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几年,一些村集体开始有意愿投入土地整治中,并规避政府主导的方式,以自主筹资并主导整治的整治行为出现。村集体是土地整治密切的主体,针对村集体的主导整治行为,以北京市丰台区C镇Z村为例,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传统政府主导下土地整治模式,对Z村土地复垦案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权责和利益3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说明村集体主导下的土地整治模式下存在的冲突,并以此为村集体主导的土地整治模式发展提出明晰利益相关者政府与村集体的定位,减少利益相关者对土地的依赖等相关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项目是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由于未利用土地逐步开发,后备资源数量严重不足且开发难度逐年加大,对我国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严峻考验.退化林地资源是一种具备可开发条件的耕地后备资源,退化林地整治是我国进入新时期后,自然资源部为缓解耕地占补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凌海市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介绍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利用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包括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立地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铁岭县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建立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并按照统一标准对全县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以期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土地整治项目是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和提高粮食产能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现阶段提高和改善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耕地质量直接关系着项目所在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对耕地质量进行研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以宝鸡市千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项目区建成后的耕地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治的项目,有效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9.
为合理控制土地整治项目造价,探析造价影响因素,进而有效指导土地整治方案设计、比选。通过分析土地整治5大单项工程基础资料,基于Delphi法从“量”“价”角度构建影响造价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土地整治造价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坡乡土地整治造价指标体系准则层包含3个指标,其中土地平整率对造价影响权重值高达0.507 1,设施新建率为0.368 2,综合单价最小为0.124 7;子准则层包含13个指标,其中土地平整面积权重值最大为0.507 1,其次是渠道长度和管道长度,权重值分别为0.103 6和0.092 1,费率权重值仅为0.010 4;因子层包含28个指标,坎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大,权重值为0.257 2,其次是地形坡度,权重值为0.186 7,地区工资类型对造价影响程度最弱;土地平整率和设施新建率是关于“量”的影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87%,综合单价是关于“价”的影响,影响程度为12%。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方案优选和合理控制造价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对促进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土地整治手段与综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治的方法与目的,文章以吴起县白豹镇白豹川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土地整治方案,探讨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方法及工程综合效益,为土地整治工程因地制宜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与方法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渭北旱塬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对粮食产能的影响,以冬小麦和春玉米为量化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典型的渭北旱塬区千阳县2017年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对项目实施前后新增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占补平衡项目实施使新增耕地等级提升了1—2个等级,且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占比越大,新增耕地等别越高,单位面积上水浇地较旱地的粮食产能提高率增加25%.随着项目实施年限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得到改善,总孔隙度、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均显著变大(P<0.05),土壤结构破坏率显著减小(P<0.05),抗侵蚀能力显著提高(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比显著提高(P<0.05),土壤养分状况不断改善.新增耕地的面积、等别、基础设施、单位面积投资、年限等因素均与粮食产能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各因素对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程度,按因素排序由大到小表现为等别,面积,基础设施,年限,投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新背景下,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碳效应理论,从工程施工碳效应、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和农田管护碳效应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碳效应分析模型,以河北省景县整治项目为例,采用物料衡算法、生态系统类型法等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进行测算,对研究区进行碳盈亏平衡分析,计算达到碳盈亏平衡点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工程施工的碳排放总量为8 988 t,其中防护林碳汇量197 t,净碳排放量为8 791 t,碳排放主要来源是石灰和混凝土;(2)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汇增量为1 611 t,主要来源于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增加;(3)农田管护碳效应中,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为2 662 t,主要在于农作物经济产量的提升。耕地面积增加,相应的农业投入随之增加,由此导致农业耕作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111 t;(4)土地整治工作并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且研究区达到碳盈亏平衡点的时间为2.06 a,即自项目完成时起,经过2.06 a可以抵消掉由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5.
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探究——以陕西省千阳县草碧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指以土地整治为重要抓手,以扩大新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机制,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急剧减少,未利用地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进程也受到了巨大影响.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是基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提出的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在城市化浪潮快速推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作为土地整治新发展理念的“土地整治+”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其充分融合了土地整治与多元要素,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土地资源活力,助推乡村振兴。课题组基于所收集的山西省土地整治相关资料,提出了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土地整治+”的综合整治模式,以期最大程度实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为山西省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耕地质量等别是表征耕地质量好坏、粮食产能高低的一项重要定量描述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进一步摸清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情况。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措施、土壤培肥、灌溉保障等措施可显著提升耕地等别。笔者对蒲城县YF镇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的耕地等别评定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可为其他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陕北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修复背景下陕北地区的土地整治研究,着重分析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内在关系、差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生态修复是改善生态环境脆弱性,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是优化国土空间,建设乡村生态文明的有效方法,两者在实施目的和措施等方面相一致,两者在多元化发展理念上具有相互借鉴意义,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相互支撑。基于此,建议从生态空间修复、农业空间修复和人居环境修复等角度实施土地整治,要切实保护原生动植物的生态栖息地,做好原有耕地的农田整治修复、统一规划建设转变为复垦耕地或其他用地,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下差别化土地整治可以满足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求。同时未来还应加强制度顶层设计、资金管理及工程实践应用研究,推动相关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转化,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密市7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环境下,运用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得到该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参数,然后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等图件信息,得出高密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布局,结合整治潜力测算值,针对不同农村居民点提出相应的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