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气象服务保持观望态度,部分农民质疑天气服务与防灾减灾存在关联性。因此,需要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对天气预测系统进行完善;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加强气象服务指导生产;发挥气象预警作用等方式,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确保更好地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2.
应急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积极应对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重要手段。以遵义县一次强降水天气应急气象服务过程为例,总结出了气象局在应急气象服务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即领导重视、科学部署,准确及时的预警预报信息,富有针对性的现场气象服务,以气象信息为先导的多部门应急联动是应急气象服务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同时总结了在应急气象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了应急气象服务要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先导作用,减少社会经济效益的损失,必然要不断科学地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确立应急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实现气象应急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了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提高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以及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多部门联动工作等来提升县乡级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以期提升人民的防灾减灾能力,减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此,根据果洛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对高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创新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不断提升高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5.
乡镇气象服务站是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抓手。为有效解决气象信息在农村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2014年开始,茂名市气象部门大力推进乡镇气象服务站建设,目前茂名市乡镇气象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并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凸显成效。简述茂名市乡镇气象服务站建设的概况及结构、功能,归纳总结建设经验,提出对策建议:抓好人员培训,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开展贴近地方特色的气象服务;提高能力,优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战略中,专业气象服务是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在防灾减灾、国计民生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结合赫章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专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进一步探讨了现行体制下赫章县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发挥气象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我国气象为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真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保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重庆市2015—2019年种植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受灾面积占比等指标,探究区域内气象灾害主要灾害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种植业防灾减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重庆市种植业防灾减灾的建议:提升综合抗灾能力;加强科学防灾减灾;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天气预报能够合理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对于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极其重要。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种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给出了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广西百色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以及当地农村地区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基层气象台站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希望能为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工作的相关人员,带来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象因子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条件,而且对其他农业环境因子和自然资源具有重要影响。从农业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了当下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催生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这一农业气象服务的新领域。设施农业由于自身反季节模式生产、可控的环境条件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特点,因而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具有特殊性。本文总结了不利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分析了设施农业气象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现有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不能满足其在工程设计、区划布局、环境控制、资源利用等气象服务上的需求。针对现有问题从设施农业工程评估、气候资源区划、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网络体系、资源利用和节能以及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增强设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气象服务是我国公民平等享受的生活服务。阿巴嘎旗地区处我国边境地区,地广人稀、蒙汉民族混居等成为气象服务开展的天然难点。移动互联网和微信的兴起为气象服务的普及传递提供了契机,阿巴嘎旗通过组建三级树状微信群组,政策控制信息传递节点,保障传递各种蒙汉双语气象服务产品,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解决了气象服务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相似文献   

14.
北方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智能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针对设施农业种养殖企业用户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直通式服务需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基于JavaEE技术框架、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云服务技术,通过多重因素关联规则学习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气象数据、设施农业小气候环境数据及作物生育期等多重因素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生产管理专家知识规则,依托气象部门一体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和未来3~7 d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开发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和专家知识决策技术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决策推送服务系统,对寒潮、大风、低温寡照、暴雪等北方主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醒,系统于2017年秋冬季在天津津南区部分农业园区推广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APP对5次强冷空气过程提前3~5 d自动研判并实时推送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防灾减灾提醒建议,便于生产管理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和提前采取生产管理措施,避免重大灾害损失,探索应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手段开展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为研究满足设施农业互动式、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气象服务工作无小事,准确的气象预报、合理的气象干预、专业的灾害预防准备工作,能够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保障。不论是气象服务工作的各个部门,还是每一位气象工作服务者,都要立足于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点,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时刻关注气象发展动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茂名市设计开发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业务提供一个能推广、可扩展的软件业务平台,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整合了茂名基础地理信息、地质水文、气象预报等数据,采用基于面向资源服务框架(Resource Oriented Achitecture,ROA)建立地质灾害数据服务系统;基于气象强降水预报,采用灰色模型对地质灾害进行建模、预测及预警,实现智能分析,自动生成预报产品;采用GIS技术、WEB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供可视化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很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农业作为支撑,但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农业生产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必须结合地方农业气象条件的实际情况,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做好应对灾害的准备,构建和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出有效的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更好的为农业生产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分析了贵阳市蔬菜气象灾害的成因,种类,特征及其对蔬菜生产影响的程度,结合蔬菜受害机制,再生力,影响程度,对蔬菜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分级。初步认为暴雨,冰雹,连阴雨,,连续高温高湿,春旱,倒春寒6种气象灾害是贵阳市蔬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其中后4种气象灾害应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提出蔬菜均衡上市的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气候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典型。基于此,利用石阡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数据,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石阡县气候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20.
气象、水文对降雨负有监测职责,为防灾提供决策。但是,两个部门各自降雨监测系统不同,在同时段、同地区测得结果往往不同,为防灾带来了干扰。基于此,对气象和水文降雨监测系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相互间的利弊及取舍关系,为防灾减灾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