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生物降解秧盘及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生物降解秧盘稀播育秧、带盘机插的生产适用性,以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和籼粳型杂交稻甬优538为材料,普通平盘作对照,研究了生物降解秧盘不同播种量(30,50,70和90 g/盘)育秧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机插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秧盘育秧显著提高出苗率(P0.05),且播种量越低,出苗率越高,中浙优8号30 g/盘处理的出苗率较普通平盘育秧高20.57个百分点。生物降解秧盘采用上毯下钵设计,所育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白根多且粗壮,其平均根直径较普通平盘宽8.63%,且盘根力均大于100 N,满足机插对秧块成毯的要求。同时,可带盘按钵精准机插,中浙优8号30 g/盘处理的漏秧率仅7.78%,较普通平盘机插低6.67个百分点。生物降解秧盘处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于普通平盘,群体颖花量则高于后者,最终产量较普通平盘机插略高。综合育秧、机插效果及产量表现,生物降解秧盘育秧播种量以70 g/盘为宜。因此,生物降解秧盘带盘机插可发挥稀播培育壮秧优势,提高机插质量,有助于杂交稻少本稀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种子处理、床土准备、秧床与秧盘准备、播种和秧苗管理等方面介绍机插水稻软盘育秧要点。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垫江县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从2015年起率先在重庆市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增强了水稻制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了制种企业、制种农户基本性收益,使制种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垫江县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实践,分析重庆市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强化制种保险宣传、探索制种新模式、合理优化制种保险结构、强化现场勘查定损、采用综合气象指标定损理赔、适度推进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该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经历了杂交水稻制种繁种的经验摸索和积累阶段(1973~1980年)、杂交水稻制(繁)种的技术提高和完善阶段(1981~1990年)和杂交水稻制(繁)种的超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阶段(1991~至今)等3个发展阶段;国外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与制种技术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认为要提高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益及种子生产技术竞争力,今后必须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至今已进行了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父本法、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母本法和稻壳颜色标记法的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杂交水稻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制种技术;利用雌性不育系的机械制种技术等。其中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已获得小面积成功应用,其余方法还在试验与研究之中。因此,今后需要水稻育种家与农机专家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适宜双季稻地区机插育秧床土,以双季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99以及杂交晚稻组合天优12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水稻干细土、菜园干细土及旱地干细土等不同类型床土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秧苗素质及大田产量来衡量,3种类型床土育秧优势排序为,菜园干细土水稻干细土旱地干细土。具体来说,菜园干细土处理秧苗的根系多而发达,茎基宽而百苗干重大,秧苗健壮成秧率高,成秧率比其它两处理分别平均高3.53%、4.23%;漏蔸率低,机插质量好,漏蔸率平均分别低于其它两处理达3.5%、2.5%;活棵返青快,基本苗充足,有效穗多产量高,实际产量平均分别高于其它两处理达5.40%、7.10%。综上所述,菜园土是在江西等地区比较理想的机插双季稻育秧床土。  相似文献   

6.
机插水稻适宜基本苗定量参数的获取与验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水稻基本苗计算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设置机插不同单穴苗数试验,对机插水稻基本苗计算的定量参数进行了获取研究,并将所得参数输入机插水稻设计栽培系统设计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插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的分蘖缺位叶龄数有所不同,机插常规粳稻分蘖缺位叶龄数为1.5叶,机插杂交粳稻分蘖缺位叶龄数为0.5叶;单穴移栽苗数对校正系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常规粳稻单穴3苗处理、杂交粳稻单穴2苗处理产量较高,因此确定常规粳稻矫正系数为1.5,杂交粳稻为1.0;2种类型水稻的分蘖发生率表现一致,均为0.8左右。验证结果表明,产量、产量构成指标与群体质量指标的平均值与设计值的偏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机插水稻基本苗计算参数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机插稻精确定量基本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广西65-2型水稻插秧机,原插带土小苗的切扒式秧爪,现在已不适应工厂化盘育带土小苗移栽的农艺要求.在东北推广时,由于取秧多,分秧不清,插下后脱不了秧,以至无法使用.为了扩大该机型的使用范围,在对原机结构不作大的改动下,将切扒式秧爪改成钢针式(筷子式)秧爪;将将分直插式轨迹改成纵分直插式轨迹;将原横向送秧机构,改为到左右极限位置能各停一次,适合插盘育苗的横向送秧机构.改型机经过四次性能测定,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规定的要求,插秧质量良好,工作可靠,并能适应东北地区每穴插3~5株盘育带土小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机插试验,在施氮量及其基追比相同的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的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方法,研究不同的追肥方式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作为分蘖肥分次追施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比穗肥的作用明显;在机插后5~7 d和12~15 d分两次追施氮肥作为分蘖肥能够显著提高群体茎蘖成穗率、抽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与分配,提高收获指数,优化产量结构,提高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母本常采用露地育秧,易受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强寒潮影响,出现烂种、烂芽、死苗,秧苗素质差,成苗不稳定。近几年,通过采用母本干谷播种地膜育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母本成苗不稳定的问题,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不影响制种产量。概括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干谷直播地膜育秧技术要点:趋利避害,合理调节父母本播差;秧地准备及播种;秧田期管理;适时移栽等。  相似文献   

10.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处热带地区,充沛的光温资源非常适合杂交水稻繁、制种,至今已有近40年的种业生产经验.文章介绍临高县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优势,指出“公司+技术指导中介+农民”的经营模式加速了临高种业的壮大,使其正逐渐成为海南省杂交稻繁育制种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及实施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入手,简要介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实施要点,旨在提升我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水平,促使杂交水稻机械化得以大面积地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关系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确保杂交稻机插秧质量,选取育秧播种密度和取秧面积为2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二因素三水平全面试验设计,试验品种为杂交稻1596。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播种质量、育秧盘成苗质量和大田栽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间大都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0.05水平下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空格率(漏插率)之间有显著差异,成苗均匀度合格率和育秧盘播种均匀度合格率有显著差异,大田栽插均匀度合格率和育秧盘中成苗均匀度合格率没有显著差异;每盘播种量为73 g、取秧面积为2.38 cm2的耦合为最佳试验方案,此时育秧盘播种质量、育秧盘成苗质量和大田栽插质量的主要指标空格率(漏插率)和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1.1%和92.5%、2.6%和90.2%、5.1%和88%,能达到的基本苗为每公顷541 665株。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工作于1984~1997年在福建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秧田中用塑料编织布代替工厂化塑料盘育秧,秧苗素质两者相近;编织布投资比后者降低95%;同常规铲秧相比,编织布育秧表现出根系发达,抗寒力强等优点。它可培育手插秧,机插秧与抛栽秧。编织布秧机插,与盘秧机插比较,在机插质量,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方面都相近。编织布育秧与机插技术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在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是制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在制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杂交水稻的制种花期方面,应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使水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5.
营养土育秧是机插水稻育秧的主要方式,其工作强度较大,对耕地会造成严重破坏,制约机插水稻的普及和应用.而基质育秧方式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能够保护耕作层土壤资源,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等问题.该技术可处理好秧苗素质较弱的问题,在生产中培育出高素质的秧苗,具有较大优势,从而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寻求更高效、更可靠的辅助授粉方法,以利于实现杂交水稻制种的全程机械化,该文设计了一种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涵道风扇式授粉器的流场特性进行仿真研究与试验分析,并试制了样机,根据仿真试验得到的授粉器优选参数,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授粉机行走速度为1.5 m/s及授粉器电机转速为9 000 rad/min条件下,单位视野内母本厢花粉采集点的花粉平均粒数为8.39粒(杂交水稻制种农艺上要求至少有3粒花粉),较好地满足了杂交水稻制种授粉对花粉数量的最低要求。安排了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赶粉与农用无人机赶粉的实际生产作业对比试验,测得2种授粉方式的结实率分别为44.2%、42.7%,两者作业效果相近,说明所设计的涵道风扇式高地隙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能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的实际生产需要。该研究为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叠盘出苗育秧的种子出苗特性及秧苗机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机插育秧技术发展提供合理模式,本研究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为材料,设置了叠盘出苗育秧(DP)、大棚摆盘育秧(BP)、传统育秧(CK)3个处理,比较不同育秧模式的出苗温湿度环境差异、种子出苗特性、秧苗素质、机插效果和水稻产量等。结果表明,与传统育秧的温、湿度随外界环境、昼夜交替而大幅波动不同,DP出苗室可控制温度在29~32℃之间,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有利于种子提前出苗,其种子α-淀粉酶活性强,出苗率较BP和CK分别提高19.45和15.70个百分点;DP的秧苗株高较BP和CK分别高0.32和0.41 cm,且秧苗生长均匀,整齐度高,标准苗比例高;不同育秧模式的秧苗机插质量比较发现,每丛株数表现为DP>BP>CK,漏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K>BP>DP,表明DP可通过提高出苗率,降低机插漏秧;相同栽插密度下,水稻产量由高至低表现为DP>BP>CK,DP的平均籽粒产量分别较BP和CK增加4.5%和13.1%,其增产主要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综上所述,叠盘出苗育秧模式能提高种子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提高秧苗均匀度,并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质量,通过增加有效穗数从而实现增产效应,有利于促进育秧社会化服务及机插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全省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生长发育、抽穗开花的规律及影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的主要因子,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和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微机诊断系统(DSFPMPHRSP),在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推广应用,提高调差精度2~3d,增产杂交稻一代种子150~300kg/hm2。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该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弱,不利于机插后的返青活棵。水分运筹中,旱育较水育更有利于健壮秧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延长秧龄、增加秧龄弹性。施用旱秧壮秧剂在短期内可起到培肥的效果,但用量不宜超过1%。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机插水稻盘育秧苗个体素质,为大田水稻优质生长积累物质基础,促进水稻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进而增加籽粒产量。本试验从秧盘不同播种量入手,进行秧苗苗体素质、大田生长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对比试验,从而优选出具有应用前景的播种量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