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探讨一种新的工作路径,即在“职业人”的培养视角下,制定“126”计划。该计划从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两个角度出发,展开六项具体措施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126”计划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助力学生早日成才圆梦,对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分享一条可参考的途径,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扭转由于“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导致的不利局面,培养满足工程教育认证需要及胜任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全面促进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王海平  金燕 《南方农机》2023,(7):159-163+170
【目的】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跨越高职和普通本科的联合培养模式,在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模式下,应达到出于高职而高于高职的目标,培养的技术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既要做到技术理论基础强,也要实现实践技能及应用能力强。【方法】课题组以“4+0”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模式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寻求该培养模式从试点探索到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结果】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发挥双方的办学优势,协调提升育人质量。【结论】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模式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中最新的培养模式,它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杰 《灌溉排水学报》2020,(2):I0006-I0007
随着现代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并赋予了新的要求。面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核心基地的专业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探索过程中有的高校将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互交叠,进行模式互补。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的专业性知识框架、专业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整体化教育体系。近年来,为有效推进高级农林教育技能和教学体系的综合性改革,我国许多农业类高校开启了“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一直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改革核心。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对高校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必修课程,食品基础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积累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然而,目前食品基础实验教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培养受到一定制约,有必要以学生为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及加强教学管理4个方面,对有效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思考与探索,实现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继续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将需要一大批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农业机械化拔尖人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出了一条面向农业机械拔尖人才的第1课堂与第2课堂联动培养模式。经过7年的努力实践和不断规范完善,该培养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拔尖班同学在科研和工作方面均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为了培养更优秀人才,不断对管理机制和教育模式进行探索改革,在这种新形式条件下,各高校推出一种新的导师制学生管理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文章主要针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是新型本科教育和新层次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校作为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其课程在开展时必须有机融合两者,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课题组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依托,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分析当前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并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实践,旨在为高校机械类专业或相近专业课程提供借鉴。教改结果表明:课题组以培养高级应用人才为出发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有较强的课程学习获得感,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其对知识点掌握牢固程度明显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吴金龙  杨秀芳  王伟 《南方农机》2023,(10):196-198
【目的】为了将高职劳动教育融入工科专业建设,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大学生,激发学生练就自身的实干能力及创新精神。【方法】课题组以工科专业建设发展为基石,提出了“强化意识树精神、立足专业融课程、创新引领强技能”的课程改革目标。结合城轨机电专业特点,对标“2+5”组合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扩充实践内容、培育劳动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在劳动教育与实践中树立“明德、慧智、健体、育美”的良好风尚。【结果】在探索劳动教育促进工科专业建设发展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谁负责”,解决了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不会干、不想干、不敢干、不去干”等问题。【结论】高职劳动教育融入工科专业建设的创新模式提升了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自我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孙环 《南方农机》2021,(8):161-162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基于“奔驰汽车电路和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探索高职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模式,深化育人方式,转变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养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加强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劳动精神、爱国情操、爱岗敬业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傅志强  高志强 《农业工程》2019,9(6):112-115
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通过遴选组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进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模式改革在学生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协同培养和“管理学+农学”双学位培养模式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X”证书是指一个学历证书和多个技能证书。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拥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出这类人才是教育机构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国家的政策制度下,教育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探索、研究,并不断完善有关培养高学历、多技能人才的教育体系,将这种新的教育体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培养出不仅拥有一定学历,而且擅长多种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扩大招生的形势下,对"应用型"电子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结合我院多年参加的各类竞赛的经验,分析了影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在培养计划指导下改革传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实践考评,提出了基础工艺和工程训练相结合的电子设计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能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扩招是实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助力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课题组结合广东省高职扩招的具体政策,指出涉农专业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学生管理服务工作难、教育教学工作新、保障高质量就业要求高等主要难题,进而对高职院校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信息化混合式教学,多模式、多类型开发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实践,聘请企业实战教师,组织开展“1+X”证书培训;建立完全学分制,实现校内、校外学习贯通;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多元考核方式;发挥行业办学自身优势,深入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任务单一、设计过程模板化、设计学时紧张、设计方法传统等问题,课题组结合专创融合的培养要求,开展了专创融合的“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在分析“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创业孵化等方面进行了“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专创融合的“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徐薇 《湖南农机》2016,(9):130-131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结合吉林省社会科学课题专项建设项目,对高职学生的“双创”人才培养衔接模式进行了总结、梳理,提出高职学生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式,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阐述了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园实训基地建设,为推进学生的“双创”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实施“三自”教育的主体力量,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协调者。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如何,对学风建设、学生各项工作开展的影响极大。本文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职院校"2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深入,作为"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学生工作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面临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进行以人为本、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高职院校"2 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任佑平 《南方农机》2019,(12):98-98
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重视践行校企合作育人,理实一体教学,知识与技能融合,手脑并用,专业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相结合。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构建“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两个三位一体,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弘扬工匠精神。其是我国制造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呼唤。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对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端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需紧密围绕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课”融通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技能竞赛来检验“课赛”融通成果,通过“课赛证”融通来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基于此,课题组在“岗课赛证”四方面融通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四位一体相融合的方式形成一个闭环式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学生“课程学习—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考证”的融通培养,提高学生具备的岗位所需技能,培养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