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理学视角看待乡村旅游与乡村农业的发展,可以为我国乡村发展策略调整提供更多的思路。基于此,从乡村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乡村旅游业与乡村农业的发展思路,指出目前乡村旅游的建设原则,论述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以提高旅游经济与农业发展的结合性,推动乡村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今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营山县兴云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了兴云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应用SWOT法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兴云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新多样旅游产品项目,助推特色商品销售;宣传多样化,提升知名度;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北京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在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旅游设施不完善、产品特色开发深度不够、缺乏乡土文化、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转型升级问题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推动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认真分析并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从乡村旅游设施、乡村旅游产品特色、乡村旅游文化和乡村旅游服务进行升级,坚持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在中国行政体系的末端——乡镇的表现。发展乡村旅游是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较好,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意义出发,分析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优势及瓶颈,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坚持‘四美’原则(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突出三个重点(优化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冯琦 《南方农业》2022,(7):199-201,205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近几年不断努力,用"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打造美丽乡村家园.以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为出发点,分析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对标找差,提出促进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化发展的对策:1)提升美丽乡村品牌,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努力打造智慧旅游系统;2)充分利用江北新区发展契机,促进基础设施更加...  相似文献   

7.
在提倡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生态景观融入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总结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以期为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响应号召,广西以乡村振兴基本要求为导向,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以广西北流市河村为例,从念好土地经、打好特色牌、改造村风貌及旅游兴乡村等方面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经验与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彩农业美丽田园是浙江省宁波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路径,也是宁波市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的关键旅游资源。经过两年建设,宁波市多彩农业美丽田园建设进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可持续性能力弱、与美丽乡村互动融合不紧密等难题。为此,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宁波市建设成效突出的示范基地作为案例开展分析,再从顶层设计规划,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秦安县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但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全县旅游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全县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富民产业发展、村风民风和谐"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结合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立足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服务内容,扎实有序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等成效,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借鉴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结合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旅游成为人们旅游的新方向,不仅改变了人们思想中的对乡村的传统认知,而且带给人们愉悦的精神享受,使人们以旅游方式体会风土人情、走进乡村.阐述乡村旅游概念及特征,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改革观念滞后、城乡统筹机制不完善、乡村居民主体地位不鲜明等问题,并提出发展创新改革观念、完善城乡统筹机制、突出...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华安县岭埔村的基本概况,从村庄环境、基础设施、休闲设施、森林景观、建筑景观以及村庄绿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构想,为将岭埔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出谋划策,为岭埔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樊忠涛 《南方农业》2015,(3):122-123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我国发展的一大重点,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并轨能够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流入更多的资金,助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基于此,以乡村旅游的功能和前景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城镇化视阈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1)示范点创建数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重庆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点2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最美休闲乡村7个、中国美丽田园14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9个、示范乡镇17个、示范点92个;建设配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部级美丽乡村36个、市级示范村38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8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游客是否参加乡村旅游的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将文旅融合,让农村的文化得以传承,才能助力"三农"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因此,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深度挖掘当地乡村文化资源,有效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高度和品位,促进多元、成体系的文化资源和要素有效且恰如其分地融入旅游产品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乡村地区也加快了建设速度。美丽乡村建设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具体体现。林业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发展中,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研究力度。但在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中,林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林业建设管理上的缺陷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林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极力推进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号召人们在持续改进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美丽乡村。基于此,从统筹规划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美丽乡村、强化后期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村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措施,共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农村地区越发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多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比较完善的理论,但是在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发展方面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产业体制方面的缺陷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主要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十分重要,不仅能实现乡村环境美化,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于此,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并根据甘肃省定西市实际情况,分别从村庄公共绿地、庭院、宅旁、乡村道路两旁和河道等不同绿地类型如何选择绿化树种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绿化效果,为推进定西市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具有特色的村庄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新华社重庆7月22日专电(记者周文冲):重庆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转型升级,到2020年建成1000个特色旅游村。根据这一意见,重庆将重点打造城郊风光乡村休闲、渝东北三峡风情乡村生态、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体验三条乡村旅游带,突出"山水重庆、美丽乡村"主题,打造"巴渝人家、梦里老家"品牌,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突出乡村旅游的绿色生态和乡土文化风貌。重庆市将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食品卫生、饮水、消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