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柳林县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的黄河沿岸,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三川河流域重点治理中,我县狠抓了以坡地修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近十年共修梯田8527hm~2,其中机械修梯田3027hm~2。  相似文献   

2.
梯田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农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干旱仍然是其优质、高产、高效的最大影响因素。根据黄土高原多年的梯田防旱抗旱实践和大量的试验研究资料,采取:合理修建梯田,为防旱抗旱做准备;广开水源,集流补灌;立体覆盖,抑制蒸发;增施有机肥料,以肥调水;合理耕作,增加土壤蓄水;应用抗旱品种和化学制剂,抓生物节水等措施,可提高降水的利用效率,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作物需水与降雨径流调控的隔坡梯田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作物普遍存在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问题,基于作物需水过程和降雨径流调控理念,利用WEPP模型对不同梯田模式下春玉米生育期的降雨、径流、入渗、蒸发、土壤水进行作物生育期需水耗水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条件下,单一模式隔坡梯田不能完全解决春玉米需水与天然来水在时间上的错位问题,且一般情况下需要1∶6~1∶8平坡比收集降雨径流,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结合水窖,不但能大量节约土地资源、满足作物需水,且隔坡梯田作物年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较无隔坡条件均增加50%以上,基本实现作物增产和减少水土流失的双重目标;得出的典型模式隔坡梯田平坡比取值参考表可供黄土丘陵沟壑区隔坡梯田设计规划参考。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隔坡梯田与水窖蓄水配合,不但可满足作物生长过程需水,而且又可防止水土流失,是适宜推广的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方式,这对坡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平梯田减蚀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由于坡地修梯田改变了原有小地形,使土地具有更强的减蚀能力。径流小区试验表明,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的减蚀效益达到92%~100%。  相似文献   

5.
新修梯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1987年至1989年对新修梯田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修梯田增墒保水,0~200cm的土壤储水量,干旱年份比坡耕地少1.5mm,平水年和丰水年比坡耕地多22.7—39.5mm,无论什么年份阴坡新修梯田储水量均高于阳坡,切土部位高于填土部位。坡耕地修成梯田后,谷子比坡耕地增产31%,马铃薯增产57%,每1mm水分增产粮食0.22kg。  相似文献   

6.
辽西低山丘陵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多、平地少的土地资源特点,以及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采取修建集流聚肥梯田、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措施,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含水量,缓解作物需水矛盾,但这些旱作节水技术措施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将它们与雨水集蓄工程、节水灌溉及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打破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制约,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1 汝阳县的梯田现状1.1 发展速度较快河南省汝阳县的梯田建设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建立以前,但真正进入大规模持续发展阶段是1965年以后.1965~1977年主要发展的是旱作梯田,出现了以登山村为代表的修造石坎梯田的典型,丘陵区出现了不少修建人造小平原的典型,这12年间全县共修造土、石坎梯田2600多hm~2.从1982年开始,汝阳把旱作梯田建设纳入到了小流域治理规划,由此推动了旱作梯田的又一次发展,此后又围绕各类灌区渠系的土地平整发展起了水浇梯田,这15年间共新修土、石坎梯田3300多hm~2,到1996年底,全县的梯田面积累计达到了6000hm~2,占总坡耕地面积1.53万hm~2的39.1%.  相似文献   

8.
庄浪县梯田化建设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庄浪县梯田面积已占坡耕地面积的 91 74%、占综合治理面积的 41%。梯田在拦蓄径流泥沙的同时 ,改变了土壤水肥条件 ,提高了抗旱减灾的能力 ,在 1997年发生 5 0年一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 ,全县梯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仍达 2 2 92kg/hm2 。梯田化建设使全县粮食人口承载量由 195人 /km2 提高到 315人 /km2 以上 ,粮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达 1 35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现有耕地141160hm~2,占项目区总面积4304km~2的33.4%.项目实施前,已修建梯、条田、坝地、水地52050hm~2,占耕地面积的36.9%,人均基本农田0.1hm~2.全项目区尚有89110hm~2坡耕地有待整修改造.按照“脱贫与改善环境”的项目宗旨,修建梯田、改造坡耕地是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项目实施期间,计划新修梯田、坝地30998hm~2,年计划修建3874hm~2.经几十年的努力,项目区的群众已将大部分塬面的心地修整改造,而项目区现有的89110hm~2坡耕地,全部分布在山坡、梁、峁和沟边“四咀”,地面坡度15°以上,且由于长期的耕作,大部分耕地形成了田面宽不足5m、坎高1m的“山崄地”,整修改造工程量大.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峁状丘陵区研究比较了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3种坡地的治理模式,指出坡地工程治理能有效地提高坡地接纳降雨能力,提高土壤含水率,但大面积的坡地治理会破坏原有植被及土壤结构,引起40 cm以上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同时大台田处理侧坎水分散失严重,距田坎愈近其散失强度愈高;在坡地种植强根系、高耗水的人工林会加剧土壤干层的发育,影响林分自然更新能力。结果表明,隔坡梯田是该区坡地最佳治理模式,其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顺序为: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对照。处理4年后,隔坡梯田分别与其他处理中同一种植模式比较,其牧草产量、树冠投影面积、植被覆盖度分别比大台田处理提高5.5%、29.4%、4.1%,比大鱼鳞坑处理提高22.6%、24.3%、5.4%,比对照提高出38.4%、50.5%和20.8%,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03—2008年间,原州区张易镇机修高标准梯田2486.67 hm2,通过深耕改土、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性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三高一优"农业、种植经济作物等措施,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粮食产量。通过调查分析,梯田蓄水率和保土率均达70%以上,比同等条件的坡地增产50%~100%,增产能力、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修建梯田、沟坎地是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也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之一。 多年来,人民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梯田从坡脚一直修到了山腰、山顶,甚至在一些地方,35°以上的坡地也被修成了水平台田。由于坡陡,梯田地块间高差大,一遇暴雨,最上部梯田因截流太多,积水过满,受害最严重,轻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乐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别是浅山地区,由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的水旱灾害,直接危害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修梯田、造林种草、封育林草、兴建沟整工程。是山区抗旱削洪、蓄水保墒增产的有效措施。水土保持乃是防治山区水土流失,提高抗灾能力,治穷致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梯田集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封科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30-132,161
研究表明,半干旱区梯田平均可拦蓄入渗92.4%的雨水径流及泥沙,正常年份2 m土层有效贮水量比坡地多112~184 mm,可基本满足当地春小麦160.7 mm的亏缺水分的补给;增加土壤水分的高峰期主要在3~5月和7月份,增加量为9.15~46.41 mm,对本区土壤水分的快速补充恢复和缓解5,6月份的“卡脖旱”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建成3年以上的梯田较10°以上的坡地增产幅度可达27.07%~52.78%,水分利用效率也高1.01~3.38 kg/(mm.hm2)。在限量供水条件下,相应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17.9 kg/(mm.hm2),比旱作提高14.42%。因此,是半干旱区聚水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南部梯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平梯田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实现旱作区农业高产与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泥河沟流域,梯田具有比较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距田埂愈近,越靠近外部,越接近土壤表层,土壤湿度越小,土壤愈干旱,越近里面,且越向下,土壤湿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坡耕地改造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修建成坡式梯田,并逐步改造成水平梯田,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是一条改造坡耕地较好的途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修建坡式梯田较一次性修成水平梯田,减少用工80%,减少土方量75%;节约经费73%。并实现当年不减产,第2年增产,3至4年后增产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属燕山余脉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阶梯地带,素有"五山四丘一分川"之称,是典型的山丘区农业大县。因境内建设打虎石水库,造成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人多地少,耕地中坡地、旱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差,缺乏灌溉设施,土地单产较低。为缓解这种状况,宁城县2009—2011年连续3年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按照"围绕水源修梯田,围绕梯田建水源,围绕灌溉搞节水"的"三围"思路,形成了"梯田+节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该模式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且有一定的可利用水源处,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整理、分析黄土高原西峰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其效益的平均值为867%和877%,但差异悬殊,主要是受暴雨、大暴雨质量的影响。次降雨综合参数PI、汛期降雨量和年产流降雨量分别小于200mm2/min、350mm和125mm时,蓄水保土效益均为100%,大于这些数值时,效益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时,梯田的质量也影响蓄水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全县共23个乡(镇)、432个村、38.7万人.总土地面积1553.14km~2.耕地6.27万hm~2,人均0.167hm~2.其中山地占90%以上.全县以六盘山脉为主体,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47.8mm,大部分集中在秋季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形成了我县有雨怕涝、无雨怕旱的特点.既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县,又是全省中部干旱困难县.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从60年代起.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树立了与自然长期搏斗、平田整地、重新安徘山河的雄心壮志.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1995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山地梯田5.09万hm~2、川地条田3733hm~2,梯条田累计面积5.46万hm~2,梯田占总耕地面积的87.2%,成为全国梯田化试点县.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措施下梯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王家沟流域梯田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年降水量、玉米产量等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梯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以及土壤水分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时间变化特征与降水量的年内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但土壤水分的变化滞后于降水量的分布;常规处理的土壤水分时间变差大,其次为起垄覆膜处理,丰产沟覆膜处理最小;常规处理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最剧烈,表层失墒快,增墒也迅速,丰产沟覆膜处理则变化最缓和,失墒缓慢;丰产沟覆膜处理的土壤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常规处理最低,垄作覆膜处理居中。梯田系统微集流耕作措施蓄水保墒能力强,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高,抗旱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