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衍峰  王永强  陈阜新 《蚕桑通报》2012,43(2):31-32,39
根据浙江省桑蚕品种审定实施细则,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家蚕新品种夏荷×秋桂,于2008年参加了省蚕新品种实验室试验,2010年通过省实验室试验并参加农村生产试验,2012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4次会议审定通过。现将该品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2020年9月增设茶学学科,更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5人,博士与博士后2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151人才第二层次6人。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和杭州综合试验站。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第五届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4次工作会议)于2021年3月29日在合肥市召开.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家蚕夏秋用三元杂交组合新品种"皖丰×润康"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4.
《蚕桑通报》2013,(1):7
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承办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终总结与人员考评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27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以及部分团队成员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田恒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田副院长代表承办单位对来自全国蚕桑产业界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田副院长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蚕桑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和在  相似文献   

5.
《蚕桑通报》2013,(2):4-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实验与科研用房8000平方米,试验桑园4公顷,保存桑、蚕品种资源1000余份。研究所重点开展蚕桑新品种选育、家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实验与科研用房8000平方米,试验桑园4公顷,  相似文献   

8.
丰田桑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人工多倍体桑品种,重庆市涪陵区2002年引进,经在涪陵区李渡镇的蚕桑基地栽培与示范,其中丰田2号和丰田5号表现出产量高、叶质优、抗性较强的综合优良性状。经过几年的适应性试验,该两桑品种已列为全区主要推广桑品种,推广面  相似文献   

9.
钱江×新潮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2006年秋期在湖州市进行第1次农村试养,成绩较为理想。试养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品种:钱江×新潮2张(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1.
2021年3月23日,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并邀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茧丝绸协会、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站、昆明市农业科学院、曲靖市经作站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在蒙自市草坝镇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选育的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云桑7号"进行了现场鉴定评审.专家组一行在实验桑园现场考察了"云桑7号"的生长状况,并听取了选育团队就该品种的选育背景、选育目标、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及特性、品质鉴定及产量分析和区域试验结果等进行的汇报.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试验数据资料,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质询和讨论后,同意该品种通过现场鉴定评审.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4-5日,由中国蚕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承办的桑树育种与桑产业学术研讨会在海宁召开。来自全国16个蚕桑主产省(区)的8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会议由浙江省蚕桑学会吕志强研究员主持;中国蚕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国政研究员、浙江省蚕桑学会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3次会议上,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农科5号"通过审定."农科5号"是一对中丝量抗血液型脓病的限性斑纹家蚕品种,具有繁育系数高、强健好养、产量高的特点,在浙江省2017 和2018 年2 年实验室共同鉴定的成绩为:实用孵化率98 .86%;4龄起蚕虫蛹率96 .14%,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低0 .92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一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是18 .75 kg、4 .175 kg和0 .699 g ,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11 .33%、19 .14% 和15 .01%;一粒茧丝长1163 m、解舒丝长927 m ,分别比对照品种长161 m、126 m;解舒率79 .18%,低于对照品种0 .59个百分点;洁净94 .98分,比对照品种高0 .58分;鲜毛茧出丝率16 .38%,比对照品种高1 .16个百分点;茧丝纤度2 .9535 dtex ,较对照品种粗.  相似文献   

14.
雄蚕饲养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系列品种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于1996年开始引进,并通过转育改良和选配而育成的春秋兼用系列家蚕新品种。吴兴区自1997年春开始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的指导下,首次在织里镇太湖试养雄蚕品种,并获得成功。1997年至2000年春先后对夏华×平8等7对雄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正"强桑3号"、"强桑5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最新育成的2个桑树新品种,开化县从2014年开始引进种植,在池淮镇建立了1334 m2的新品种栽培试验及示范种植基地,对2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叶量、抗桑瘿蚊、养蚕成绩等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总结出适合于开化县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正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1.1强桑3号"强桑3号"树形高大、皮色青,冬芽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具有产量高、叶质优、适应性广、抗旱、耐瘠、耐寒,农艺性状优良、秋叶硬化迟等特点的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在全国16个省区市种植3.36万hm~2,分别被浙江省、江苏省、农业部和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推荐为主推桑品种,累计新增经济效益7.27亿元,于2015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9月17-18日,由中国蚕学会、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四川省蚕学会、国家桑蚕体系加工研究室承办,四川尚好茶叶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支持的全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暨桑茶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来自全国的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企业的300余名蚕桑从业人员参加会议。大会以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经近10年的研究,育成了一系列实用型雄蚕品种,其中秋丰×平28是2004年通过省级实验室鉴定的新品种。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性状水平及经济效益,以及在本市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我们在2005年的春期及中秋期对该品种进行了对比试养。试养结果表明:雄蚕新品种秋丰×平28具有抗性强、好养、高产、茧丝质优等特点,其各项产质量指标都优于对照种,现将试养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用雄蚕品种秋丰×平28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提供,对照种由海宁市新兴蚕种有限制造公司提供。春期秋…  相似文献   

19.
《蚕桑通报》2019,(1):I0002-I000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博士与博士后14人,省特贡人员1人,闽务院特贴1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穿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蚕桑通报》2009,40(2)
我国著名的蚕桑学专家,原浙江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蚕桑通报》副主编,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研究员蒋猷龙先生,因病于2009年4月6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