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皋芦”一词作为茶树的代名词或茶树的一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如《桐君录》;唐《茶经》;明《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图鉴》(1936)等都有记载。德国P.E.Siebolda(1852)认为皋芦是一个变种,命名为Var.macrophylla,即中国大叶变种,并记述该种野生于中国南部。日本牧野(1918)将皋芦上升为种,订名为Thea macrophylla Makino,并报道其特征。在Cohen Stuart(1919)对茶树的分类和R.Sealy,(1958)《山茶属的  相似文献   

2.
<正>大别山冬青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阔叶乔木,原产安徽大别山及江西等地,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植物分类专家姚淦和邓懋彬发现并定名。该树种叶色青翠、花朵密集、花香浓郁、果实红艳、生长势旺盛、耐修剪、适应性广、耐干旱瘠薄、病虫害少,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也是不可多得的常绿阔叶树种新秀。其叶可用来制作苦丁茶保健饮料,又称小  相似文献   

3.
苦丁茶生长环境条件,无论是温度、光照,还是空气湿度,都能在保护地环境条件下满足,因此苦丁茶能在我国北方进行保护地生态模拟栽培。我县良种场自1999年春季从海南省澄迈县引种大叶冬青苦丁茶,进行大棚栽培,至今已有8年多的时间,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4.
粗壮女贞苦丁茶有益性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鄢东海 《贵州茶叶》2006,34(3):34-36
苦丁茶是一类代茶饮料植物资源的统称,是我国各地居民习惯喜用的消暑清凉饮料,现已报道有31种植物在不同地区被称之为苦丁茶。近年来,先后有多种苦丁茶植物被开发驯化成经济作物栽培,一些地方已经把苦丁茶当作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不同植物来源的苦丁茶,其内含成分、保健功能及品质风格等的差异较大。在苦丁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有的将无法考证其植物来源的苦丁茶功效,套用在另一种苦丁茶上,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系冬青科常绿阔叶乔灌木,雌雄异株,树皮淡灰黑色,枝粗平滑有棱角,叶革质而厚大,碧绿色,正面有光泽,背面主脉突起,为较好的观叶植物,更是极佳的药用植物。苦丁茶对人体有明显的降脂、降压、消炎、镇痛、抗衰老等作用,可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  相似文献   

6.
新型保健饮料--乳酸菌怀山药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山药(D.batatas.Decne),又名薯蓣、山药、怀参等,外国人称其为中国人参(ChineseYam),为薯蓣科多年生植物薯蓣的地下块茎,主产地在河南武陟、温县等地(古地名为怀庆),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亦有栽培。《神农本草》云:“山药各地均产,以河南怀庆各地产者良。据《本草纲目》记载其“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聪目明,轻身延年”。怀山药是我国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植物之一,是一种具有高度营养价值的健康食品,它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甘露聚…  相似文献   

7.
李敏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780-4787
苦丁冬青苷D是大叶冬青苦丁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探究苦丁茶树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苦丁冬青苷D在力竭运动肥胖大鼠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不同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灌胃给予苦丁冬青苷D不同剂量,并观察力竭游泳时间、血脂代谢、心肌损伤、氧化应激反应以及骨骼肌和心肌AMPK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未经处理的肥胖大鼠表现出较长的力竭游泳时间、异常的血脂代谢、增加的心肌损伤以及升高的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同时骨骼肌和心肌AMPK通路受到抑制。然而,在苦丁冬青苷D干预下,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增加,血脂代谢异常得到改善,心肌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下降,同时骨骼肌和心肌AMPK通路得到激活。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苦丁冬青苷D通过调节肥胖大鼠的血脂代谢、心肌损伤、氧化应激反应以及骨骼肌和心肌AMPK通路的活性,对力竭运动肥胖大鼠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苦丁冬青苷D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一、中外庭园果树栽培范例果树植入庭园,始于我国殷商时代园囿初兴之时。《周礼》记载:“园圃树之果瓜,时剑而收之”。以后各代园林、果树均有一定位置。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造“梧宫”、“会景园”曾“穿沿凿地,枸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秦汉建“上林苑”、“葡萄宫”、“扶荔宫”、“阿房宫”亦广集各种奇花异果。据《西京杂记》中叙说:上林苑中种植植物……梨十(即十个品种)、枣七、栗四、桃十、李十五、奈三、查三、槔三、棠四、梅七、杏二、林檎、批杷、橙、安石榴等。北宋时期,洛阳名园中有“桃李弥望”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种类繁多,又加上不同领域对植物的识别存有差异,这就造成了许多植物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例如:荆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有荆芥,其功效为解表散风,透疹;而在蔬菜名称中亦有以荆芥名者,二者其实是不同的植物,荆芥作为植物名在《中国植物志》中亦有其所指。  相似文献   

10.
天竺葵释名     
“天竺”是我国对印度的古称。“天竺葵”可能是因当时知道它来自温暖之国而得名,意为“印度的葵花”,雅称就成了“天竺葵”。中国记载植物的古书如《本草纲目》(1596年)、《花镜》(1688年陈淏子著)及《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奂其浜著)等,都未发现睿天竺葵的名称,直到章君瑜先生1933年编撰出版《花卉园艺学》,才初次介绍天竺葵的梗概。时在章先生自日本留学(1918~1922年)之后,估计是将日本所取的汉名转用而来的。以后1936年贾祖璋出版的《中国植物图鉴》(开明书店初版)中也出现天竺葵的记载,所以这个名称自1933年一直沿用到今天。然而天竺葵实际上并不是来自印度,中外图书都一致认为是原产非洲南部,更具体地说是好望角附近。那里是南回归线以南南纬34°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树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冬青科常绿乔木,其品种有大叶苦丁和小叶苦丁,在我国海南、四川和贵州等省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苦丁茶是作为一种珍稀保健饮料开发利用,而用它来制作盆景,融饮用、药用、绿化、美化、活化于一体,又集观赏、经济、实用于一盆,制作成盆景,是不几年的事。一、矮化处理苦丁茶叶片紧凑,革质,边缘有浅锯齿,叶面光滑青绿,叶背黄绿色,叶片寿命长达二、三年,不易落叶,一年三季萌芽力强,即使摘光全部叶片也能成活、萌芽、生长。雌雄异株,每年三、四月开花,花型较小,丛生,黄色花开于叶腋间,鲜艳夺目。果实球形,  相似文献   

12.
五种冬青科苦丁茶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5种冬青科苦丁茶[即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大叶冬青(I. latifalia Thunb.),枸骨(I. cornuta Lindl.),五棱苦丁茶(I. pentagona S. K. Chen,Y. X. Feng et C. F. Liang)以及霍山冬青(I. houshanensis Y. H. He)]共2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计算了供试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研究结果表明,25份种质材料共显示出18条谱带;在所有的谱带中,某些是所有供试材料共有的谱带,一些是同一物种所有材料的共有谱带,其余的谱带则显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可以根据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在种间水平上将分别属于5个不同物种的25份供试种质材料明显地分开;同一物种不同种质材料的酶谱既显示丰富的多态性,又显示出较明显的相似性。基于酯酶酶谱的25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1333~1.0000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分别属于冬青科5个不同物种的25份苦丁茶种质清楚地分开,按不同物种分别聚类,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一物种内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聚类关系基本上是按种质材料的地域来源进行,同时又与材料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关系。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冬青科苦丁茶种质材料种级水平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以用于判断冬青科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汪建军 《贵州茶叶》2005,33(1):37-39
石阡县属黔东武陵山茶区,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品质优良。据陆羽《茶经》(成书于780年)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包括石阡。1948年《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14.
大叶冬青苦丁茶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凡 《茶业通报》2002,24(1):25-26
本文报告了大叶冬青苦丁茶引种至四川苗溪后2月26日开始萌动,至12月6日进入休眠期,生长期达9个多月,长势良好,一年可生长4~5轮,出现两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三年便可少量采摘,其适应性、抗性较强,所含咖啡碱仅为福鼎大白茶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系葫芦科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植物,叶互生,掌状复叶,根肉质滑圆柱状,花黄绿色,雌雄异株,性喜肥沃荫湿的土壤。绞股蓝是一种医食同源的植物,在明朝《救荒本草》中曾记载:“为荒年饥民充饥的野生植物”。医药上具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镇静、催眠、降血脂、抗癌作用,已被国家科委纳入“星火计划”,亦列为我国名贵药材开发利用。现将近3年培植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华超 《茶业通报》2003,25(1):29-29
黔北苦丁茶有大叶苦丁茶和小叶苦丁茶两种,种子是肉果包得很紧,繁殖难度大,余庆县和遵义县尚稽镇农技站干部,每年以野生苦丁作母本穗条,扦插育苗千万株上市推销,经济效益可观。作者实地考察,作如下技术推广介绍:1苦丁茶母株选择选择当地肥壮、无病虫害、伞状丛生、本质化一年生苦丁茶技条作穗条,直径35mm,叶不破伤的野生苦丁茶作母本。2苗圃选择低海拔、地势平坦、向阳、背风、肥沃沙土、偏酸性(PH5~7)土壤、排灌方便,深翻30~40cm,耙平打碎,苗床箱高30cm,开沟宽20cm,深30cm,箱面上铺一层细土,厚5cm…  相似文献   

17.
沙冬青叶部病害发病率高侵染速度快严重威胁植株正常生长。为鉴定引起沙冬青叶部病害的病原菌,制定病害防治方案,利用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田间喷施药剂测定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引起沙冬青叶部病害为病原真菌,离体培养菌丝绒毛状、灰白色、致密气生菌丝,背面呈灰黑色轮纹状,显微镜观察菌丝直柔曲状,有隔,产生深色分生孢子梗,以合轴式延伸,顶端单生分生孢子;ITS序列鉴定与Alternaria destruens ATCC 204363(NR_13714 3.1)(毁坏链格孢)相似性达到100%,初步确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不同药剂田间防治试验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施2次对沙冬青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87%,波尔多液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57.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优于波尔多液2000倍液。研究结果首次报道沙冬青叶部病害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定结果,制定了病害田间防治方案,可为沙冬青叶部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三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主产区云南省文山,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0%,且品质最佳。广西自治区称田七也有分布。云南省常年种植2666.7hm2,总产量100万公斤,已成为文山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它具神奇的药效倍受医家青睐。早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里称“能治一切血症”,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现代医学药理证明,对治疗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 如今尚未发现三七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记载有兰科植物约194属1620种。2001年,野生兰科植物作为重点保护物种列入由国家林草局编制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2001-2030年)保护范围,兰科植物的保护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冬青叶马尾藻(Sargassum ilicifolium)是一种大型经济褐藻,对近海岸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有重要的贡献作用。为了解冬青叶马尾藻种群多样性,从三亚、陵水、昌江海尾镇和文昌清澜港收集到24份冬青叶马尾藻样品,通过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 ITS)序列比对,显示其碱基组成和序列长度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分子系统进化树显示,冬青叶马尾藻类群能以较高的置信度聚集在一支,其中陵水类群和三亚类群的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结果可为冬青叶马尾藻资源保护和持续发展与利用提供基础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