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基本农田建设浅议高荣乐(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山丘地貌为主,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在已开垦的1867万hm2农耕地中,处于平原区的不足20%,其余均分布于...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了使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对策,为提高山东省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水平,推动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连江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结合"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县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应对措施,为科学经营防护林提供依据,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前沿的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四大片水土流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经济不发达,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经过10年综合治理,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和种树种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商品经济,治理成效十分显,水土保持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系统整体特征方面,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特征。利用实际资料和聚类分析发现本区自北而南分异为侵蚀性质各不相同的三个地带。从全区角度看,侵蚀作用因子中自然因子与人文因子之比约为2.8。在CO2倍增,全球增温的背景下,本区土壤侵蚀可能减少18%。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工作自1980年开展以来,已先后在黄河中上游七省(区)布设了114条试点小流域.十几年来,在水利部农水司和黄委会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仅为试点小流域群众的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而且为面上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8.
试点小流域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王答相,喻权刚(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1980年4月下旬,水利部在山西省吉县召开了13省(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座谈会,要求在全国山区特别是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全面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了把这...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起,有关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变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变化的时空差异、泥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泥沙变化的预测等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冯有连,于德广(西安市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710043)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有效地推广和应用,是水土保持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振兴水土流失区经济、加强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和减少水上流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安传艳  梁留科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36-238,241
论述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设施、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培育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86年和1997年夏季LANDSAT TM(30 m×30 m)遥感影像数据,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尤其是林地覆被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研究区农耕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减少,林灌地类型面积在增加,但是增加或减少幅度均较微弱,其变化在24条主要流域表现得不均衡。林地覆被类型与其他用地类型间相互转换的面积和形状表现得零星、破碎,变化方向不规律。林地覆被斑块数和斑块面积关系10年前后在各流域间表现得很相似,斑块数及其面积所属分级的分布格局在全区变化不大。聚类结果表明,1986年和1997年林地覆被状况在绝大多数流域间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全区10年前后林地覆被格局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50年来,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中,植物措施平均以每年20万hm2的速度发展,到1995年达到约1000万hm2的保存面积,占总治理面积的60%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10年以苹果、杏、花椒等为代表的经济果木和沙棘得到重视,使植物措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后应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搞好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措施的布设、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积极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为黄河中游的环境治理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保预防监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荆振民,陈平(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五年了,回顾黄河上中游地区水保预防监督工作的历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体水保监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种种...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综合治理开发是水土流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黄自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1995年9月10~15日由黄委主持对陕西省长武县、甘肃省泾川县国家首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县(简称试点县)进行了验收。1991年经水利部同意,这...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赵富德(黄委会水土保持局,洲450003)一、建立机构,开展科研黄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也是全国开展最早的。早在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即在甘肃省天水市建立了陇南水土...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现状分析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的现状,探讨其成因机理并进行类型划分,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恢复及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完善现有盐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方法]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的成因机理;依据低效林的立地条件、生长特点和形成原因等因素,划分其主要类型并探讨每种类型的改造技术。[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现有盐碱地防护林由于受自然诱发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及其共同作用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林分形成了低效林;低效林可划分为6种主要类型,针对每种类型的低效林改造,应采取不同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结论]低效林改造技术涉及低效林成因分析、类型划分和改造方式选择等一系列环节,在实施低效林改造的实践中应把握好每一环节,因地(林)制宜进行实施;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的实际,亦应处理好技术与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据78条重点小流域验收资料分析,不同类型区的治理难度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风沙区>河源梁墹区。各类型区以基本农田为骨架,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土石山区和风沙区水保林面积占到80%。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是以建设基本农田起步,河源梁墹区和风沙区是以发展牧业和林副产品为突破口。通过综合治理,各类型区经济都有快速增长,但到本世纪末还难以实现小康。必须把小流域治理引向商品经济大道,加快小流域治理由防护型向开发型治理的转变速度。  相似文献   

19.
风水两相变化对黄河中游支流粗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实地考察和对1964—1989年的实测资料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发现:该区水力、风力变化对河流产出的粗泥沙的量和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分异控制作用,水力对河流的输沙量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风力对粗泥沙占全沙的百分比变化起主导作用。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和风沙活动的减弱,黄河中游河流输沙量和粗沙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输沙量减少明显,减沙比在50%~70%之间,而粗沙比的变化要小得多,减少量在10%~2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