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寨县发展食用菌生产得天独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山区实际,号召广大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灵芝、香菇、木耳、天麻、茯苓等菌药生产,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灵芝2400万袋、花菇500万袋、天麻250万窖、茯苓250万窖、段木木耳6000立方米,食用菌生产年产值1.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0元,食用菌已发展成为山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通江银耳驰名中外,1995年4月,国家命名通江县为"中国银耳之乡"。1997年通江县生产的通江银耳已达15万公斤,其它食用菌类如果木耳、香菇、平菇、草菇、灵芝、姬松茸、茯苓、蘑菇、猴头菇、金针菇等的年产量也达到550万公斤。通江拥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和省内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厂,具备一定的银耳和食用菌系列产品精加工能力,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合作项目及生产规模:(一)银耳、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二)银耳、食用菌精加工体系建设;(三)市场建设。预计投资金额:16186万元人民币预计经济效益:年…  相似文献   

3.
台耳即台湾白背木耳。其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出口量逐年增多。它能在室内及大棚立体层架栽培,200平方米就可栽培2万袋,只需人工探管,营造一个简易的生长环境,就能收入4万元。因此,一种规范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迅速引进全国。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初,融水县四荣乡江潭村欧世军,在村边的杉木林下种植了6亩木耳。到9月已采收了3次,共2000多斤干品,获利2多万元。"到年底,总产量应达到3000斤。"欧世军说,早掌握了林下种植木耳技术,担心没有销路不敢种植。现在有人收购了,今年种了6亩木耳。收购木耳的人叫罗梦仙。从2014年9月起,她把乡下的木耳等土特产收购起来,卖到城里。到2017年9月,总销售额达1200多万元,利润300万元,年均100万元。罗梦仙的致富之路是,先零星销售,再成立合作社形成品牌,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建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主要产区为东北,且具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益气补血的功效,现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农业产业及创汇产品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工栽培出现历史性转变,从段栽培走上代料栽培、大大缩短栽培周期。从而带来新一轮消耗森林阔叶资源,来换取经济效益浪潮。按生产量20kg木耳,消耗1m^3材料计算,我省森林资源能支撑多久,为此寻找代料栽培,利用农村废弃物栽培优质木耳是黑木耳产根本出路,现将进行利用废弃秸秆生产黑木耳及筛选工艺措施试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敦化县森林资源富饶,全县有林地面积9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7%。境内设有六个林业局(敦化、黄泥河、大石头、县林,以及黑龙江是海浪河、东京城等林业局),全县木材产量达120万立方米,是吉林省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也是木耳生产的主要基地。但过去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一味追求“单一经营”和“只要木材,不要多种经营”;“只要粮食,排斥其它”的错误作法,木耳生产曾一度下降,几近绝产。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木耳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黑木耳的生产已逐渐由段木栽培法成功地转向袋装栽培法。各地区袋装栽培法的推广已经初见成效,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规模效益初步显现,为森工林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致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下面笔者就当前木耳袋装栽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希望为我省森工林区的木耳生产早日进入规模化、效益化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省的自然特点和发展红枣生产的有利条件,省林业厅作了红枣生产的长远规划。计划到1985年,全省枣树发展到7000万株,产量达到13000万斤;到1990年,枣树发展11000万株,产量达到3亿斤;到本世纪末,把我省西山沿黄河11个县、中条山麓6个县建成红枣林带,把滹沱河、浊漳河、汾河两岸,丘陵谷地的28个县、342个公社建成“红枣之乡”。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加快发展我省红枣生产,迅速提高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集体企业公司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引下,采取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动员职工、群众集资办厂,发展多种经营生产.从一九八六年六月开始,筹集资金322万元,新建了出口产品包装纸箱厂、欢乐玩具厂、鞋楦厂、木耳菌厂和京华乐器厂,安置待业青年224人.一九八七年计划产值317万元,利润30万元.他们筹集资金的方法有四种:  相似文献   

10.
林业项目和治沙贴息贷款是国家为扶持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而投入的重要的政策性贷款。1986年以来,中央已累计下达我省两项贷款19770万元,其中林业项目贷款15670万元,治沙贷款4100万元。实际落实两项贷款17890万元,落实率为90.4%,财政累计贴息1221.26万元。林业贴息贷款已成为我省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1.
种植木耳,历来是林业职工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林业资源锐减,种植木耳所用的木耳杆越来越紧张,并且价格越来越贵,那么,如何摆脱目前木耳生产所面临的困境,减少木材浪费,降低成本,并且能生产出质优的木耳呢?在这方面,天桥岭林业局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终于探索出种植木耳不同木耳杆,要用吊挂和地栽木耳这一新技术,这一新技术的试验成功,是木耳生产历史上的一场传大革命,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解  相似文献   

12.
到2001年底,山东省平邑县金银花栽植总量达2.3亿墩,年产干花350万kg,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8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集散地,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金银花之乡”。平邑人工栽培金银花有600余年历史,已成为一项支柱产业,有金花银花不如金银花之说。金银花为忍冬科半常绿灌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成分是绿原酸。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每hm2效益达6万元。“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平邑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花卉业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花卉资源丰富,到1996年止,花卉种植面积已达76万亩,总产值3.7亿元。因管理体制不顺、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销售渠道不畅等,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本文根据我省花卉业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以供参考。l花卉业的现状我省花卉生产正从以庭院经济为主、自发的个体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过渡。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拥有花卉生产国有企业110家,集体企业lllo家,专业生产户2万多人,从事花卉生产、销售人员78万人。仅罗源县面积大于100亩的花卉企业有10家,初步形…  相似文献   

14.
继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之后又一个大的林业外资项目—一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在我省正式启动,3月24日—-27日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在资兴市联合召开了启动大会。有关领导和项目地(市)县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全国62万公顷,总投资29亿多元,其中世行贷款2亿美元,折币17.4亿元,国内配套11.6亿元。我省的规模是4万公顷,总投资15916.8万元,其中世行贷款109771万美元,折人民币955O.OS万元,省内配套资金636672万元。造林任务分四年完成,加上扶育,整个项目执…  相似文献   

15.
思茅地区是我省主要的松香生产基地,每年松香生产约占全省松香生产总数的70%。八二年思茅地区的松香生产总任务为8300吨,予计年底完成7700吨。其中尚有2491吨松香、617吨松节油销售不出,松香按700元/吨出厂价计、松节油按1200元/吨出厂价计,即年底尚有248万元资金积压。  相似文献   

16.
《河北林业》2012,(1):33-33
涿鹿县为国际公认的葡萄生产的黄金地带。到2011年,全县果树面积达106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年产果品29.1万吨,果品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涿鹿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中国杏扁之乡"、"中国葡萄之乡"。  相似文献   

17.
木耳种植新技术延常才,陈化鑫种植木耳,历来是林业职工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林业资源锐减,种植木耳所用的耳木越来越紧张,并且价格越来越贵。那么,如何摆脱目前木耳生产所面临的困境,减少木材浪费,降低成本,并且能生产出质优的木耳呢?在...  相似文献   

18.
一、乌桕生产概况 乌桕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兰溪县是我省乌桕重点产区,素有“乌桕之乡”之称。兰溪县乌桕产量在建国前无确切数字,建国后平均年产为5.8万担(3.6~8.6万担),兰溪县各地  相似文献   

19.
宽甸县林业局、供销社两个部门,紧密配合,互相协作,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帮助社队和社员积极发展黑木耳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1年全县耳木保有量2496m~3,生产木耳1.9万斤,比1980年增产26.4%,平均每m~3产耳7.6斤,比1980年增产1.58倍,国家收购13200斤比1980年提高23.5%。宽甸是我省东部一个主要林区县,森林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发展黑木耳生产有优越条件。我们从1972年开始从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竹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被称为“世界竹类的故乡”的云南发展步子较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竹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不高,新技术开发力度不够。本文通过云南竹产业与山区经济开发的关系、云南开发的基础条件和面临问题的论述,提出了种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尽快组织研究和推广次生技和单节小枝工厂化育苗新技术,可避免约120万根优质竹材的浪费,可直接节约造林成本4000万元,并给我省竹产业开发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