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荸荠又名马蹄,我国是盛产荸荠的地方,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闻名。探讨24%的噻呋酰胺悬浮剂应用于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生物学材料。[方法]选取来自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塘面村12组黄日宜农户荸荠田,面积约为0.15 hm~2,严格观察荸荠田的生长状况,待荸荠处于球茎膨胀期,即荸荠秆枯病流行期,采用不同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防治,观察防治效果。[结果]第1次、第2次施药防治效果均未达到60%,效果不佳,但有所提高,24%噻呋酰胺各计量组在第2次施药后防治效果提升显著(P0.05),但25%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提高不显著(P0.05),第3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组的防效提高显著(P0.05),均达60%以上;每次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的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药效相近;3次施药后病情指数控制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合适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能够显著提高荸荠秆枯病的防治效果,提高生长质量,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11种杀菌剂对梨树黑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丝的毒力最强,EC50 值最低,为0.401 6 μg/mL;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乳油、20%丙环唑乳油、25%戊唑醇乳油,EC50 值分别为1.478 0、2.018 5、4.101 0 μg/mL;1.5%噻霉酮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对菌丝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较高,分别为886.52、759.468 μg/mL。11种杀菌剂对梨树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8年3—5月,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雷帕霉素对马铃薯早疫病的抑菌活性,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的协同效应;并通过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在超微结构上观察,揭示雷帕霉素抑制马铃薯早疫病的机制。结果表明,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雷帕霉素可导致病原菌菌丝节间膨大,细胞隔膜消失,胞内细胞器消失及细胞死亡;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甲霜·噁霉灵单独处理时,其IC_(50)药物浓度约为0.5 mL·L~(-1);雷帕霉素+甲霜·噁霉灵组合处理时,达到IC_(50)所需要的甲霜·噁霉灵的浓度降低为0.05 mL·L~(-1)。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重庆市万州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3.51万hm~2。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在万州区的为害呈现加重趋势,发病面积已达3万hm~2,造成大量减产。针对水稻三种主要病害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江苏)90 g·hm~(-2)、40%多菌灵·氟环唑悬浮剂(上海)120 g·hm~(-2)、25%苯醚甲环唑乳油(山东)75 g·hm~(-2)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较好;2)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95 g·hm~(-2)、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江苏)600 g·hm~(-2)和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广东)1 134 g·hm~(-2)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3)490 g·L~(-1)丙环唑·咪酰胺乳油144.06g·hm~(-2)、60%多菌灵·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 200 mg·hm~(-2)、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08.05 g·hm~(-2)防治稻曲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放线菌ZZ-9菌株对不同温度及不同药剂的敏感度,旨在为后期生物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放线菌ZZ-9对供试4种杀菌剂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其中,对戊唑·丙森锌最敏感,EC50值为82.99 μg/mL;对辛菌胺醋酸盐和苯醚甲环唑次之,EC50值分别为139.51 μg/mL和108.22 μg/mL;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267.55 μg/mL。质量浓度为50 μg/mL时,戊唑·丙森锌、苯醚甲环唑、辛菌胺醋酸盐和甲基硫菌灵对该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46.09%、43.48%、39.13%、27.83%。放线菌ZZ-9菌株在35 ℃下生长最好,15 ℃和45 ℃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6.
梅片树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天然右旋龙脑提取的新资源,目前生产上正遭受炭疽病的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梅片树炭疽病,本研究选择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与筛选。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5%咪鲜胺微乳剂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39 mg/L、0.170 mg/L和0.260mg/L;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8%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抑制作用较弱。该研究结果为田间梅片树炭疽病防治杀菌剂选择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桔梗根腐病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病原菌形态观察及接菌和再分离,桔梗根腐病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同时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比较了15种杀菌剂对桔梗根腐病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在抑制菌丝生长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WP对桔梗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 EC_(50)值为0.000 12 μg·mL~(-1);50%多菌灵WP对桔梗根腐病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为0.205 01μg·mL~(-1),以上这两种药剂可作为桔梗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其他药剂如百菌清、凯润、嘧菌脂、代森锰锌和瑞对桔梗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戊唑醇、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氟硅唑在处理剂量为0.8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04%;戊唑醇在处理剂量3.2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21%;多菌灵在处理剂量0.320 μg/mL时,抑制率为92.20%。氟硅唑和多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较强, EC50分别为0.038 52 μg/mL和0.067 54 μg/mL;其次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154 8 μg/mL和1.504 23 μg/mL;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EC50分别为4.357 08 μg/mL和4.875 82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在大田条件下对70%甲基硫菌灵WP、50%多菌灵WP、48%肟菌·戊唑醇SC、25%嘧菌酯SC、30%代森锰锌SC、12.5%烯唑醇WP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共7种杀菌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进行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无公害药剂。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2 000倍液、30%代森锰锌SC 500倍液、48%肟菌·戊唑醇SC 3 000倍液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明显;48%肟菌·戊唑醇SC 3 000倍液、30%代森锰锌SC 5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2 000倍液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理想。综合多种因素分析,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2 000倍液、30%代森锰锌SC 500倍液、48%肟菌·戊唑醇SC 3000倍液可作为防治药剂,在大田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的测定方法,以超声辅助-凝固-漂浮分散液液微萃取(UADLLME-SFO)为富集、净化手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应用正交试验对萃取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剂十一醇30μL、超声时间5 min、氯化钠浓度30 g·L~(-1),此条件下苯醚甲环唑的检出限为2.3 ng·L~(-1),相对标准偏差(n=5)在3.5%~6.2%之间,当添加浓度为1μg·L~(-1)和50μg·L~(-1)时,苯醚甲环唑的添加回收率在90.2%~98.4%之间。本研究结果为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检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庆产地蔬菜农药残留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对重庆近郊产地蔬菜(普通白菜、豇豆、菜豆、番茄、黄瓜)中的19种农药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兽药残留风险排序法与食品安全指数分析法对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甲霜灵、腐霉利、哒螨灵的检出率居于前六位,且显著高于其他农药。根据GB2763-2016最大残留限值(MRL)判断,有9个菜豆样品治螟磷超限;有4个普通白菜超限,超限的农药分别为氟虫腈、毒死蜱、氧乐果、氯氰菊酯;豇豆、番茄各有1个样品超限,超限农药分别为氧乐果、苯醚甲环唑。根据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法评价,治螟磷、哒螨灵、阿维菌素、氟虫腈属高风险农药残留。根据农药残留安全指数分析法评价,氧乐果、氟虫腈对人体健康存在高风险,哒螨灵、治螟磷、烯酰吗啉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但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其他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可忽略。综合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为保证重庆产地蔬菜质量安全,应重视禁用农药治螟磷、氧乐果、氟虫腈的监管使用,还应重视哒螨灵、烯酰吗啉、阿维菌素、苯醚甲环唑、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霜灵、腐霉利引起的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12.
水杉种子挥发物质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苹果霉心病菌(A.alternata)、大蒜叶枯病菌(Stemphylium botryosum)、莴苣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 theae)、构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和大葱紫斑病菌(A.porri)8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杉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6.355%)、柠檬烯(13.663%)、(1S-内型)-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941%)、石竹烯氧化物(6.924%)、β-蒎烯(4.902%)、(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4.807%)等。水杉种子挥发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L·培养皿-1剂量对大蒜叶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茶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在60%以上。本研究表明,水杉种子挥发物质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汤炽昌 《核农学报》1990,4(4):240-242
(35)~S-多噻烷,即(35)~S-7-二甲氨基-1,2,3,4,5-五硫环辛烷,是由Na_2~(35)SO_4制备Na_2~(35)S,进而制备Na_2~(35)SS_x,再与氯化物缩合而成,放化收率33.6%,放化纯度97%。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多菌灵、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的农药登记使用情况,对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和日本等的农药残留规定,分析指出了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有关多菌灵、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在食品中的残留物定义和最大残留限量(MRLs)规定存在的问题,建议在GB 2763中规定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残留定义同多菌灵,规定食品中多菌灵残留为多菌灵、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残留量之和,使GB 2763规定更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通风方式对猪粪堆肥主要臭气物质控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为控制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开展了3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猪粪和秸秆堆肥试验,通过连续监测堆肥过程中氨气、硫化氢、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s)和二甲二硫、二甲三硫排放浓度的变化,优化堆肥通风方式。研究表明,在鼓风5 min间隔30 min、鼓风5 min间隔15 min和连续通风下,硫化氢和TVOCs的最大排放质量浓度和体积分数分别为29.4、18.9和10.3 mg/m~3以及420.3×10~(-6)、382.7×10~(-6)和326.5×10~(-6),每千克干物料硫化氢和TVOCs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4.3、13.5、31.5 mg/kg以及1.26、2.00和6.08 L/kg;二甲二硫和二甲三硫的最大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1 730.1、3 646.2和3 971.8 ng/L以及991.4、6 678.8和1 883.4 ng/L,每千克干物料中二甲二硫和二甲三硫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5、4.3和10.6 mg/kg以及0.37、4.37和4.94 mg/kg,增加通风频次有助于降低硫化氢和TVOCs的最高排放浓度,但会增加堆肥过程中硫化氢、TVOCs以及二甲二硫和二甲三硫的累积排放量,增加环境危害程度。该试验以降低臭气累积排放量为工艺优化目标,发现通风5min,间隔30min是最佳通风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有机肥生产过程中臭气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西芹鲜根中化感物质成分,利用柱层析法对西芹鲜根丙酮浸提液进行4次层析,每次层析后获得的流分与黄瓜枯萎病菌共培养,测定菌落直径与孢子萌发率,以化感抑制效果筛选最佳流分,然后通过GC-MS对第4次层析最佳流分中化感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各次层析最佳流分均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作用,第4次层析获得的最佳流分(RA3246、RA3344、RA9889、RA91064)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化感抑制效果[相对于第4次层析丙酮对照(ACK4)]分别升高至28.69%、37.83%、42.44%、33.83%,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升高至50.72%、50.66%、55.02%、59.37%。通过GC-MS共鉴定出有机酸、酚、醇、酯类、杂环有机物及含氮化合物6类12种化感物质,分别为3-羟基扁桃酸、硫代乙醇酸、2,4-二叔丁基苯酚、十二烷醇、2-甲基-2-丙烯酸十三烷酯、2-丙烯酸十二烷基酯、2-丙稀酸十五烷基酯、二甲基环己酯、3,4-环氧呋喃、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Z)-9-十八烯酸酰胺和二丁氨腈。研究获得结果可为利用西芹提取物防控黄瓜枯萎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辣椒枯萎病及草莓枯萎病是为害辣椒和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明确淮安地区辣椒、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方法,采集辣椒、草莓根际土壤样品,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及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3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其中氟硅唑抑制作用较好,对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的EC_(50)为0.181 7~0.251 7 μg·mL~(-1),对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的EC_(50)为0.076 0~0.212 8 μg·mL~(-1),且活体药效实验表明该药剂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上海市地产芹菜的农药残留情况及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水平,对2017-2022年采集的500份上海市地产芹菜样品中82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并利用@Risk7.6软件,对芹菜的农药残留情况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进行分析,以向各级监管部门提供后续芹菜质量安全监测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00份芹菜样品的农药残留总体检出率为31.4%,合格率为99.0%;共检出29种农药残留,烯酰吗啉、啶虫脒、腐霉利、吡虫啉、多菌灵和噻虫嗪的检出率较高;检出5份不合格样品,超标农药为噻虫嗪、灭蝇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苯醚甲环唑。在检出的样品中,82.8%的检出农药未在芹菜上登记,51.7%的农药暂未制定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52.9%的样品同时检出2种及以上的农药残留。在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高检出率农药的平均风险值为0.002 18~0.041 6,均远小于1,表明居民通过食用上海市地产芹菜摄入农药残留的慢性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但有关部门仍需加强未登记农药的监测,从而进一步保障芹菜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优化及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化了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对甲氧嘧啶(SMT)、磺胺甲噁唑(SMZ)4种磺胺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 PLC)检测方法,分析了广州市养殖场周边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特征,并进行了2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土壤降解试验。结果表明,4种磺胺类抗生素分别在0.10~10μg 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确定了最佳提取液为甲醇:含EDTA的Mcllvain缓冲液=1∶1(V/V),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测限与回收率分别为2.9~4.7μg kg-1、83.6%~90.1%。广州市18个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以SM2为主,含量为1.75μgkg-1,其它3种均未被检出。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含量总体呈随培养时间而不断下降的趋势,SMZ的降解速率大于SM2。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2015年在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生产基地和市场调研抽检了271份蔬菜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0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检测结果显示,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总体检出率为8.40%,检出值最高达2.1 mg/kg。对检出率相对较高(5%)的脱落酸、矮壮素、赤霉酸、多效唑、吲哚-3-乙酸和2,4-滴,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了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残留量的中间水平和蔬菜消费量的平均水平下(情景1),我国居民的暴露量为2.6×10~(-6)~2.8×10~(-4)mg/(kg bw),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暴露量为5.7×10~(-6)~6.3×10~(-4)mg/(kg bw);在最大残留水平和高消费水平下(情景2),我国居民的暴露量为3.4×10~(-4)~1.3×10~(-2)mg/(kg bw),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暴露量为4.6×10~(-4)~2.4×10~(-2)mg/(kg bw),暴露量均远小于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结果表明,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膳食暴露风险极低,远未达到风险关注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生产中规范使用具有技术必要性和高安全性,建议加快推进其在各类蔬菜上的登记和限量标准制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