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银波舟蛾Pygaera anastomosis L.(=Clostera, Melalopha anastomosis L.)又名分月扇舟蛾,是“三北”防护林地区杨树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内蒙昭盟连年猖獗成灾。1980年6月该虫大发生时,在林西县南门外林场小青杨人工林中发现一种病毒自然流行,致使银波  相似文献   

2.
<正> 满月扇舟蛾[Clostera reatitura(walker)]主要为害热带珍贵树种母生(Homalium haina-nenses Gagnep)。1980年1月至1981年我们在海南岛尖峰岭热林所养虫室内,连续观察到满月扇舟蛾自然发病和感病死亡的幼虫。满月扇舟蛾感病初期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对刺激反应不敏感,后期虫体膨胀,皮肤变得比原来光亮,体背由紫色变成微红色或浅紫色  相似文献   

3.
<正> 泡桐灰天蛾Psilogramma menephron(Cremer)属鳞翅目天蛾科,主要分布于华煎西南、中南、华北、西北等地,为害泡桐、楸树、梓树、丁香、女贞、楝树等林木。1983年8月在凤翔县柳林镇三家店泡桐圃地内,发现了泡桐灰天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呈“(?)”形挂在泡桐叶片上。  相似文献   

4.
<正> 1985年夏季在我院核桃树上发现双齿绿刺蛾[Latoia hilarat(Staudinger)]自然罹病死亡幼虫。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大量圆形颗粒,结合透镜观察确认是一株颗粒俸病毒(GV)。经回接试验证明,再分离与原接种病原的形态特征一致,并具有较高的毒力。幼虫的感病症状是后期虫体肿胀,小幼虫几乎近球泡形,虫体表皮一触即破。将分离提纯的病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颗粒体长约400—500毫微  相似文献   

5.
从湖北省蒲圻市羊楼洞茶场的丽绿刺蛾罹病虫尸中分离到一株颗粒体病毒。电镜观察表明颗粒体大小约360—390×170—280纳米,内含一个约280×70纳米的棒状病毒粒子。室内感染试验表明这种颗粒体病毒毒办较高,且不能感染同科或不同科的其它昆虫幼虫。  相似文献   

6.
从黑龙江省双城林场采集健康的分月扇舟蛾2龄幼虫,将室内保存一年的分月扇舟蛾虫尸研碎,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颗粒体病毒。将病毒悬液稀释为1..58×103PIB·mL-1,1.58×104PIB·mL-1,1.58×105PIB·mL-1,1.58×106PIB·mL-1,1.58×107PIB·mL-1,1.58×108PIB·mL-1,1.58×109PIB·mL-17种浓度,采集新鲜的杨树叶分别浸入上述不同浓度的悬液,对采集的健康幼虫进行接毒。9天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58×103PIB·mL-1时校正死亡率最小(7.32%),浓度是1.58×109PIB·mL-1时校正死亡率最大(97.36%),浓度对数和死亡几率值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1.946 0.558x,LC50为2.97×105PIB·mL-1。1.58×105PIB·mL-1,1.58×106PIB·mL-1,1.58×107PIB·mL-1,1.58×108PIB·mL-1,1.58×109PIB·mL-1w所对应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8.55d,6.89d,5.9d,4.65d,4.08d。随着浓度的增大,LT50逐渐缩短,说明该病毒的毒力较强,作为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用经过差异离心初步纯化后制得的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sstomosis L.Granulosis virus简称CaLGV)悬液,在杨树人工林防治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幼虫,效果稳定、良好。分别利用病毒浓度1.58×109颗粒体!mL-1、1.58×107颗粒体!mL-1悬液施药,杀虫率分别达到97.22%、83.12%。在林间用病毒浓度1.58×107颗粒体!mL-1悬液,即可控制分月扇舟蛾危害。该病毒具有专性强、传播快、致死率高、世代交替受益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颗粒体病毒大面积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iosteva anachoreta C·V),只寄生杨扇舟蛾幼虫,在林地采集感病虫体或室内饲养幼虫接种病毒,获得病毒虫体,粉碎、粗提、稀释1000倍后喷洒。在7月上、中旬防治杨扇舟蛾幼虫,效果显著,达到84—90%该病毒在专性强传播快,致死率高,世代交替受益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竹斑蛾颗粒体病毒病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位于包含体中央,中心为棒状核心体,两端钝圆,直径约30nm,长度约176nm。一般一个包含体仅含一个病毒粒子,偶有2—4个。包含体的蛋白质晶格呈线状,相邻两线中心间距约40(?)。提纯后的病毒颗粒体可使竹斑蛾幼虫感病,但对细皮夜蛾不感染。  相似文献   

10.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室内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对杨扇舟蛾幼虫饲喂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虫尸重和含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毒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彼此间差异显著,饲毒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体重增长越缓慢.而且饲毒时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虫尸重也越小,其含毒量也越低.由于5龄幼虫饲毒后有50%个体发育至蛹期,没有全部死亡,室内增殖该病毒时,应选取4龄幼虫喂饲1.25×106 PIB/mL病毒为宜.  相似文献   

11.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数年的历史。1981年我们在林中采集到自然感病死亡的虫尸,研碎稀释后喷洒到健康虫体上,以此得到较大量的感病死亡幼虫,利用获得的虫尸做了稀释浓度、致病机率与温度关系等项试验,摸索到一些基本规律。如:稀释浓度在200倍时,一般4天出现死亡高峰;而50000倍时,6天出现死亡高峰,不同浓度致病机率差别不大。在温度不同情况下,致病机率差别较大,据七、八月份自  相似文献   

12.
阐述颗粒体病毒的科研发展,了解分月扇舟蛾的危害及幼虫的自然感染病毒;通过相应技术对颗粒体病毒进行人工繁殖。繁殖材料采自哈尔滨市阿城区、双城市等杨树人工林的分月扇舟蛾幼虫,经过科学的繁殖工艺,按照病毒的浓缩纯化程序离心,得到的纯化病毒加蒸馏水悬浮。通过计数,分别稀释成1.58×103、1.58×104、1.58×105、1.58×106、1.58×107、1.58×108、1.58×109颗粒体·mL-1等7种浓度的病毒悬液进行生物测定。  相似文献   

13.
镇来县莫莫格机械林场人工引迁颗粒体病毒防治杨扇舟蛾效果显著,他们采取采集致病死亡虫尸,经研碎过滤稀释成液体后,喷洒在杨树林内,使幼虫感染致病。据该厂科技人员试验表明,稀释成200、1000、5000、10000两个浓度(虫尸125市斤)的病毒喷洒液于1984年  相似文献   

14.
用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stomosis)颗粒体病毒(Granulosis virus,简称GV)对杨扇舟蛾幼虫以胃毒方式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GV对杨扇舟蛾幼虫感染后的死亡率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1.58&#215;10 3、1.58&#215;10 4、1.58&#215;106、1.58&#215;10 6、1.58&#215;107、1.58&#215;108和1.58&#215;109 PIB &#183;mL-1等7种浓度GV接种分月扇舟蛾幼虫后死亡率分别为7.32%、22.85%、53.61%、67.44%、85.61%、93.19%和97.36%,致死中浓度为1.58&#215;105 PIB &#183;mL-1;接种1.58&#215;109、1.58&#215;108、1.58&#215;107、1.58&#215;106和1.58&#215;105 PIB &#183;mL-1等5种浓度感染幼虫,导致幼虫死亡率大于50%,幼虫致死中时分别为4.08、4.65、5.9、6.89和8.55d.  相似文献   

15.
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lter)是竹林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竹林产区,大发生时给竹林造成相当大的损害。1979年6月,我们在广州观察到竹斑蛾幼虫在自然情况下常患病死亡。将病死幼虫采回室内,将其脓液涂片,经氨基黑染色及什维佐娃法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颗粒体分别呈蓝黑和淡红色。初步确定其病原体为颗粒体病毒后,再从野外非病区采回健康幼虫,经感染试验,病征观察、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确证其病原体为颗粒体病毒。1981年,我们又作了室内毒力试验,证明此种颗粒体病毒有  相似文献   

16.
<正> 樟蚕(Eriogyna Pyretorum Westwood)是樟树等林木的主要害虫。1983年5月,我们在南平市郊发现由樟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樟蚕流行病。野外调查结果,樟蚕感病死亡率达73%。樟蚕幼虫感病初期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尾端常常粘有粪便。随病情的发展,幼虫继而  相似文献   

17.
分月扇舟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林森 《吉林林业科技》2000,29(1):8-8,18
本文介绍了分月扇舟蛾型多角体病毒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结果,并对该病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正> 雪毒蛾S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宁夏、青海、黑龙江、山东、辽宁、江苏等省区,是三北防护林地区杨树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此虫猖獗成灾,大发生时可将树叶全部食光,严重地影响了杨树的生长。在坝上地区,雪毒蛾每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6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并随即羽化交尾产卵。幼虫7月下旬开始孵化,取食到9月中旬,当气温下降时,在树皮缝和树干伤疤处群居越冬。1981年夏,在康保县大青沟林场的杨树林内,发现不同龄期的雪毒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幼虫感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稍后表现取食减少,行动和反应迟钝,死亡时往往用腹足或尾足钩住树干或树枝,成倒“V”形或倒挂下垂于树枝上。典型的病毒死亡虫尸体壁易  相似文献   

19.
刺槐掌舟蛾PhaleragroleiMoore是危害刺槐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荣成市局部危害严重,幼虫常将寄主叶片食光,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探索有效的防治途径,笔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分布与寄主据文献记...  相似文献   

20.
弯月小卷蛾 Saliciphaga archris (Butler)属鳞翅目,卷蛾科。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等省;国外分布于苏联(西北利亚)、欧洲。危害杨、柳。在高大乔木上危害较轻,在杞柳、筐柳、簸箕柳等灌木柳上危害较重。以幼虫危害柳条的顶梢,使柳条大量扩杈,严重影响柳条的质量和产量。自1991年,笔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