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豫白菜7号(豫园1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此技术与花药培养胚诱导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效率比花药培养高数十倍。常规育种需5~6代自交才能得到相对纯合的自交系,而游离小孢子培养只要1~2年就能获得基因完全纯合的双单倍体系。豫白菜7号(豫园1号)为两个游离小孢子培养产生的自交不亲和系(纯系)配制的一代杂种,表现整齐一致、抗病、高产、优质、耐贮藏,生育期75~80天。每667m2净菜产量6036.7~7538.8kg,比鲁白8号增产8.36%~24.4%。1994~1997年累计推广3.01万hm2。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新品种鲁白12号*(山东省济南市蔬菜种苗有限公司250100)鲁白12号系山东省济南市蔬菜种苗公司以88-47自交不亲和系与88-38自交系杂交育成的大白菜杂种一代。1992~1993年该品种参加了山东省大白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净...  相似文献   

3.
德丰1号属中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其亲本是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鲁白8SI和新1号DD.德丰1号生长期85 d(天),叶色淡绿,叶球短圆筒形,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帮薄,白色,纤维少,品质优,商品性好,净菜产量5 514.5~5 540.8 kg*(667 m2)-1,比对照北京新3号平均增产2.7 %~12.7 %.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地方品种安阳包头的早熟株系中筛选出自交不亲和系安16,从北京早熟白菜品种中多代自交筛选出自交不亲和系夏23,经杂种优势测定,育成秋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豫白菜8号。其外叶浅绿,叠抱型,生育期55~60d(天),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斑病。净菜产量为每667m23912.9~4704.0kg,其产量、商品品质显著优于对照小杂56和89 8。  相似文献   

5.
新白2号是从大白菜极早生中分离、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B8-1-1-1与从地方品种焉耆中包头中分离、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YJ-3-1-2-1-1杂交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具有抗病(抗霜霉、病毒、软腐病)、高产、优质等优良特性。轻病年份净菜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焉耆中包头增产16.34%。重病年份增产435.1%上。1992~1994年在新疆地区已推广273.3hm2,平均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中白19 号大白菜是由北京地方品种翻心黄的自交不亲和系8201022 与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提供的材料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AV501 杂交选育而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60 d( 天) 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叶球中等偏大,净菜率高,高抗病毒病及黑腐病,丰产,平均每667 m2 产4 523 .5 kg,比对照增产33 % ,适合于华北及云贵高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德丰 1号属中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其亲本是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鲁白 8SI和新 1号DD。德丰 1号生长期 85d(天 ) ,叶色淡绿 ,叶球短圆筒形 ,高抗病毒病 ,抗霜霉病 ,帮薄 ,白色 ,纤维少 ,品质优 ,商品性好 ,净菜产量 5 5 14.5~ 5 5 40 .8kg·(6 6 7m2 ) -1,比对照北京新 3号平均增产 2 .7%~ 12 .7%。  相似文献   

8.
改良鲁白二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鲁白二号大白菜已推广多年,因品质、商品性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近几年品种的更新,危害大白菜的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的株系及其生理小种的变异使鲁白二号在一些地区表现不抗病而影响产量和商品性。应广大消费者的要求,我所利用抗病转育技术,通过对育种材料的抗病转育,创新、筛选出抗病的自交不亲和系,在基本保持原鲁白二号品质及性状的基础上提高其抗病能力。1999~2000年两年秋季试种,田间表现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和黑斑病等多抗特性。特征特性植株高3…  相似文献   

9.
自交不亲和系 2 3 5 8s是从大陆型的洛阳大包头中选育的 ;优良自交不亲和系H 1 3 1是从海洋型的本地优质笔尾白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分离出的。两个亲本经过严格的抗病性鉴定 ,亲和指数测定 ,配合力分析 ,配制成优良的一代杂种中熟 5号。该品种高抗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菌核病和病毒病 ,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10 %以上 ,现已在福建省及其它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新乡903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用自交系4200和自交不亲和系4210杂交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自交系4200和自交不亲和系4210分别是以杂交种晋菜3号和北京80作材料,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4200表现高桩、牛心、多毛,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后期轻感黑斑病。4210表现中高桩,轻叠抱,外叶色深、无毛,高抗病毒病和霜霉病,中抗软腐病。  相似文献   

11.
强冬性春甘蓝新品种黔甘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从四季甘蓝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E4 2 45 1 和从黑叶平头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g47 4 3 7 2 为亲本配制成一代杂种黔甘2 号。叶球扁圆,包心紧实。冬性强,露地越冬栽培不易先期抽薹,每667 m2 产量4 000 ~5 000 kg,中早熟,叶质甜嫩,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
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甘蓝自交不亲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明 《园艺学报》1998,25(2):194-196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法对10个甘蓝自交不亲和系、5个亲和系的柱头、花粉蛋白质谱带进行了分析。对比自交不亲和系开花前2~3d的柱头与成熟柱头,发现各试材在等电点为8.3~8.5的区域内有一条特异带,该带在成熟柱头中清晰可见,在开花前2~3d的柱头中没有或较弱。据此特征推断该带即为S蛋白质特征谱带。以双蒸水和巯基乙醇作为提取液处理花粉,均未发现自交不亲和系共有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13.
石绿85大白菜的母本是从福建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直筒舒心型自交不亲和系9172,父本是从方杂2号与青麻叶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8811。该一代杂种具有优质、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一般667m2产量为7500~8500kg,比对照冀白菜6号增产12%左右,适于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配合力测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黑叶小平头7221-3-4-2(SIL2)和另一引自日本的自交不亲和系85625(SIL5)配制出丰产的早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华甘1号(2×5),产量比京丰1号高出约20%,二者的品质相近。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在湖北省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青研4号大白菜属中晚熟品种,生长期85 d(天)左右.亲本之一是源于丰抗系列的高代自交系;另一亲本是源于青杂3号与城阳青和古青杂交、多代回交、自交分离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该品种叶球卵圆形,叠抱,球高34.6 cm,直径21.1 cm,单球质量5.0 kg,平均净菜产量6 500kg·(667m2)-1左右,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对软腐病的抗性较对照鲁白15强.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地方品种与台湾材料杂交后代中选出自交不亲和系8540,从山东省一材料经多代自交育成自交不亲和系82137,经杂交育成大白菜一代杂种北京小杂61号。该品种结球紧实,品质优良,生长期60~65d(天),耐热,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净菜产量4000~5000kg·(667m2)-1。现已在北京、河南、山东、新疆、四川、福建、辽宁等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早熟甘蓝新品种惠丰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秋甘蓝种质资源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9203-4-3-11和从黑叶小平头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 9117-7为亲本育成了一代杂种惠丰3号。该品种中早熟;外叶深绿色,叶球呈扁圆形略鼓,结球紧实,球叶脆嫩,风味好;耐热性较强,高抗病毒病、黑腐病;667 m2平均产量秋季5000 kg左右,春季7000 kg左右。适宜我国北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长江蔬菜》1990,(5):26-26
鲁白6号系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于1983年利用早皇京白自交系×冠291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盲成的一代杂交种。原代号为83—2.1988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特征特性该品种叶色淡绿,叶面较皱,  相似文献   

19.
早熟5号是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用自交不亲和系10383和二环系26—5—4—5配制的一代杂种。其株高31厘米,开展度40~45厘米,叶片厚而无毛.深绿色,中肋白色;叶球高25厘米,横径为15.5厘米,单球重一般1.3公斤,叶球叠抱,白色,矮桩,且质嫩.食味好。生长期50~55天,比山东省鲁白8号(83—2)早熟5天左右,比鲁白1号约早熟22天,亩产净菜2500~2800公斤,高者可达3000公斤。早熟5号在平均气温20~25℃条件下(9月上中旬)能正常结球,适宜早播,对病  相似文献   

20.
青花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985年开始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选育青花菜一代杂种。先后由国内外引进青花菜遗传资源2.31份进行鉴定。在120份优良的遗传资源中进行了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目前已育成8519-1—1—3等七个不亲和性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初步选育出‘中青1号’、‘中青2号’等6个优良的杂交组合,其中‘中青1号’、‘中青2号’适于北京地区春、秋种植。主要经济性状达到由国外引进的‘里绿’、‘绿岭’等优良品种的水平,是国内首批育成的青花菜一代杂种,已于 1990年春通过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