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公顷、P2:2340株/公顷、P3:2520株/公顷)为主区,行距(R)[ R1:(宽行5.10米+窄行1.00米)、R2:(宽行4.80米+窄行1.30米)、R3:(宽行4.50米+窄行1.60米))]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重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重较R1、R2 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维生素C含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公顷,宽行4.5m、窄行1.6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试验结果为今后宜机化栽培的香蕉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667m2桑地面积栽植密度与桑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1000~1200株/667m2、留条数7500~8000条/667m2、低干无拳式树形,可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和秋叶产量及年产叶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夏燕1号”燕麦高产栽培措施,挖掘其高产潜力,在甘肃省夏河县开展了不同播量(120、180、240、300 kg/hm2)和不同行距(10、15、20、30 cm)试验,探讨了播量和行距对“夏燕1号”农艺性状、鲜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夏燕1号”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行距对“夏燕1号”叶宽和茎粗影响显著(P<0.05),同时对叶长、穗长、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鲜、干草产量在行距20 cm+播量240 kg/hm2时均为最高,分别达20 926.01 kg/hm2和8 447.83 kg/hm2;种子产量则在行距3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3 171.17 kg/hm2。通过相关分析,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草产量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穗长、分蘖数与干草产量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新品种“青玉517”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提升青贮玉米的产量,试验选取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4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小区种植面积为18.0 m2(3.0 m×6.0 m),行距为0.4 m,每个小区16行,株距根据种植密度确定。在籽粒乳线中期至蜡熟期之间(即乳线1/3~1/2之间)收获,在每个小区中间三行随机选取5株进行全株刈割,测量株高、茎粗、绿叶数、黄叶数、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鲜重,自然风干后测定单株干重,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每个小区其余植株用机器粉碎收割,分别混合取样,送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极差值确定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干重影响最大,株高、穗位高、鲜重和干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茎粗、叶片持绿性和淀粉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种植密度控制为6 000~7 000株/亩(1亩≈667 m2)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钾肥对单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比低密度的提高12.3%,并且高密度种植模式中的单株节数、叶片数和枯叶数也比低密度处理的单株分别增加9.98%(P<0.05)、2.78%(P>0.05)和126.92%(P<0.01),但是高密度种植模式中单株的株高、基部茎宽、穗叶面积和不同位叶的干重比低密度的处理分别降低15.12%(P>0.05)、38.80%(P<0.01)、16.38%(P<0.05)和26.88%~38.79%(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分别比低密度种植的青贮玉米低了1.7%、21.51%、22.14%和56.79%。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青贮玉米群体的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株的叶片...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青贮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平展型玉米(Zea mays)雅玉青贮8号、半紧凑型品种京科青贮516和紧凑型品种黎民518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青贮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鲜草产量的适宜密度高于籽粒产量的适宜密度。随群体密度的增加玉米刈割青贮时的绿叶片数、单株鲜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折)率、瘤黑粉病病株率逐渐增加;高密度下千粒重降低;青贮生育期略有延长。供试品种中黎民518最耐密植,京科青贮516边行优势强,最不耐密植。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试验对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各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岭80、中北410和北青贮1号鲜、干草产量均较高,适宜在河北省沧州市推广应用;单株鲜重、单株鲜叶重、单株干重、带苞单穗重、秆粗是影响鲜草和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各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安美君 《江苏蚕业》2005,27(2):16-18
对黑龙江省三个桑树品种进行草本化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合理密植对桑叶质量影响不显著,但过度密植,将影响桑叶质量。供试的三个桑树品种叶质随密度增加到60000-75000株/hm2后,密度继续增加,叶质下降,养蚕质量随之下降。密度对养蚕质量各因素影响,因桑树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用镰刀、枝剪收获枝桑的工效及留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的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用镰刀割枝桑比用枝剪剪枝桑有利提高收获工效;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比留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有利提高收获工效。采用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用镰刀割枝桑有利节省收获劳动力。留干全年枝桑收获法与无干全年枝桑收获法枝桑鲜量虽然不同,但桑叶干物量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巨菌草为试验草种,通过研究种植密度与施肥对其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探明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大,巨菌草分蘖数、茎粗减小,株高、鲜草产量先升后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株行距80 cm×60 cm (20 833丛·hm-2);以有机肥或废菌料作基肥,适宜施肥量为3 000 kg·hm-2;在基肥基础上进行尿素或复合肥追肥,适宜追肥量为75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安美君 《蚕业科学》2005,31(1):88-90
对黑龙江省的3个主栽桑树品种秋雨、青龙、泰来进行无干栽植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栽植密度。秋雨和青龙在60000株/hm2、泰来在75000株/hm2栽植密度下产叶量达到最高。桑树合理密植对桑叶质量影响不显著,但增加到60000~75000株/hm2后,随栽植密度的增加,养蚕质量也随之下降。栽植密度对养蚕质量各因素的影响,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丽  李宁  盛建东  王皓 《草地学报》2012,20(1):54-57,6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积累分配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稀植(N3D1)处理有利于苜蓿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氮素积累趋势因施氮量、种植密度不同而异:低氮高密、中氮高密处理下氮素积累以茎杆为中心,高氮低密处理下,花荚为氮素积累中心,施氮可显著提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各处理中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均以N3D1处理最高,该处理下苜蓿根、茎、叶、花荚中干物质量为8.65,19.02,2.35,5.98g·株-1,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2.23,15.01,3.62,15.70mg·株-1。本研究中当施氮量为150kg·hm-2,密度为3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到740.36kg·hm-2。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最优株行距配比,旨在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甘农4号’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株行配比和密度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株花序数、生殖枝数、每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起直接作用,其余3个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每株花序数间接实现。在株行配比和产量回归拟合模型中,株行距为35 cm×100 cm时单株实际产量最高;株行距为15 cm×100 cm时单位面积实际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苜蓿种子生产时,建议采用行距为100 cm,株距为15 cm的配比。  相似文献   

15.
不同行距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4种行距种植特高一年生黑麦草,对其产草量、分蘖数和再生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年生黑麦草鲜草产量、分蘖数之间差异显著,再生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行距38 cm时的产草量最高,每666.7 m2鲜草产量达到3 113.5 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4种行距种植特高一年生黑麦草,对其产草量、分蘖数和再生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年生黑麦草鲜草产量、分蘖数之间差异显著,再生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行距38 em时的产草量最高,每666.7 m2鲜草产量达到3 113.5kg.  相似文献   

17.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泉、通辽、绥化3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第2年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 cm,70 cm和90 cm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3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辽地区产量最高为1368.4 kg.hm-2,酒泉次之是1005.2 kg·hm-2,绥化最低为284.8 kg·hm-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m2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宁夏干旱区行距与播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行距为20,30,40和50 cm,副区播量为10,15,20和25 kg·hm-2,利用灰色关联度以及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对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对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行距和播量对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交互作用,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行距30 cm和播量15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行距30 cm和播量20 kg·hm-2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最高;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可得,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提高主要由生殖枝数实现。综上所述,为求得宁夏干旱区无芒雀麦最高种子产量和最优种子质量应将行距设为30 cm,播量设为15~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就桑蛀虫不同危害程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桑蛀虫被害株不同危害程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极大,应认真做好桑蛀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大桑蛀虫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