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探讨性地总结介绍作为中药材的三叶木通在重庆市南川区的种植技术。采用电热加温催根、药剂处理催根、地膜覆盖催根可以提高三叶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壮,抗逆性强。简介主蔓培育、结果蔓组培育、延长蔓培育的方法。为了加速对这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种植效益,需模仿野生三叶木通生态环境,在园内养草,改善园内生态环境,以草肥地。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扦插基地、不同类型生根剂对扦插育苗成活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三叶木通扦插育苗、埋条育苗、分株繁殖3种无性繁殖方法苗木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1)三叶木通扦插育苗、埋条育苗成活率可达70%以上、分株育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2)采取根太阳生根粉浸泡苗木成活率比空白高出9.5%。3)因分株育苗可提供的分株母树有限,综合考虑,重庆地区三叶木通产业化发展宜采用沙床扦插育苗、埋条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白口蘑人工驯化栽培经品尝反映及市场调查结果,均认为目前市售的菇类,还没有比此菇的口感更好者。从全国来看,该菇虽然人工栽培成功,但是产量很低,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需选育、驯化出优良菌株和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加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田菁俗称“碱菁”、“涝豆”,是优良的一年生豆科植物。由于植株富含氮、磷、钾营养元素,是我国农村栽培的主要绿肥之一。田菁起源于热带,是一种喜温的短日照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高温多湿的生物学特性,经过人类的栽培和驯化,对外界条件适应性很强,种植区域逐渐北移。但引种北京,为时不长。为了明确采种  相似文献   

5.
新优地被植物的引种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多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引入成都市的43种地被植物作了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可作为新优地被植物在成都地区大量繁殖推广应用的佛甲草、垂盆草、无毛紫露草、金娃娃萱草、火炬花、虎耳草、花脸细辛、三叶赤楠、葱兰等31种,可作为一般地被植物推广应用的8种。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示范性地成片种植其中一些地被植物,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提出了更好更快地开发利用地被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木荷是一种亚热带树种,为了充分地了解木荷,从木荷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和栽培方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茄子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古印度为最早的驯化地。茄子是喜温作物,遇霜冻枯死。茄子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各地均有栽培。在沈阳地区主要以绿茄和紫黑长茄为主,栽培形式主要有春、秋棚,冬季日光温室栽培等。近年来,茄子栽培面积尤其是绿色食品茄子的栽培面积扩大的更迅速。结合辽中县地区的茄子栽培生产技术,总结出绿色食品茄子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建设生态化中国脚步的加快,我国果树栽培在迎来光明发展前景的同时,面临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挑战。为了在提升果树栽培效益和收入的同时更好地解决果树栽培中新出现的问题,从目前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果树栽培技术、措施以及解决栽培问题的一些对策展开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草木樨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木樨又名马苜蓿、马钱子、甜车前、嗅三叶等,在我国西北、东北、长江流域和苏北沿海一带盐硷地上到处均有生长,但是大量的繁殖栽培还是解放以后。目前栽种的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以白花草木樨栽培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驯化是指经过人为干预技术对野生物种的某些可利用性状加以选择、修饰和利用的过程。驯化不仅会引起植物表型的变化,还会进一步导致植物根系形态结构以及相应根际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最终导致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本文综述了作物驯化过程对作物表型、根系形态及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作物驯化对根际微生物影响机制,并着重阐述了共生微生物包括丛枝菌根真菌以及根瘤菌与作物驯化的关系,为更好地利用作物野生近缘种的根际有益微生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沂蒙山地区引种驯化栽培11个树莓优良品种,通过初选和区域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沂蒙山区丰产栽培的树莓优良品种5个,分别为萨尼、米克、海尔特兹、克西拉诺和黑马克。  相似文献   

12.
从紫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在武陵山区开展紫山药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武陵山区气候特点适合紫山药生长,但要大面积栽培紫山药和取得高产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又叫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丛生灌木,具有耐旱、耐寒、耐涝、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等特点,是我国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原产地为河南省密县五指岭半山区,1996年引进在忻州市栽培,历经十余年的驯化培育、中试推广,引种获得成功。文章介绍了金银花的生态适应性、引种试验结果、栽培管理技术、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八月瓜的营养价值与栽培技术要点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月瓜自身含有较为丰富的成分,其中含有氨基酸、可溶性糖、脂肪等。八月瓜具有防癌以及抗癌的作用,因此八月瓜有着一定的前景。八月瓜是一种绿色水果,这种水果是原生态并且无污染的。在药用学名上被称为三叶木通,更是一种经济性植物,就整体而言将药用以及食用结合在一体。在食用性上,成熟的果实品尝起来有清香以及甘甜可口的味道,因此,经常会被山民采集。  相似文献   

15.
从紫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在武陵山区开展紫山药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武陵山区气候特点适合紫山药生长,但要大面积栽培紫山药和取得高产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充分发挥水稻的产量潜力和实现水分高效利用,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红莲优6号”为材料,比较了间歇灌溉(B)、半旱栽培(C)、干旱栽培(D)和淹水灌溉(A)方式下的水稻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田间灌水量的减少,水稻生育期延迟,生育期最长的干旱处理与淹水处理的全生育期天数相差长达13.5d。间歇灌溉水稻的最高分蘖期比淹水灌溉推迟5~7d。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的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大,叶片蒸腾速率较低,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半干旱栽培的水稻叶片蒸腾速率比净光合速率下降快,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干旱栽培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水分利用率低,后期叶片出现早衰。间歇灌溉与淹水灌溉的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但与半旱和干旱栽培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间隙灌溉比其他3种灌溉方式能更好地改善水稻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上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利用野生霞草资源历史悠久。霞草嫩芽可食用,其根制品山银柴胡可入药。以往,人工栽培只用其根入药,受消费量限制,难以形成规模;食用野生霞草嫩芽的,多为自采自食,很少进入消费市场。近10多年来,山东、江苏等地陆续在旱平地和温室人工栽培霞草,拓宽了食用嫩芽的消费市场,但在北方山地人工栽培霞草的却很少。山东莒南县对北方山地人工栽培霞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介绍了霞草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药用价值及其在北方山地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山西省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监测,探明了野生猕猴桃在沁水、阳城、夏县和沁源4县的分布种类和生境状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猕猴桃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野生资源驯化和人工培育新品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方式对菜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芹菜、西兰花、生菜和胡萝卜为供试作物,分析比较了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特别栽培和常规栽培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和特别栽培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常规栽培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和特别栽培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比常规栽培分别提高48.6%、42.9%和26.6%,并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在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和特别栽培下比常规栽培显著提高17.4% ~38.8%,且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下土壤转化酶活性比常规栽培有所提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影响作用的大小为有机栽培>安全环境质量栽培>特别栽培>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20.
董泽军 《南方农业》2007,1(4):49-50
抱子芥又称儿菜、娃娃菜,特点是茎和茎上功能叶的腋芽变态肥大呈肉质作为主要的食用部份,其质地柔嫩,鲜食清香略带甜味,是度春淡的最佳蔬菜作物之一。最早在四川、重庆栽培较广,现已扩大到浙江、湖北、湖南、上海等全国12个省市。许多地方引种栽培儿菜时,由于不了解儿菜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常出现先期抽薹、产量低等问题,本文介绍儿菜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