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病害发生的特点 1、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其病菌可随病残体、病块茎在土壤中或贮藏的种芋中越冬,田间的病菌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或昆虫传病。病菌通过各种伤口、耕作中造成的机械伤口侵入植株。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软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直到9月上、中旬病害才趋于停止。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科技》2022,(1):66-67
2021年5月初至8月中旬,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对深州市穆村乡良桑繁殖场内桃园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诱集,采用常规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鉴定,并对其中5种优势种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调查发现,桃园害虫中鞘翅目昆虫占比较高,小灰粉鳃金龟、褔婆鳃金龟、网目土甲、铜绿丽金龟和黑绒金龟为优势种,其中铜绿丽金龟总体数量最多,调查期间总数为55 912头。黑绒金龟最早(5月初)开始出现为害,其他4种均从6月份开始出现。从5月初至8月中旬,网目土甲和黑绒金龟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随后上升的趋势,网目土甲数量于7月中旬和8月上旬出现2次峰值,黑绒金龟于6月中旬和7月上旬出现2次峰值;其他3种昆虫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出现高峰的时间段不同,数量也有差别,其中铜绿丽金龟7月中旬数量达到最高值14 016头,到8月中旬下降至1 593头;小灰粉鳃金龟于7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为4 192头,到8月中旬下降至36头;褔婆鳃金龟于7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为1 536头,至8月中旬每周仅诱捕到22头。  相似文献   

3.
<正> 棉花产量是由棉桃组成。所以,要夺取高产,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目标是攻桃,但是,攻桃必须抓蕾。从一年的气候来看,有最佳结铃气候与严重脱落气候之分。大致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于高温,多半是幼铃脱落期,7月中旬温度比较适宜,是结铃性比较强的时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多半为结铃最佳期。根据现蕾到开  相似文献   

4.
银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纹夜蛾全世界都有分布.国内分布于各大豆主产区,其中以黄淮长江流域受害较重。湖北孝感1年发生5代,第1代幼虫发生于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主要为害春季十字花科蔬菜。第2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主要为害春大豆。第3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4代在8月中  相似文献   

5.
<正> 1 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每年只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次年7月中旬破茧而出,爬至土表化蛹,成虫于7月下旬~8月上旬开始出现,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5~8天。幼虫孵化后在荚上爬行8~24小时蛀荚为害。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荚内为害20~30天,9月份脱荚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病又叫雾抄、雾掠、烧茄子病,在大部分枣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靠昆虫、雨水传播.7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斑,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在8月中旬(果洼变红至全果1/3变红),若空气相对湿度大,尤其有间断性阵雨或连续大雾天气,更有利于病害发生.同株发病率大果高于小果.  相似文献   

7.
松叶蜂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凤冈、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县,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2007年下半年,松叶蜂(第2代)在凤冈县大面积发生,使凤冈县400hm^2的松林遭到危害。在凤冈县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叶蜂在凤冈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上旬至翌年的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旬和8月中旬,喷药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烟雾防治,可将灭幼脲和速灭杀丁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危害多种阔叶树,在四平市1年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落叶层下过冬.越冬代成虫5月中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过冬.采用1%苦参烟碱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2009—2012年针对宁夏中卫市新疆杨苗木锈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了药剂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杨苗木锈病发病规律为4月中旬出现发病中心,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新疆杨发病盛期,8月中旬后不再扩延,秋季落叶后10月中旬产生冬孢子堆;选用己唑醇(绿野快立克)、己唑醇(开美)1 0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3次可有效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江上虞城郊蔬菜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十字花科蔬菜田3块,于2004-2007年对田间小菜蛾的幼虫进行系统调查,并在2006-2007年利用性诱剂诱集蛾量。幼虫为害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5月底、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性诱剂诱集蛾量与田间为害相关联,蛾高峰在4月中旬、5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为最高峰,8月底至9月初为小高峰。在探明小菜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栗剪枝象鼻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栗剪枝象鼻虫在福建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筑土室越冬,5月上、中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危害盛期,在成虫羽化始盛期、高峰期、末期各喷洒一次50%辛硫磷或80%敌敌畏或25%亚胺硫磷10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蓟马是为害蔬菜的重要害虫。其种类很多,均属缨翅目、蓟马科害虫。上杭县常年在4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至11月中旬均有蓟马虫发生,以4月下旬至6月底、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3.
佛肚竹枯萎病病原鉴定为: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菌NectriaditissimaTul ,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semitectumBerk &Rav 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佛肚竹遭受冻害后,借风雨传播,从竹秆基竹节伤口侵入 病害于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发病,3月上旬~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中下旬停止蔓延 冻害是诱导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蛴螬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15~20cm深的土层内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高峰期,8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暗黑金龟有隔天出土的生活习性,傍晚成虫出土后即飞向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和矮小灌木上觅偶交配,一般都取食作物和树木的叶片,有的还为害花和果实,为害严  相似文献   

15.
银杏大蚕蛾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大蚕蛾是危害银杏的主要害虫。在湖北省一年发生 1代 ,以卵在树缝或树蔸草丛表土内越冬 ,4月上旬卵开始孵化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为幼虫危害取食高峰 ,6月下旬至 8月下旬幼虫结茧化蛹 ,8月下旬至 10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在防治上 ,采用人工摘茧除蛹和 2 5 %敌杀死药物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该文调查了山东省青岛地区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变化情况,采用模糊聚类法和最优分割法对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时间和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随时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规律性。节肢动物群落可以聚为4类,害虫群落可聚类5类,天敌群落可聚为4类,并且分析了各类群落的特征。最优分割法将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划分为4月,5月,6月,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7个阶段;害虫群落划分为4月,5月上旬至5月中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7个阶段;天敌群落划分为4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3个阶段,并对各时间段内的害虫与天敌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生祥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8-138,176
重阳木斑蛾(Histia rnodopeCram er)又名重阳木帆锦斑蛾,它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3月下旬幼虫化蛹越冬蛹羽化,第一代为4月上中旬到6月上中旬,第二代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为8月上中旬至9月中旬,第四、五代发生期分别为9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分别以蛹、幼虫越冬,防治应在3龄左右喷洒胃毒剂或触杀剂均可。  相似文献   

18.
昭通市苹果园昆虫群落时间格局与害虫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4月至9月在昭通市苹果园进行昆虫群落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应用最优分割法,将昆虫群落的时间变化分为4月上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3个有序阶段,揭示了各阶段害虫、天敌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9.
经调查,宁夏灌区甜高粱田间主要虫害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和二斑叶螨。玉米蚜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禾谷缢管蚜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亚洲玉米螟6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进入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逐渐降低;双斑萤叶甲在6月中旬始发,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高峰期,8月中旬以后种群开始消退;棉铃虫6月中旬左右(1代幼虫)达到第1次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2代幼虫)出现第2次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1991-1994年对芦苇锈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夏孢子在24-30℃苇叶表面有4-6h的水膜存在时萌发形成芽管侵入寄主。此温时值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造成芦苇锈病流。以后随着温、湿度下降,病害的发展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