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以碧香早为杂交亲本的62个F1代优株进行主要生化成分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个F1代优株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17.1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5.根据UPGMA聚类分析将优株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30个优株,第Ⅱ和第Ⅲ类群各16个优株;第Ⅱ类群与第Ⅰ和第Ⅲ类群水浸出物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Ⅲ类群与第Ⅰ和第Ⅱ类群咖啡碱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各类群间茶多酚、氨基酸和酚氨比两两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Ⅰ类群为红绿茶兼制,多以碧香早、保靖黄金茶1号和金萱为亲本,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适制绿茶,多以碧香早、铁观音和龙井长叶为亲本.筛选出高氨基酸特异优株20个、高茶多酚特异优株16个、高水浸出物特异优株2个.  相似文献   

2.
3.
在相同生态、栽培条件下,对相同树龄的福建省40个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春梢物候期调查、生化成分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乌龙茶品种中,31%为早生种,46%为中生或中晚生种,23%为晚生种;在14个绿茶品种中,29%为特早生种,7%为晚生种,其余64%为早生或中生种;各品种间存在显著的芽期差异,为生产用种芽期搭配提供了有利条件。参试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0%~52%,茶多酚9.8%~20.8%,游离氨基酸3.0%~6.8%,咖啡碱2.9%~5.0%,说明各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参试的40个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早春毫、政和大白茶、霞浦元宵茶和悦茗香4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其他36个品种聚类可分为铁观音类群、闽南类群、福鼎大白茶类群和黄旦类群等4类。本研究结果为茶叶生产用种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利用已审定的高产优质品种与大铃或优质材料杂交配组的25个杂种F_1代材料进行分类,并筛选出具有综合性状优异的棉花新组合或新品系,使用SAS V8软件对25个杂交组合的14个农艺与品质性状(株高、始果枝位节数与高度、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单铃壳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籽棉产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25个组合产量高,但是马克隆值偏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后筛选出优质高产棉组合2个(为19号、10号)。旨在创制出优良棉花新材料和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茶树花的主要生化成分,便于其开发利用,对13个茶树品种、不同开放状态的花及花的不同部位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的主要生化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茶多酚10.51%、游离氨基酸1.60%、黄酮类化合物0.62%、水溶性糖35.46%、水浸出物56.11%;盛开期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较高,露白期低;茶树花不同部位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花瓣水溶性糖、黄酮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雄蕊和雌蕊氨基酸含量较高,花托和花梗茶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黑山羊及其与萨能奶山羊F1 代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呼吸、体温、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谷草转氨酶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海南黑山羊公羊、海南黑山羊母羊、F1 黑色母羊、F1 白色母羊在海南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表现良好。测定结果还能为海南黑山羊的饲养管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血液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树杂交F_1代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春林 《茶叶科学》1996,16(1):31-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技术,对英红一号和乐昌白毛茶、英红九号和黄叶水仙两组正反杂交组合的103株F_1代及其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X)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F_1代同工酶酶谱中出现了“互补带”和“杂交带”。对利用同工酶进行F_1代早期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杂交组合亲本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利用同工酶预测F_1代中有15株具有杂种优势,其中有3株尤为突出。证明在茶树杂交育种亲本组合的选择中,双亲之间同工酶的差异越大,产生“互补带”和“杂交带”的概率就越大,也越易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连续两年对22个茶树品种春梢的一芽二叶制蒸青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氨基酸含量年份间差异极显著,咖啡碱含量年份间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茶树体内生化成分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外,还随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ISSR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黑麦杂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ISSR标记对小黑麦品系P1和P_2有性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F_1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6个杂交F_1代单株中,52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生长后期死亡。14条ISSR引物对46个正常结实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9%,其中,UBC822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_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杂交F_1代群体和父母本在阈值0.748处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_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_1代单株;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一类,之后与父本聚为一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7个性状中,除株高偏向于父本外,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偏向于母本,与父本的差距较大,这与ISSR分析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城步峒茶资源主要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为挖掘四川高茶多酚、高儿茶素等特色资源,以24个古蔺牛皮茶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化成分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系新梢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分别为35.03%±0.20% ~47.81%±0.07%、27.24%±0.18% ~37.52%±0.85%、17.13%±0.89% ~27.09%±0....  相似文献   

12.
52份茶树资源生化组分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四川地区33个和从省外引进的19个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包括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茶树资源生化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并以茶树资源生化成分为基础,可将52份茶树资源分为A、B两个组群。  相似文献   

13.
茶树杂交一代展叶期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金桂、黄奇、黄观音、铁观音、红芽佛手为亲本,进行早生种与早生种及晚生种与早生种、中生种的人工杂交,观察F1展叶期的遗传变异趋势。结果表明:①F1展叶期是以两亲展叶期平均值为中心而呈连续变异的,变幅大。F1展叶期平均值接近两亲平均值。②早生种×早生种F1展叶期提早和推迟的正负向超亲遗传现象同时出现。晚生种×早生种F1展叶期介于两亲之间。晚生种×中生种F1较多的趋向中生种。③父本对F1展叶期的影响大。父本早,F1亦早。父本相同,母本不同,则其F1展叶期与两亲展叶期的差数有关。两亲差数小,F1变幅大。鉴此提出,通过早生种与早生种杂交,可以选择比早生亲本更早的新类型。同时,根据父本展叶期、两亲展叶期的平均值与差数,可以预测F1展叶期的平均值和可能出现的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分析茶树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EST-SSR和ISSR 2种标记在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上的适用性,应用这2种技术分析了33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48条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1.94%,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318.30对EST-SSR引物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99.2种标记都能揭示茶树资源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从信息量上比较,ISSR标记比EST-SSR标记有较高的分析效率.ISSR和EST-SSR揭示的茶树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09和0.734,二者接近.聚类分析表明二者有一定差异,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817,P<0.01).因此,这2种标记均可适用于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65份叶色紫化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5份叶色紫化茶树资源春梢内含生化成分与芽叶色差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5份种质资源中茶多酚含量30%~40%的资源占80%,咖啡碱含量3%~4.5%的资源占86%,氨基酸含量5%~7%的资源占22%,酚氨比低于8的资源有20份,酚氨比高于15的有7份;ZY-4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6%的紫芽资源有11个,其中含量最高的是ZY-8;春季花青素含量变幅为1.65~15.56 mg/g,夏季的花青素含量变幅为3.21~35.57 mg/g;紫芽新品系中明亮度L值和测色值b与花青素含量有密切关系,而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有密切关系,与各生化成分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川渝地区重要野生大茶树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ISSR技术对四川、重庆等地12份重要的野生大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46条DNA带,其中139条为多态性带,占95.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21条。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矩阵,供试品种的基因(H)和shannon信息系数分别为0.20和0.34。对12株野生大茶树进行UPGMA聚类分析,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37~0.71,平均为0.5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将其12个品种划分为3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17.
紫芽茶树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芽茶树武夷奇种C18-1的一芽二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树花青素总量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树花青素总量提取均有影响,本研究获得花青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3%的盐酸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回流浸提1 h。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季节性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均在春季中含量最高,茶多酚和花青素均在夏季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小麦杂种一代白粉病抗性表现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杂交小麦杂种一代白粉病的抗性表现规律,以陕西不同地区小麦白粉病流行菌种做菌源,通过田间和苗期接种,对9份抗、感白粉病小麦亲本材料和9份大田感病品种及其杂交F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并结合SCAR和SSR分子标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以N95175、N9209为亲本的杂交F1含有Pm21基因,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均很好,与抗病亲本的抗病性表现基本一致,符合显性遗传,其抗病性主要由显性单基因控制.(2)以N9134、N9227A为亲本的杂交F1含有PmAS846基因,成株期抗病性较好,苗期大部分表现抗病;以N9227A为亲本的杂交F1中有40%的杂交组合表现中感,该抗性基因不完全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背景及环境的影响.(3)中国春为苗期感病、成株期抗病材料,其与抗病亲本杂交F1代的抗病性接近或略高于抗病亲本;与感病品种杂交F1代的抗病性介于双亲之间.(4)白粉病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正反交F1代苗期抗病性无明显差异,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相关.因此, 在组配小麦强优势杂种组合时应尽量选用抗病的品种作为亲本之一,并考虑慢病性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