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鸟巢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孢子为原材料进行组培快繁,考察了孢子处理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孢子体诱导方式等条件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把经过消毒灭菌的孢子囊从孢子叶上切下,破碎取出孢子后接种到1/2MS培养基上,孢子萌发较快,萌发率高.萌发后的原叶体接种到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能得到较大的增殖系数.原叶体在试管内诱导孢子体难度较大,可采用1g/L的KH2PO4溶液作诱导剂在试管外诱导,有利于原叶体向孢子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白桫椤(Sphaeropteris runoniana)孢子萌发和配子体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培养于MS和1/2 MS上的白桫椤孢子不萌发;培养于1/4 MS上的孢子在接种后285 d萌发,培养于1/8 MS上的孢子在接种后40 d萌发。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白桫椤配子体在丝状体、片状体、心形原叶体、精子器、颈卵器以及幼孢子体的出现时间和数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接种于1/8 MS上的孢子比接种于1/4 MS上的孢子萌发和发育速度快约7倍,孢子萌发率和配子体各个阶段的数量比率也较高。研究表明高盐浓度的培养基不适合白桫椤孢子的人工扩繁。  相似文献   

3.
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提高蜈蚣草的繁殖效率。[方法]以蜈蚣草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找出合适的萌发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结果]蜈蚣草孢子在1/8 MS1、/8 MS+0.2 mg/L 6-BAk、nop 3种萌发培养基中均可长出原叶体,之后接种到1/2 MS+1.0 mg/L 6-BA+20.0 g/L蔗糖诱导培养基中,30 d后形成球状体(GGB),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05 mg/L NAA+20.0 g/L蔗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2 mg/L NAA+20.0 g/L蔗糖分化培养基上,20~30 d后分化出孢子体,再转入1/2 MS+0.2 mg/L NAA+20.0 g/L蔗糖生根培养基,30 d左右长出细根,缓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蜈蚣草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紫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紫萁离体培养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孢子囊为外植体接种比直接接种孢子效果更理想;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2MS+0.3%活性炭;对原叶体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2 MS培养基;对孢子体诱导最佳方案是以灭菌河沙为基质的不完全培养基;激素处理对孢子体诱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刺齿贯众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的诱导进行了试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成熟孢子在1/2 MS蔗糖浓度为1%培养基上59d萌发90%以上,且有利于原叶体的形成。原叶体在1/2 MS+Kt 0.5 mg/L培养基上60d增殖速率可达1∶11。试管苗在1/2 MS+IBA 2.0mg/L的培养基上长势较好,根系粗壮且发达。该物种组培和快繁的成功,为它离体保存和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利用鱼尾星蕨的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以及浓度对其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鱼尾星蕨的成熟孢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速度最快,萌发率最高;鱼尾星蕨的原叶体在1/2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较快,但增殖过程中不能形成孢子体;在1/2MS+AgNO31.0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孢子体;孢子体可再进行分株扩增,从而获得大量的孢子无菌苗。  相似文献   

7.
以紫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紫萁离体培养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孢子囊为外植估接种比直接种孢子效果更理想;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2MS 0.3%活性炭;对原叶俸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2MS培养基;对孢子体诱导最佳方案是以灭菌河沙为基质的不完全培养基;激素处理对孢子体诱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德伟  关丽霞  王振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62-16162,16165
[目的]寻找铁线蕨孢子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提高其繁殖效率。[方法]以铁线蕨附带成熟孢子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找出合适的萌发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分化成苗培养基。[结果]铁线蕨孢子的最佳期萌发培养基为1/2MS+活性炭0.5g/L,原叶体在培养基1/2MS+BA2.5mg/L+IBA0.1mg/L上可诱导出GGB,GGB在培养基1/2MS+BA1.5mg/L+IBA0.1mg/L上可不断增殖,在培养基1/2MS+BA0.3mg/L+IBA0.1mg/L上可以分化成苗,同时进行驯化移栽。[结论]该研究为铁线蕨快速繁殖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并为生产企业的大规模种苗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不同因素对石韦孢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韦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蔗糖浓度、生长调节剂和培养基等对石韦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蔗糖有利于孢子的萌发生长,萌发率达80%以上;无机盐浓度较低的1/8MS和Knop's培养基较利于孢子的萌发,萌发时间仅为6d,萌发率分别为83.2%、84.1%;在培养基中加入1.0mg/L NAA、0.5mg/L 6-BA,可以缩短孢子萌发时间,并获得最高的萌发率.此外,1/2MS培养基比较适合原叶体的增殖;以河沙为基质的不完全培养基比较适合孢子体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国槐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秀云  张仙云  马杰  桑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18-11419
[目的]筛选国槐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建立国槐植株再生体系。[方法]将灭过菌的国槐种子分别接种到4种无菌苗诱导培养基上,待苗长出2~4片真叶时,将叶、下胚轴、子叶分别接种于4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然后将子叶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在2种芽分化培养基中,再将继代培养获得的有效苗转入生根培养基,对国槐种子进行无菌苗萌发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培养基的激素配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6-BA能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最适宜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6-BA+0.2mg/LNAA+0.5mg/LKT;芽诱导培养基MS+6-1.0mg/LBA+0.1mg/L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NAA,活性炭不利于国槐的生根培养。[结论]种子的萌发率与国槐的种子质量有关,与培养基的种类关系不大。子叶最适合诱导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以东北对开蕨的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得出了东北对开蕨孢子离体快繁 的途径:孢子试管培养初步得出原叶体,原叶体通过扩繁数量增多,然后将这些原叶体进行试管外诱 导得到孢子体,培养孢子体即可得到东北对开蕨的植株。另通过配方比较得出:试管内采用MS 培养 基增殖效果最好,试管外培养过程中定期喷施0.1% KH2PO4 诱导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蕨菜孢子无菌繁殖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以蕨菜孢子为材料,研究消毒方式、赤霉素(GA_3)浓度、光照和温度、无机盐和糖浓度对孢子萌发、原叶体发育、原叶体增殖、幼孢子体诱导的影响。[结果]5%NaClO溶液消毒5 min为蕨菜孢子最佳消毒方式;在含有0.2 mg/L GA_3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速度明显提高,比CK提前13 d,心形原叶体出现时间也提前10 d;MS是蕨菜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蕨菜孢子萌发温度最好在20~25℃,心形原叶体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蕨菜原叶体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此时增殖系数达79.1;蕨菜原叶体增殖培养基最适糖浓度为1%,此时增殖系数是88.3;KT激素有利于蕨菜孢子体形成,最佳培养基为MS+KT 0.2 mg/L,叶片最多(4.6个),孢子体出现时间最短(35 d)。[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蕨菜产业化快繁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银忍冬腋芽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金银忍冬苗木的繁殖速度,采用了不同培养基的配方,对其腋芽进行离体培养技术研究,尝试寻求一种最佳的离体培养方式.结果表明把消毒后的金银忍冬腋芽在超净台下切割成0.2~0.3 mm大小后转入MS+KT 0.5 mg/L+NAA 0.1 mg/L+GA3 1.0mg/L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萌发率可达到92%;萌发后转入MS+KT 0.5 mg/L+NAA 0.04 mg/L增殖培养基上培养,会具有较高的增殖系数;生根培养基采用1/2 MS+IBA 0.8 mg/L+活性炭3 g/L配方,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以甜樱桃砧木品种"吉塞拉6号"春季萌发的半木质化新枝为外植体,经清洗消毒后切成1cm长茎段,接种于发生培养基上诱导萌发无菌芽,继而培育成无菌系。经过连续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培育成试管苗。将试管苗移入"泥炭+椰糠+珍珠岩"基质中进行炼苗,成活率达到了96%以上,培养二个月后移入塑料穴盘中,育成高质量的"穴盘苗"。研究表明发生培养基配方为1/2MS+3.0mg/L ZT+0.3mg/L IBA+2.0mg/L活性炭;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1.0mg/L BA+0.1mg/L NAA为宜;生根培养基以1/2MS+0.3mg/L IBA。三个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室光温调控、试管苗炼苗技术组成整个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为甜樱桃嫁接育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德锋  潘蒙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67-18668
[目的]采用子叶离体培养方法快速繁殖龙椒2号大甜椒,尤其在诱导不定芽阶段能更快、更多地诱导出不定芽。[方法]在诱导不定芽阶段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进行对比,以优选出最佳的激素配比方案。[结果]生长素NAA对形成愈伤组织有主导作用,添加量以0.6 mg/L较为合适,6-BA和KT对促进芽分化都能起主导作用,6-BA以0.4 mg/L为宜,KT以1.0 mg/L为宜。[结论]选用子叶切片转入MS+NAA0.6 mg/L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切块转入MS+6-BA0.4 mg/L+NAA0.5mg/L或MS+KT1.0 mg/L+NAA0.5 mg/L培养基上,分化出多数量的不定芽,然后利用这些不定芽进一步扩繁、生根,进而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香椿的试管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具腋芽的香椿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腋芽萌发,进行芽苗增殖和生根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及试管苗移栽条件。结果表明,香椿萌芽诱导中,M S基本培养基效果优于1/2M S;芽增殖阶段,适宜的培养基是M S 6-BA 0.2 m g/L GA32.0,有效增殖倍数为3.38;在1/2M S 1.0 m g/L IBA中,试管苗生根率最高,可达69%;适宜的移栽时间是3~7月初,移栽基质以蛭石或和沙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