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早 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极早熟、矮秆、低芥酸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该组合属甘蓝型半冬性品种 ,其突出的特点是早熟 ,一般在 5月 9日~ 1 4日成熟 ,全生育期 2 2 0~ 2 2 5天 ,比一般品种早熟 1 0~ 1 5天。芥酸含量 0 .5% ,一般亩产1 50~ 2 0 0kg。株高 1 2 0~ 1 40cm ,比一般杂交种矮 50~ 70cm ,非常适宜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麦—油—棉三熟制栽培杂交油菜新组合——低早1号$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  相似文献   

2.
矮败小麦株高遗传动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5年5年6季试验结果,各季矮败小麦不育株高为44.67cm,56.60cm、66.59cm、66.08cm、54.55cm和37.61cm,平均61.57cm,仅及可育株平均数的二分之二。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比数为1:0.8911:1.29、1:1.17、1:1.15、1:1.10和1:1.15,平均为1:11.14,高秆株略多,X^2测定结果,除个别例外,两类单株比数符合1:1。花器  相似文献   

3.
矮谷新品系-郑737青及其栽培技术齐敏学孟昭桂卫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郑737青新型矮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矮2号为矮源,经3次有性杂交,先后导入抗锈、优质基因,经南繁北育动态育种选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矮秆竖...  相似文献   

4.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林作楫,李玉娟,章蜀贤(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我们于1978-1986年用双列杂交等方式组配了62个小麦组合,测定了其F_1和部分F_2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F_1以点播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5.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Ⅲ.株高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败小麦为母本经姊妹交,测交、回交以及轮回群体中开放授粉获得有关分离世代群体。通过计算其群体株高平均数、方差和遗传力,以及亲子间株高相关系数,对矮败小麦株高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败小麦株高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但不育株、可育株间株高差异显著,不育株一般40cm左右,且株高遗传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遗传背景对可育株株高影响显著,而对不育株影响甚微。对可育株株高选择,早代进行效果较好。矮败小麦不育株与不同株高的父本杂交,后代可育株株高呈现偏父正态分布,且半矮秆植株的分离频率相对较高。回交世代中,回交父本对后代可育株影响较大,而对不育株影响较小。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可育株株高越来越接近父本。经4~5代回交后,两者之间几乎无甚差别。由于矮败不育株有利于接受群体中较矮植株的花粉,在轮回选择中,应用矮败小麦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株高。  相似文献   

6.
病虫灵防治小麦病虫害药效试验高家明,杨修身,孙建伟(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病虫灵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实验厂经室内药效测定,从多个配方中筛选出来的一种新型复配剂农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  相似文献   

7.
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控股的集生产 ,加工,经营于一体的大型种子科技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注册商标“大平原”,是小麦研究所对外经营新品种的唯一窗口。  相似文献   

8.
目前 ,我省烤烟生产正处于品种更新换代阶段 ,为了便于广大烟农进一步了解掌握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更好地发挥新品种的作用 ,现将生产上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1 豫烟 3号豫烟 3号 (NC89×G80 )系河南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培育的烤烟新品种。 1 997年底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底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1 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筒形 ,打顶株高 1 1 0cm左右 ,单株着叶数 2 5~ 2 6片 ,可收叶 2 1~ 2 3片 ,叶椭圆形 ,叶面较皱 ,腰叶长 5 8.7cm ,宽 2 8.5cm ,上、下部叶片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
郑麦004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性小麦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现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郑州902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早熟、多抗、广适、高产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我们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新育秋萝卜品种(系)比较试验,旨在为河南省萝卜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提供优良品种。1材料与方法供试秋萝卜品种(系)6个,详见表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株行距26cm×33cm,小区面积4.32m2,每小区2...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小麦用种对策赵虹,范和君,薛喜梅,王西成,闫新甫(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近年来,尽管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但连续三年小麦病害发生轻,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大多数品种产量表现不差上下,抗病性真伪难分。致使用种意见不一,造成多途径引种...  相似文献   

13.
王瑞  季昌好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30-230,233
安徽13小麦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5250kg/hm2,适宜淮北中、南部及淮南麦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种植。株高9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5~50g。粗蛋白质含量17.3%,湿面筋含量48%,面条评分92分,色泽9分。高抗白粉病和条、叶锈病,中抗赤霉病,根系发达,落黄好,熟期适中。适宜播期10月20日~11月10日,基本苗270~300万/hm2  相似文献   

14.
皖麦23号(87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kg,适合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红粒,千粒重359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1%,高抗三锈和白粉病,特别是对赤霉病抗耐性强,耐湿性好,熟期转包好,不早衰。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5~20万之间。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前身是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979年分设增建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0年由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河南省农科院直属研究所,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专门从事小麦育种、栽培、品种利用、品种资源、化学调控和品质加工等多方面研究的科研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完善的试验设施,曾被评为“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百强科研所。2000年,  相似文献   

17.
温麦6号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卫志祥成东梅(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济源454600)吕平安(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温麦6号是继豫麦41号(温麦4号)之后又一高产、抗倒、中早熟、优质小麦新品种,与豫麦41号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株高比豫麦41号矮10cm...  相似文献   

18.
皖麦27号(皖91808)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半冬偏春性,单产5250~6000kg/hm2,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0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14.95%;高抗三锈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穗发芽。落黄性好,不早衰。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5~18万  相似文献   

19.
稀有黑小麦漯珍一号漯珍一号黑小麦系河南省豫中农展中心于1992年引进,经过定向选育而成的稀有小麦新品种(系)。该品种属半冬性,株高74~76cm,幼苗匍匐,分蘖力强。穗长方形、长芒、白壳、护颖椭园,颖肩斜,颖嘴鸟喙形。籽粒黑色、长圆形、硬质。穗长8....  相似文献   

20.
“郑麦9023”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和西北农林大学采用杂交手段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小麦,滨淮农场于2008年引进试种,该品种表现出产量和品质较其它品种都很突出,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