀青或功率800 W微波杀青,160℃理条做型,70℃烘干,有利于该品系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茶叶加工过程中现代杀青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为贵州扁形茶加工提供参考,促进贵州茶产业的优质化发展,设计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3种杀青方式,以杀青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样品茶感官审评结果为判断依据,对比3种杀青方式对贵州扁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微波杀青效果较好,茶样感官品质优于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处理,微波杀青的样品在外形形状上明显优于滚筒杀青和滚筒+微波杀青处理。  相似文献   

20.
绿碎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绿茶精制加工效益,提高加工过程副产品绿碎茶的利用率,增加附加值,对绿茶茶坯加工过程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副产品(绿碎茶)进行同一窨制工艺(鲜花一窨)处理,对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直径为0.75mm)进行不同窨制工艺处理,分别制成绿碎茉莉花茶茶成品,分析原料颗粒大小和窨制工艺对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直径0.75mm的绿碎茶为原料的成品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综合指标评分最高;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以鲜花一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