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和健康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而在森林公园的建设基础上开发森林康养产业不仅能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森林康养的概念及作用,总结分析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实践举措及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森林康养产业不断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一定收益,促进了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阐述森林康养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森林康养行业存在的政策与制度尚未完善、土地审批难度大、森林康养复合型发展深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政企联合,共促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寻求多点支撑;优化模式,多方位培育等多种发展措施,以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使其符合未来养老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带动林业改革,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使人们更倾向于进入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依托各种良好的环境指标,在医药有机结合的森林中开展先进的康复、疗养及娱乐度假活动。在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引入森林康养理念,将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首先对森林康复疗养概念进行了系统解释,再总结了森林康养的作用机制,分析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基本功能定位紊乱、生态保护问题严峻、森林康养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提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合理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各部门通力合作、打造综合特色服务系统"的森林公园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乡村民宿蓬勃发展,业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14年以来,广州市增城区通过实施打造"万家旅舍"民宿品牌,实现了乡村民宿产业的飞跃发展,对该模式进行评估是现实需要,也具有示范价值。本文首先总结了乡村民宿发展及相关研究进展概况,随后以万家旅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增城区乡村民宿的经营模式进行了总结与评估。结果表明,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从盘活闲置住房、带动农村居民创业就业、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带动了乡村振兴;乡村民宿以农户自主经营型为主,其经营多依赖于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市场缺少细分、竞争激烈等问题;企业经营型民宿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多种经营模式,但行业界限较为模糊。增城万家旅舍的成功经验以及面对的问题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应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政府及行业层面应采取以下对策推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完善相关法规,以全域旅游促民宿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打造特色民宿,注入更多乡土元素,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生态民宿,带动周边环境与设施建设,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吸引乡村创客,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5.
由农牧民创造并维护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生物、技术和文化等因素,深入认识这些因素在乡村产业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仅可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还可推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二,充分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这集中体现在传统品种和知识技术的保护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利用,生态产品和现代社会消费群体的有效对接。其三,创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创新消费对象,明确目标消费者的界定;创新服务功能,强化生态维护的价值;创新服务内容,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创新服务空间,推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国家政策充分结合的优势。总之,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创新,时下的乡村产业发展可选择不同途径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生态移民搬迁的成效对于当地乡村振兴以及未来同周边社区共同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评估移民社区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挖掘生态移民社区的发展路径,促进已建成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以毗连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黄花滩移民区为例,对其2012 — 2018年间生态移民项目进行费用效益的分项评价和集成评价。结果表明,黄花滩移民区的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与经济效益费用比三项指标均高于规范要求,黄花滩生态移民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建立特色突出的寒旱农业生产体系;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形成高效运行的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新村民就近就业的新空间;促进生态产品供给,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增进移民文化适应,探索文化价值有效转化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黄花滩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移民社区发展新模式提供有益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要素配置功能识别的差异化乡村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村要素分析与功能识别是实现乡村发展科学决策与高效治理的理论基础,而要素是造成当下乡村主体功能不明确、同质化发展等问题的重要驱动力。为了解决乡村主体功能定位模糊问题,立足"要素-功能"耦合关系,因地制宜提出引导策略以期支撑乡村高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该研究对江西省万年县域128个行政村的资金、劳动力、设施、资源、环境五类要素展开分析,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测算乡村要素配置优势度指数,运用基于竞争学习规则的非监督算法——自组织竞争网络算法划分出乡村要素类型,通过"要素-功能"衔接矩阵识别出乡村功能类型,并明确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万年县乡村发展要素综合配置优势度空间分异性显著,表现为以梓埠-裴梅一线为界,东北侧总体高于西南侧,县域北部优于南部,并划定高优势度村、中高优势度村、中低优势度村、低优势度村;2)基于自组织竞争网络算法将万年县乡村发展要素组合类型划分为环境劳动力主导型等8种类型,同一类型乡村呈现"整体零散,局地集聚"的分布特征;3)基于"要素-功能"衔接矩阵识别出万年县生产功能主导型、生活功能主导型、生态功能主导型以及拆迁撤并型乡村,并建议分别以三产融合、转型升级为主要方向制定集聚式发展策略,以构建田园综合体、康养产业配置为主要抓手制定融合式发展策略,以打造生态乡旅、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策略,以保障农民生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宗旨制定科学拆迁撤并策略。该研究可为开展乡村功能识别与科学分类提供新思路,有利于准确认知乡村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立足于乡村的经济产业、生态环境、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而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提高乡村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现森林资产的生态价值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梳理森林资产生态价值主要实现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江西大觉山森林生态旅游、湖南小油茶造就大产业、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提出实现森林资产生态价值应遵循的共性规律及不同路径。最后提出促进森林资产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积极创造市场需求,培育生态市场交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生态价值实现;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生态价值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的生态化转型与发展生态农业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在充分吸收国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生态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视野。讨论了现代农业生态学的主流思想及其在现代生态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并强调应加强协作攻关,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技术体系用于生态农业建设与实践。特别强调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产业化向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进程中,应着力研究并建立适合各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保证乡村生态资源有效保护,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为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良好环境和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地区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前导性的作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分析重庆市大足区农业转型的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应用区域经济理论,从农业发展转型实践路径中解析"做优做强原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4条重要路径。全区通过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经营主体、提品质抓营销,解决了缺平台、缺规模、缺支柱、缺品牌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取得了"特色农业高效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业基础较大提升"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围绕建设"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的发展思路,以推动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促进县域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经济文明全面提升,把山东省沂南县打造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推动力的全新县域经济示范县。  相似文献   

13.
围绕建设"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的发展思路,以推动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促进县域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经济文明全面提升,把山东省沂南县打造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推动力的全新县域经济示范县。  相似文献   

14.
协同发展生态农业与社区支持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问题总是存在于农业之外。本文从政治生态学视角把脉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及其相关的农村、农民问题之困,梳理为了缓和或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国上下方兴未艾的生态农业与社区支持农业协同创新实践,唤起全社会对"三农"出路的思考和参与。文章涉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包括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农业基本经营体制、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核心观点是通过生态农业和社区支持农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农业"三产"有机融合,从"产业兴旺"角度推进乡村振兴。作者提议:1)体现农民(生产者)的主体地位,用社区支持农业理顺农业经营体系;2)强化生态保护的主导目标,用生态农业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3)突出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用生态农业和社区支持农业的协同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保护价值森林(HCVF)首次是在1999年森林管理委员会(FSC)上提出的,它作为森林认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与文化价值3个方面。本文是在吉林省白河林业局新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基础上,对其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及特定描述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其它森林经营单位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及特定描述提供参考和促进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康养是以促进大众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开展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一项有益活动。分析了山西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总结了现已取得的成绩,概括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政策支持、社会参与、搞好试点、开发产品、加大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森林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载体,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国7 586个森林乡村样本数据,采用非均衡指数、Moran''s I、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工具识别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算主要影响因子对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果发现:1) 中国森林乡村呈现出"东部密中部散西部疏"的空间分异特征,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与胡焕庸线、气温和地形所形成的地理格局具有空间一致性。2)森林乡村呈集聚分布模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热点区域范围北至沧州,南抵中山,西至商洛,东抵舟山(118°~126°E,24°~38°N);极化现象突出,形成6个一级核心区和10个二级核心区。3) 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年均气温、城镇化率、平均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是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单因子空间分异解释力差异明显,双因子交互解释力强于单因子作用,公路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和林业产值密度是交互解释力增强的关联主导因子。4)自然环境是影响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基础性因素,并呈现出显著的气温和地形指向特征;城镇化率和林业产值密度是重塑其空间格局的主要动力,公路密度和乡村文化密度是其空间形态变化的引导力量,森林乡村空间格局是多因子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随着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增加,森林乡村数量和密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5)将森林乡村划分为都市型、交通型、产业型、文化型和综合型5大类,其中,都市型森林乡村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型、产业型和文化型森林乡村在不同区域形成集聚分布,单要素优势特征明显,而综合型森林乡村多要素作用相对均衡。未来,中国森林乡村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和差异化发展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城乡统筹,有序推进森林乡村增量扩展和存量更新,有效解决乡村生态环境恶化和传统文化衰败问题。同时,不断提升主导因子的驱动能力,发挥不同类型森林乡村的比较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森林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潮白河上游土地利用优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以潮白河上游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目标,以约束函数和转化规则为条件,利用灰参数线性规划理论和CLUE-S模型对该区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配置。结果表明:优化配置后的林地面积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较2008年均有显著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大于前者,说明森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提高,林地结构得到改善;随着草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转化,生态服务总价值有所增加,重点表现在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两方面价值上。该区域近年来经济利益驱动的发展模式给首都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土地退化和环境破坏须通过资源优化得以控制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林下经济是我国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发展对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带动林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并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在保护森林前提下,促进生态公益林提质增效。基于此,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林下经济发展为例,分析探讨林下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国长期追求的目标,森林康养是最近针对老龄化严重、人民多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所提出的新政策。森林康养主要指通过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建设,以开展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和养老等活动,达到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基于此,主要从森林康养的国际趋势以及我国森林康养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我国森林康养提出有效意见,希望有助于推动我国森林康养方面的建设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