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晖  赵鹂  张龙  梁巧玲  柯乐芹 《核农学报》2015,29(1):183-191
香菇等可食用菇类比绿色植物体内更能逐步聚集浓度大的镉等重金属。子实体中的镉危及食用者的健康,因此减少菇类子实体中镉的含量,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本研究检测了5种外源添加物水杨酸、沸石、石膏、壳聚糖及硫酸锌对镉胁迫下香菇体内镉含量的降低作用,并测定不同添加物对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被测试的添加物中,硫酸锌对香菇808和868子实体中的镉含量著,石膏次之,表明硫酸锌是5种外源添加物中降低香菇体内镉浓度的最佳选择。此外,通过测定5种外源添加物在3 mg·kg-1镉胁迫下对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菌丝满袋期时,在添加硫酸锌或石膏时,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达到最高,说明培养料中添加硫酸锌或石膏在降低香菇体内镉含量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生长代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添加外源木质素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在灵芝培养基中添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考察了外源添加木质纤维素主要组分对灵芝菌体生长的影响,发现木质素添加明显促进灵芝菌丝体生长;进一步考察添加不同浓度木质素灵芝菌丝体生长情况以及灵芝产多糖、三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少量添加木质素对灵芝菌丝体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木质素加量为1.0%时,灵芝菌丝体生长情况最好,生物量比对照提高了56%,同时灵芝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及灵芝胞外三萜、胞内三萜的合成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胞内多糖提高43%;4种灵芝菌株发酵产多糖、三萜结果对比分析表明1.0%木质素添加均能提高不同菌株发酵多糖、三萜含量,木质素作为营养基质在不同灵芝菌株培养过程中添加均能促进菌丝体活性物质合成。研究结果可为灵芝菌生长代谢研究及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剂对融雪剂盐害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为改良剂的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香菇菌糠、平菇菌糠和脱硫石膏3种改良剂,通过土柱室内模拟试验,对改良后土壤的pH值,土壤电导率(EC),K+,Na+,Cl-、容重和孔隙度进行测定。[结果]改良处理后,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香菇菌糠施用量为24g/kg时,降低土壤EC值效果最显著;平菇菌糠改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K+离子含量;对于降低土壤中Na+离子含量而言,表现为:平菇菌糠香菇菌糠脱硫石膏;香菇菌糠处理(24g/kg)对于降低土壤中Cl-离子含量、土壤容重和提高孔隙度等方面效果最显著,土壤容重比CK减少了57.3%,孔隙度增加了24.6%,使矮牵牛单株鲜重较CK增加了244.64%。[结论]当香菇菌糠施用量达到24g/kg时,改良融雪剂盐害土壤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对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分别提高了约149%和119%;施磷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其中钙镁磷肥高、低施肥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2%和20.9%,过磷酸钙高、低量施肥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0%和5.5%;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钙镁磷肥处理的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明显高于过磷酸钙处理,施磷可导致小白菜对砷的吸收总量显著增加(P〈0.05),施用钙镁磷肥处理的小白菜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大。磷肥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施用钙镁磷肥比过磷酸钙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榆中县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已唑醇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7%高脂膜乳剂等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以喷施5%已唑醇微乳剂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防效较高,分别为54.63%、52.12%;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72 863.6、72 836.4 kg/hm2,较清水对照分别增产9.87%、9.83%。建议生产中5%已唑醇微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交叉使用,最好在发病前喷施,同时结合药剂防治及时清除病、老叶,有效提高药剂防效。  相似文献   

6.
试验筛选几种药剂对毛豆进行喷施处理,测定其在水分胁迫下对毛豆幼苗有关营养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后均可比对照促进苗增高、增加叶面积、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加根系活力、抑制丙二醛增生、降低细胞膜透性和提高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细胞保护酶的活性等,有力地增强了毛豆幼苗对水分胁迫的抵抗能力,从叶面喷施几种药剂对毛豆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几种药剂以油菜素内酯为最优、其它依次为三十烷醇、黄腐酸盐、爱多收、绿风95等处理  相似文献   

7.
细黄链霉菌005发酵条件优化及在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005的最佳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含:4.5%可溶性淀粉,0.5%蔗糖,4.5%豆饼粉,0.2%NaNO3,0.01%ZnSO4,0.001%KH2PO4.在最适发酵条件下,最高生物量(干重)由17.67 g/L提高到48.3 g/L.水培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005能促进玉米种苗的生长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菌丝体生物质材料优化性能的最佳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最小缓冲系数和弯曲强度为评定指标,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菌种接种量、基质颗粒度和水添加量对平菇菌丝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试验9组菌丝体材料中菌丝平均直径最大为1 641 nm,最小为520 nm,前者后者的3.16倍,表明不同工艺参数显著(P<0.05)影响菌丝生长状态。影响菌丝体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大因素是基质颗粒度,其次是水添加量和接种量。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0%、基质颗粒度10 mm和水添加量60%,对应菌丝体材料的最小缓冲系数最低为4.17、弯曲强度最大为417.43 kPa,与发泡聚苯乙烯泡沫的弯曲强度相近。研究结果可为菌丝体材料制备工艺参数与性能的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暖季型草坪草越冬期枯黄的问题,以沟叶结缕草为材料,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植物生长调节剂、速效肥与有机肥3因子3水平正交混施试验.与清水对照相比,处理组沟叶结缕草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且根系活性、叶片抗氧化酶系(SOD、POD、CAT)活性显著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处理组整体上提高了草坪草越冬期的生长及抗冷性能,显著改善了草坪草的冬季景观效果.因子间极差分析表明,主效因子随草坪草生长和抗性指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表明混施时各因子在保持草坪草冬季良好生长、提高抗性生理功能上所起的作用具有互补性.综合各指标正交分析结果,提出了混施的最优配方,即每升混合液肥中含多效唑、三十烷醇、硫酸钾镁肥、尿素和壳聚糖300mg、2mg、1 500mg、1 000mg和1 000mg,按200mL·m-2叶面喷施,花生饼按90 g·m-2撒施.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监测和水处理过程中,许多指标需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获得。细菌培养基作为细菌生长的主要基质,可为培养细菌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在对细菌培养基中主要营养物质的代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正交试验法、响应面试验法和均匀设计法等三种优化细菌培养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平菇液体种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应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在设计的条件下,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最佳含量是:白糖2%,麦麸10%,pH6;在摇瓶振荡培养中,用液体种比斜面种移接的菌丝体生长明显加快2天以上;用摇瓶种移接固体培养料培养栽培种和接种到栽培料直接栽菇都获得成功,说明液体种应用于平菇制种与栽培是可行的,它具有省工、省时、省料、高产的特点,适于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硫酸法钛石膏作为土壤调理剂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经无害化处理的副产品钛石膏作为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及安全性,试验对供试钛石膏通过成分鉴定—土柱淋溶—盆栽种植的方式,研究了钛石膏和钛石膏淋溶液中的有害元素含量以及钛石膏与土壤不同比例掺混后对油菜生长、产量和功能叶光合速率影响。结果表明:钛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_4和Fe_2O_3,固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钛石膏淋溶液中含有较少量的Ca~(2+)、Mg~(2+),不含其他有害物质,施用后不会随雨水和灌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随着钛石膏添加比例的增加,油菜产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过量的钛石膏施用会抑制油菜的生长。钛石膏与土壤按照1∶4体积比混合施用后效果最好,与常规土壤栽培方式相比,油菜出苗20天后功能叶蒸腾速率提高了11.86%;出苗30天后功能叶SPAD值增加了4.33%,收获时油菜株高提高了12.97%,产量增加了14.08%。相关性分析显示,油菜产量(y)与钛石膏添加比例(x)的关系为y=0.0001x~3-0.0212x~2+0.6966x+41.815(R~2=0.999 4),综合考虑函数及其他因素,在实际生产中若每公顷施用300t的钛石膏能起到最佳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香菇培养料中投放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镉(Cd),研究香菇子实体对Cd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香菇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的吸收富集规律为y=541.77x2.938(2R2=0.9135)(x、y分别为培养料、香菇中Cd的含量),富集系数达到10.39~18.00,当香菇子实体中Cd的含量为y=1.5mg·kg^-1时,培养料中Cd的临界含量值x=0.1347mg·kg^-1。分别选择3个香菇主栽品种、两种不同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研究香菇对Cd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低富集的品种为"庆元9015",比对镉积累最多的"庆科20"Cd含量降低33.19%,Cd低富集的栽培方式为"离地层架栽培方式"。据此形成了香菇中重金属Cd的综合控防技术,为香菇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脱硫石膏与聚谷氨酸(γ-PGA)配施对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为改良西北地区盐碱化土壤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和盆栽模拟生长试验,从促进盐分淋洗,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生长的角度对脱硫石膏和γ-PGA配合施用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脱硫石膏与γ-PGA配施能进一步降低淋后土壤的pH值,提高Na+淋洗;可降低淋洗后HCO3-和Cl-的含量,但提高淋洗后土壤SO42-,Ca2+和Mg2+含量;有效降低淋后土壤钠吸附比(SAR)值。盆栽试验表明脱硫石膏与γ-PGA配施可显著增加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和干重,其中生长30 d时该处理玉米干重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处理增加了54.40%,较单施脱硫石膏和γ-PGA处理分别增加了40.27%和29.47%。此外,脱硫石膏与γ-PGA配施植株收获后土壤的pH值更低,且土壤N,P,K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更高。[结论] 脱硫石膏和γ-PGA配施能起到较好的互补增效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离子交换,降低了pH值,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促进了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土壤调理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浸田因长期受冷泉水浸渍,土体封闭,通气不良,土壤Eh值和有效养分低下,水稻产量偏低。本研究以单施化肥为对照,设置增施生物稻糠、脱硫灰、石膏、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定期观测,探究了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比较,施用生物稻糠和石膏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52%和30%,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氧化性能;土壤细菌数分别提高200%和96%,真菌数分别下降16%和10%,进而提高土壤供氮能力。而施用脱硫灰和石膏调节了土壤养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增加83%,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0%和13%,水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和5%。施用石膏、生物稻糠和脱硫灰水稻分别增产13.0%、10.1%和5.1%。研究认为,施用土壤调理剂能消减冷浸田还原物质毒害,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养分供应,促进水稻增产,并以生物稻糠、石膏和脱硫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外源营养物对菌丝体生物质材料的生长研究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菌丝体生物质材料配方和成品性能,该研究以菌丝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较佳外源营养物。再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KH2PO4,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对添加物进行分析,得到较佳外源营养物组合为:质量分数为4.7%葡萄糖、1%酵母粉和0.3%磷酸二氢钾。最后比较了未添加和添加外源营养物制得的菌丝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外源营养物制得的菌丝体材料,其菌丝粗壮且相对致密,菌丝直径增加了460 nm;复合材料压缩强度为114 kPa,较未添加对照组提升了43.7%,说明外源营养物的添加促进了平菇菌丝的生长,提高了菌丝体材料的强度和回弹性。研究结果为菌丝体生物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将产甘草酸的甘草内生真菌G11在甘草提取物中培养,观察了其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2.0%甘草提取液可提高菌株产甘草酸的能力;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3.0%甘草提取液时,该菌株菌丝体长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8.
以桑黄菌丝体为材料,研究不同酶解条件对桑黄菌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以期优化出高效分离桑黄原生质体的理想条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在使用1.5%溶壁酶的酶液、菌龄为10 d的菌丝体、0.6 mol·L-1甘露醇为酶解渗透压稳定剂时,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为30℃、酶解转速为100 r·min-1的处理条件下,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产量最高,为4625万个·m L-1。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分离桑黄原生质体的最佳处理方式,对于高效分离桑黄原生质体具有指导意义,为选育桑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高产菌株及相关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香菇风味的特征性挥发性风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合电子鼻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的风味进行差异区分,利用相对风味活度值(R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对香菇子实体风味的贡献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明确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并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进行风味评价。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的6个生长阶段中,共检测出1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八碳化合物。电子鼻系统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香菇子实体风味进行差异区分。挥发性成分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甲基二硫、3-甲基丁醛、E-2-壬烯醛和2,4-癸二烯醛是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对香菇子实体风味贡献较大。PCA分析发现,二甲基三硫、二甲基二硫、1-辛烯-3-醇、3-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丁醛、1-庚烯-3-酮、E-2-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和2-十一酮10种挥发性成分为香菇的特征性风味成分;成熟期、未开伞生长阶段采收的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优,菌盖完全开伞后,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差。本研究结果为香菇栽培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拟侵蚀降雨对胡伯根(Hoberg)和布鲁塞尔(Brussels)土壤不同深度施用PAM、石膏或二者混施的土壤侵蚀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施用PAM、石膏或二者混施,不同质地、不同深度的土壤延缓初始产流时间、降低径流量和冲刷量明显不同,施用20 kg/hm2 PAM溶液、40 kg/hm2 PAM溶液、20 kg/hm2 PAM溶液+5 t/hm2干石膏延缓了有机质含量≤0.15%土壤的初始产流时间,施用5 t/hm2干石膏延缓有机质含量低(0.2%)的酸性(pH=4.1)土壤的初始产流时间。施用20 kg/hm2 PAM溶液+5 t/hm2干石膏平均减少径流量25%,平均减少冲刷量47%(除有机质含量3.7%的土壤外)。各处理减少径流量和冲刷量的顺序为20 kg/hm2 PAM溶液+5 t/hm2干石膏>40 kg/hm2 PAM溶液>20 kg/hm2 PAM溶液>5 t/hm2干石膏,施用20 kg/hm2 PAM溶液+5 t/hm2干石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