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ERDAS对2013年、2016年两期Landsat 8影像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波段组合、影像裁剪、图像增强、监督分类等遥感技术对泰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驱动机制,为泰安市后续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碳收支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来实现碳收支的平衡。结果表明:净释碳量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系数都很高,且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园地、林地成正相关,与耕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其它土地成负相关。因此,增强碳汇功能必须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净初生产力,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充分发挥耕地的碳汇作用;通过控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规模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用地来优化能源利用率,以减弱碳排功能。  相似文献   

3.
市(县)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醴陵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县)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不仅可以为新一轮土地规划中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基础依据,而且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基础.为此,利用醴陵市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和近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分析了市(县)级土地利用的方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得出:醴陵市自1997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的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在此基础上重点揭示出该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GDP、人口的增长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此外国家政策导向和政府规划行为也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诊断与评价岩溶山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对于保护城市水源地供水安全与生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凯里市普舍寨、金泉湖饮用水源地为例,构建岩溶山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诊断、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普舍寨、金泉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均处于中度脆弱状态,中度脆弱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8.97%,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饮用水源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与服务业活动较为集中,水文气象功能团是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水源污染功能团次之。两大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欧式贴近度分别为0.330 7、0.121 8,普舍寨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发展状态略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的基础及相关遥感技术支持,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6大类型的LUCC数据源,通过选取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结合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模型,对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近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功能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期间叶城县的草地、耕地、水域面积及建设用地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分别增加421.21 km2、181.25 km2、120.49 km2、7.37 km2,沙地、冰川及永久积雪、林地及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分别减少 320.58 km2、303.92 km2、61.16 km2、43.21 km2;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在近1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呈现上涨,表明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尤其是2010—2015年期间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与其他时期相比较高;由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知:研究区主要转入土地类型为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土地面积都呈现一定幅度的增加,而林地、沙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和其他未利用地的面积都有所减少;在研究期间,土地利用功能类型中生态生产用地增加幅度最大,增加480.92 km2,其次是生产生态用地排列第二,为181.02 km2,而生态容纳用地呈现减少趋势,减少667.82 km2,说明叶城县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的变化受到人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叶城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管理和生态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熊宇航 《河北农机》2021,(1):167-168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强调生态经济发展.鉴于这样的时代趋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凭借生态经济发展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成为一道现实的课题.本文以安康市为例,深入分析安康市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该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情况,以期为研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土地变化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对象,获取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共8期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由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构建的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91—2012年7个时段建设用地扩展总体特征以及3个不同扩展类型期各街道(镇)的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结果】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展明显,1991—2012年共增加建设用地147.9 km2;其中,2003—2006年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最快,扩展面积、扩展贡献率以及扩展强度均最大;2003—2006年、2006—2009年以及2009—2012年的建设用地扩展面积均超过了30 km2,其各项扩展指标均大于其他4个时间段;1991—2003年,扩展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这之后建设用地扩展较均衡。【结论】总体上,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呈现出由...  相似文献   

8.
为了系统地分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问题,提出适宜于该区域全面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宁波市大嵩新城为例,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定位,新一轮规划实施背景下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用地制约和用地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提出适宜于大嵩新城发展的可行用地策略。经测算,大嵩新城通过改旧挖潜,可以增加建设用地650 hm2,通过上山下海可增加建设用地860 hm2,能有效缓解当前的用地矛盾。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内涵挖潜以及结合自身地缘优势调整好用地空间布局的土地利用策略,既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新一轮规划管控措施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可以为保障区域城市建设发展用地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旱作农耕技术在近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改善生态环境,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和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效率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文章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应用习水县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成果,采用特尔非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分析。针对不同等级耕地提出对应的利用与保护对策建议,以期为合理施肥、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及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水平受到自然、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对农机化的评价维度和方法目前也未形成共识。为此,以四川省农机发展水平为例,确定四川省农业机械化评价维度后,基于几个维度的非线性关系假设,使用三维空间向量对该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布局和农用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发挥最大的土地生产潜力,对于缓解人地矛盾,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以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利用ArcGIS9.2的空间分析功能,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标准确定的耕地定义为依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喀斯特地区的云阳县适宜耕地的土地面积比重不大,根据这样的形势提出了充分利用三峡蓄水产生的大面积水面和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来提高全县的耕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内陆河流域集水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成因。【方法】基于能够逐年调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LU-SWAT模型,并结合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黑河流域集水区黑河上游1990—2009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地下径流以及总产水量的影响。【结果】LU-SWAT模型对于黑河上游月、年出山径流模拟结果较好,其月径流模拟的纳什系数为0.93,相关性系数为0.94;其年径流模拟的纳什系数为0.83,相关性系数为0.86。此外,其对各个水文要素的模拟结果符合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集水区的水文特征;1990—2001年黑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的减少,而2002—2009年土地利用的变化除了林地和草地的增加之外,还表现在裸地的大面积减少;1990—2001年黑河上游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而地下径流呈减少趋势,2002—2009年流域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减少,而地下径流量增加。在黑河上游,干旱条件下各水文要素对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更明显。【结论】1990—2001年林地的减少可能是流域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而地下径流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2002—2009年裸地的大面积减少可能是流域地表径流、侧向流、蒸散发量以及总产水量减少而地下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气象灾害来临时,应急能力和公众防御意识是抵抗灾害的重要因素,其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能力以及农牧民对气象灾害的意识非常重要,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文章就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对研究区域15个断面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确定各指标层权重和计算方法,构建苏南农业社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和各准则层得分对研究区域河网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评价结果显示53.3%监测断面处于"亚健康",46.7%为"不健康"状态。各监测断面水体理化指标得分表明研究区域水生态环境健康程度受其影响较大,水利水文指标影响较小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质性缺水与洪涝灾害等多形态水患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特征.如何对整体水资源环境进行有效的集成治理,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与人民共享幸福生活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浙江省政府推行的"五水共治"公共政策是对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个积极尝试.从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现状出发,采用主成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有关键作用,对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有重大推力。青海省互助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要加快旅游建设和发展。为此,文章在分析其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总结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信息化的牵引力,信息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和倍增机,二者互动发展、相互促进.以浙江金华市为例的实证分析结论是:城镇化与信息化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金华市城镇化与信息化存在唯一协整关系,信息化对城镇化具有推动作用.但金华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缓慢,已经限制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单县因水、土、光等自然条件优越,所产的花生品质优、产量高,是单县的特产之一。近几年,单县推广花生花育系列和丰花系列新品种,并配套推广花生大田健康绿色的生态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花生种植的品质和产量。本文以单县地区为例,探讨花生绿色栽培技术。旨在为花生栽培模式及有机特色花生栽培技术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常兆丰  杜娟 《农业工程》2016,6(3):63-67
我国的沙化土地面积总体在减少,但局部沙区生态环境仍在持续退化。以河西走廊沙区,尤其是民勤沙区为例,从沙漠的形成是水资源退化的结果、水资源是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众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水是植被存在的必要条件以及水是造林治沙的关键限制因子4个方面论述了沙区生态环境退化的本质是水资源的退化。沙漠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是自然因素相对减弱和人为因素不断增强的过程,人为因素主要是农业用水量大,在沙漠边缘盲目营造固沙林,人工水库、渠道和人工湿地的无效蒸发消耗等。提出了在沙区必须坚持以水定耕、以草定牧,严格限制在沙漠边缘盲目营造人工固沙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