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感染剂量低,致病性强,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新型肠道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多次爆发流行,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从非生物因素(包括传染源、气候等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大肠杆菌O157:H7传播的环境因子,最后从病原菌的监测诊断技术、废弃物堆肥处理、加强食品以及饮水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大肠杆菌O157:H7的对策,最终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疫病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O157:H7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用PCR鉴定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大肠杆菌O157:H7的编码eae蛋白的eae A基因和大肠杆菌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了2对窦核苷酸引物,建立了一个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PCR方法,对11株已知大肠杆菌O157:H7(NM:无运动性)株和其他不同属的42株已知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只从大肠杆菌O157:H7(NM)株的DNA中产生预期的扩增产物,而从其他菌株的DNA中未扩增出任何DNA不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正常栖居于哺乳动物的肠道,和宿主呈共生关系,但其致病菌株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出血性结肠炎。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O157:H7型大肠杆菌因致病力强、检出困难而危害最大。反刍动物为该茵的无症状宿主,其屠宰时通过改善下水道设施和清洁体表可减小胴体受污染的机会,而屠宰前的管理和日粮方面的措施亦可控制消化道或粪中的病菌数量,但目前说法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并加以分析。揭示了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加强对该病进行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牛是该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主要通过食源性途径传播,以患者出现出血性结肠炎、阑尾炎、食管狭窄和结肠穿孔等严重胃肠道并发症为基本特征。目前对该菌的自然携带宿主及其引起的感染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对该菌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肠杆菌O1 57:H7可产志贺毒素 ,主要引起人的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致较高的死亡率 ,是重要的肠道病原菌。本文综述了大肠杆菌O1 57的各种潜在的毒力因子的生物特性、与致病的关系 ,以及在非O1 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中的发生率。探讨了O1 57高致病力的可能原因 ,以促进我国对O1 57的在人、畜研究与监控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是人类新发生的传染病,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实,家禽、家畜是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要宿主。近年来,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它能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临床症状,致病性强、死亡率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1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是重要的新发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能引起人的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路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紫癜等全身性并发症。控制该病暴发流行的最好措施是免疫预防,但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用于人的疫苗。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染色体上原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毒素、LEE致病岛编码的毒力相关蛋白及质粒编码的肠溶血素等。研制中的O157疫苗种类包括亚单位苗、基因工程减毒活菌苗、重组载体活菌苗和转基因植物疫苗等。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大肠埃希菌O157免疫预防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乳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乳品消费人群的增加.由乳业生产和乳品消费而引发的人兽共患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因摄入被O157:H7型大肠杆菌污染的乳制品而引起的人消化道疾病是较常见且较严重的一种。奶牛是O157:H7型大肠杆菌的主要宿主之一,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向环境中排出致病菌,因此,国外乳业发达国家的牛场都特别重视O157:H7型大肠杆菌在牛群中的感染状况。而国内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O157:H7型大肠杆菌的传播特点、调控措施等作了简要综述,为我国开展此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肠杆菌O157:H7鞭毛蛋白FliC的二级结构及亲水性、抗原指数、柔性区域和表面可能性等指数,预测大肠杆菌O157:H7鞭毛蛋白FliC的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为其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DNAStar软件Protean程序中Garnier-Robson方法和Chou-Fasman方法分析鞭毛蛋白FliC的α-螺旋、β-折叠、转角区域和卷曲区域,通过Kyte-Doolittle方法、Karplus-Schulz方法、Emini方法和Jameson-Wolf方法分析鞭毛蛋白FliC的亲水性、柔性区域、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综合分析得出鞭毛蛋白FliC 63-74、236-247、338-349、460-471、542-553位氨基酸序列为潜在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化学合成法合成优势抗原表位338-349和460-471肽段,免疫BALB/c小鼠3次后,采用ELISA方法验证抗体水平。ELISA结果显示,338-349、460-471肽段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引起BALB/c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体。  相似文献   

15.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ynthetic polypeptides O157:H7 Ivy146-157 as a vaccine antigen, a bioinformatic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hydrophilicity plot, flexibility plot, surface probability plot and antigenic index of the Ivy. A B-cell epitope peptide sequence was identified and synthesized.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Ivy146-157, antibody titers and splenic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s in mice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body titers were 1:6 400 after immunized mice three times. And the native Ivy protein of O157:H7 R14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polyclone antibody Ivy146-157. The MTT assay results indicated the splenic lyphocytes were increased after immunized polypeptides Ivy146-157, and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ypeptides Ivy146-157 could induce a strong humoral and celluar immune respond, and it would provide a theory as a vaccine antigen for further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1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纯化了抑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EHEC)0157:H7的噬菌体,并对其进行效价测定。将宿主菌EHEC0157:H7培养制成悬液后与污水样品37℃共培养16h,将培养物离心、过滤除菌后得到该菌的噬菌体原液。噬菌体原液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行5次纯化,得到直径相同的噬菌斑。纯化后噬菌体的效价达到12×10^pfu。电镜观察表明,该噬菌体呈蝌蚪状。根据ICTV对病毒的分类标准,该噬菌体属长尾噬菌体科,为烈性噬菌体。  相似文献   

17.
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stx基因,通过PCR扩增出缺失了183bp的s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自杀性戢体pCVD442中,然后通过接合性转导将重组自杀性质粒pCVD442::△stx从大肠杆菌SMIO转到O157:H7中,利用抗性标记和PCR方法筛选出O157:H7 stx基因缺失突变菌株。Vero细胞毒性试验证实,该突变株不能产生完整的Stx。动物试验表明,与强毒株相比该突变株的致病性明显降低。该突变株的构建为研究志贺毒素在EHEC O157感染中所起的作用和研制O157的基因工程减毒活菌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E.coli O157:H7的感染情况和菌株致病性,从新疆阿克苏、伊犁、塔城3个地区的牛场采集新鲜粪样564份,对E.coli O157:H7进行分离与鉴定。利用E.coli营养肉汤(EC肉汤)对样品进行增菌后,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平板选择性培养,再经过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培养基(MUG)的筛选,对疑似菌株进行生化和PCR鉴定,并将分离鉴定到的菌株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从伊犁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出2株E.coli O157:H7(Y166和Y226),其检出率为0.88%;小鼠攻毒试验中,Y166和Y226试验组小鼠在48 h内全部死亡,具有一定致病性;从阿克苏、塔城所采样品中未分离到E.coli O157:H7。  相似文献   

1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ler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86~24为始发菌株,利用自杀性载体pCVD442,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敲除了染色体上的ler基因,构建了O157∶H7 le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表明,始发菌株对HEp-2细胞的平均黏附数量是突变菌株的17倍。试验也证实了ler基因对LEE致病岛毒力基因的正调控作用,这为O157∶H7基因缺失突变弱毒疫苗株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