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重构、课堂革命、团队建设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解决了支撑专业的地基问题。同时,根据"新工科"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智能制造专业群建立了多个专项性和综合性虚实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有效地把机械、电气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该院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提出,引起了职业教育界、行业及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试点工作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机械零件数控铣加工"课程作为中职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始终承担着培养学生企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任。基于此,结合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助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从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深入剖析了产业技术链的应用、人才链需求,结合高职机电专业建设现状,认为以专业集群的方式培养人才更加有利于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同时,文章还提出了高职机电专业建立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学科融合的实训基地、构建"基础课程共享、核心课程分立"的专业课程体系等策略,以期更加高效地为产业发展培养适用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4.
钱胜  郭东旭 《南方农机》2023,(5):196-198
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课题组以智能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为对象进行教学改革,基于智能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学校办学定位、智能制造专业实验设备等内容优化该专业的培养方向,提出了紧跟学科前沿,以学科竞赛、教师科研为依托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优化,缩减画法几何的陈旧内容,丰富工程制图部分,促进三维数字化建模内容与力学、设计等部分的交叉融合,在机械制图测绘中引入三维造型设计、3D打印、数控加工环节,夯实学生绘图与设计能力,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传统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模式存在问题,基于"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遵循以职业能力拓展效果为中心的原则,提出一种多元融合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为实现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育水平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食疗与烹饪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和考核评价4个方面,阐述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具体做法,以期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是智能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课题组分析了目前"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CDIO理念贯穿到课程教学中,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该方法以嵌入式项目开发为主线,将MicroPython融入到"嵌入式系统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点,避免枯燥教学方式引起的对课程的畏惧心理,还能培养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月爱 《南方农机》2022,(4):176-178
"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笔者以"电气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开放,将专业与育人相融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内地新疆农业中职专业教学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将学科性系统变为行动体系的应用教学,无疑会对汉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内地新疆中职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帮助。以新疆现代农业生产岗位需求为依据,将农业实践课程作为主体,构建以生产流程为主线,以生产操作项目为核心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的课程结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为主线,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为例,从"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智能工程学科群构建、学科群建设要素体系、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实训平台搭建、智能制造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工程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之一。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为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备的设计、三维建模、结构和热分析等工程知识。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教学改革目标,以常用设备设计为引线,理论教学和项目制教学相结合,采用统一软件,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实际操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服务“中国制造2025”对智能制造高端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一所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充分吸取智能制造思想和核心控制技术,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师生可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学习、实践和研究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同时该平台也为学校在专业建设、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输出的人才适应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连碧华 《南方农机》2021,(2):159-160
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方面的需求,确立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平台课程+岗位方向"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素养与技能、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以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中国制造2025"中对智能制造要求以及传统数控专业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了对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保持基本数控课程之外,加入大量智能控制领域课程,以此来满足智能制造对高档数控机床学生的要求,从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入新时代,国家确定并倾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因此,各高等院校必须加快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构建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及完善实用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服务。【方法】以贵阳学院为例,遵循该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应用型本科办学指导思想,按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要求,结合学校现有设备、场地、资金投入等情况,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设计了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到创新能力的渐进式能力培养过程,覆盖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装配、智能检测、智能运维等智能制造全过程,支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门类的软硬一体、虚实融合、多维度多层次的“1+4+9+N”的实验教学平台。【结果】该实验教学平台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渐进式、系统性地进行实验实践训练,实现了贵阳学院培养实践能力强、学科融合性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同时为其他应用型本科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验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梁小玉 《南方农机》2017,(12):13-14
模具制造实训是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文章阐述了在模具制造实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模具制造实训,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教学形式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的目标,进一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中高级模具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单片机类课程是众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普遍存在前后置课程知识点衔接不畅、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学生知识掌握不系统等问题。笔者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前后置课程有机融合成单片机课程群的改革,通过四个学期逐级梯次授课,提高了学生的单片机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产品三维结构设计》是机电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针对学生特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对《三维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作为协同育人有力抓手,是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与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下,对于农业高校来说,如何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度,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服务乡村振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为例,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路径手段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课程思政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拉开了序幕,绿色经济、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物联网技术日益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为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不少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笔者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课程目标定位与教学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