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掌握华北地区典型水库于桥水库的鱼类组成现状及群落时空动态,为该类水体的生物操纵尤其是小型鱼类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于2020-2021年中4个季度在天津于桥水库选取7个区域,每个区域从沿岸带到敞水区布设4~5个采样点,涵盖主要生境类型,使用多网目刺网和地笼对各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采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分析.调查显示:本次共采集鱼类16 321尾,隶属3目9科26属29种;按相对重要性指数排序,全年优势种为似鱎、鲫、■和红鳍原鲌;秋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荇菜生境(H3)及穗状狐尾藻生境(H1)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他生境. PCoA及PERMANOVA检验显示各季节之间及生境之间的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MPER分析表明造成群落结构季节及生境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小型鱼类.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当前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小型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非鲫脂肪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尼罗非鲫>鲤>鳙>鲢;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鲢>鳙>尼罗非鲫>草鱼>鲤。结果表明:鱼类的食性与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相关。草鱼、鲢和鳙的肠脂肪酶活性,中肠略高于前肠和后肠;尼罗非鲫和鲤的肠脂肪酶活性由前往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长江口江心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于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共采集鱼类3 209尾,分属于9目13科36属46种,以鲤科淡水鱼类为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长蛇(Saurogobio dumeril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IRI均超过1 000,为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分析显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在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这两种鱼类种群规模扩大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会比生态位重叠低的更大;鲢、鳙与其他鱼类生态位重叠较低,在水库内受到的食物、空间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年度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5.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0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8, 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巢湖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按季节对巢湖河口区、近岸浅水区、敞水区共计9个样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5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63.5%。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类43种,洄游性鱼类大幅较少,增加了外来鱼类须鳗鰕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刀鲚(Coilia nas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为优势种,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重要种,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鳜(Siniperca chuatsi)等40种鱼类均为偶见种。不同样点的指示物种差异明显,季节间和样点间鱼类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结构较季节间更加离散。鱼类多样性较低,各样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56 ~ 1.09、0.25 ~ 0.57、1.45 ~ 3.82、0.19 ~ 0.32,2018年夏季各项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季节,杭埠河口、东湖浅水区域高于其它样点。研究结果补充了巢湖鱼类群落的基础数据,为巢湖鱼类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在空间上竞争的种间关系,明确主要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青狮潭水库的水环境治理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青狮潭水库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各种鱼类的重要程度,通过平均拥挤度(x*)、Shannon指数及Pianka指数分析主要鱼类的生态位宽度(Bij)和生态位重叠(Qij),并以冗余分析(RDA)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主要鱼类分别有16和13种,其中,丰水期以高体鳑鲏、、齐氏罗非鱼、斑鳜和尼罗罗非鱼为优势种,枯水期以鲫、马口鱼、高体鳑鲏、斑鳜和鲤为优势种。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主要鱼类的Bij范围是0.11~1.58和0.04~1.64,其中,广生态位种(Bij≥2.0)丰水期为齐氏罗非鱼、枯水期为,丰水期中生态位种(2.0>Bij≥1.0)有5种、枯水期有8种,丰水期窄生态位种(1.0>Bij>0)有10种、枯水期有4种。丰水期和枯水期主要鱼类的Qij差异明显,其中,丰水期Qij显著的种对有41对,占总种对数的34.17%,重叠程度相对较高;枯水期主要鱼类重叠程度较低,种对间Qij显著的只有19对,占总种对数的24.36%。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深和总磷是影响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生态位分化的直接因素,主要鱼类受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生态位分化现象。【结论】不同季节和空间下青狮潭水库不同食性鱼类的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杂食性鱼类的Bij都较大,即杂食性鱼类较其他食性鱼类占据更广的生态位,且杂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长宁河鱼类组成现状,为该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长宁河鱼类进行捕捞收集及访问调查。在3个采样河段共采集鱼类标本482尾,经鉴定为41种,隶属于4目9科,在标本数量上,鲤科鱼中鲫最多,占总数的13.48%。结合访问调查,长宁河历史上共有鱼类47种,隶属于4目11科。长宁河鱼类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同时发现了一种长宁河的入侵鱼类物种,经鉴定为河川沙塘鳢。结合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打击非法捕捞、增殖放流、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4个方面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运营管理模式、不同水库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的生化和物理特性差异。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法和组织学特性分析法,对上海三大饮用水源地青草沙、陈行、金泽水库2龄鳙肌肉的脂肪、蛋白、氨基酸、脂肪酸等生化特性和质构等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鳙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在18.11%~18.63%之间、粗灰分1.27%~1.34%之间,二者在三个水库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草沙水库鳙肌肉的pH值(6.45%)和水分(80.69%)含量显著高于陈行(6.27%、78.43%)、金泽水库(6.24%、79.28%)(P<0.05);金泽水库鳙的粗脂肪含量(0.76%)显著高于青草沙(0.29%)、陈行水库(0.28%)(P<0.05);三个水库鳙肌肉检出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均为17种,金泽水库(10.49%)鳙肌肉的总SFA含量显著高于青草沙 (8.46%)、陈行水库(9.30%)(P<0.05);质构指标除黏附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标如硬度、弹性、凝聚性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金泽水库鳙的肌细胞数量、长径显著低于青草沙、陈行水库(P<0.05)。研究表明,不同水库环境对鳙肌肉的蛋白、灰分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对脂肪含量、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影响差异显著,三个水库鳙肌肉均为优质蛋白源,陈行水库鳙肌肉的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西湖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2018年对钱塘江西湖段鱼类进行分季节采样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1种,隶属7目9科27属,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67.74%;按生态类群划分则以淡水定居性、中下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刀鲚(Coilia nas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与历史记录相比,鱼类资源衰退较为明显,仅江海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就减少了16种,且存在资源小型化、物种单一化的问题。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任意两年之间的鱼类物种组成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ABC曲线也显示2016和2018年鱼类群落较稳定而2017年处于受干扰状态。鲢、鲫和鳙为该江段目前最主要的鱼类资源,分别占渔获物总质量的49.65%、20.14%和16.19%,其中鲢和鳙完全依靠增殖放流补充。绝大多数钱塘江传统土著经济鱼类虽有长期增殖放流的补充,但未在该江段形成优势种群。鱼类多样性指数虽有一定的季节及年际波动,但其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则与鱼类自身生活习性及水域内水文地理特征均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建议对钱塘江河口段持续开展全面的鱼类群落及鱼类生境调查,为制定细化的鱼类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型水库不同蚌、鱼混养模式排放水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8年5月—11月,以不同蚌、鱼混养模式的6座小型水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水库排放水的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各水库中的pH差异不显著,变动范围为8.0~8.7;红旗水库中NO2-N含量显著低于横塘水库和七里垅水库(P〈0.05);后垄水库中NO3-N含量显著高于红旗水库和七里垅水库(P〈0.05);横塘水库中总氨氮(TAN)、无机氮(DIN)、总氮(TN)除与七里垅水库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高于其它水库(P〈0.05);横塘水库中PO4-P含量除与后垄、七里垅水库差异不显著外,显著高于其它水库(P〈0.05);横塘水库中总磷(TP)和CODMn含量除与后垄水库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高于其它水库(P〈0.05)。除此之外,其它水库间这些水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人工投饵型蚌、鱼养殖水库排放水中CODMn、TAN、TN和TP含量较施有机肥型蚌、鱼养殖水库分别下降40.9%、73.6%、42.0%和97.1%;水库排放水DIN中主要以TAN形态存在,而TN中主要以DIN形态存在;各水库排放水同一水质指标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鱼粉作为对照,用黄粉虫、蚕蛹干粉半量和全量替代鱼粉,配制5组等蛋白质水平(40%)的饲料,对黄颡鱼幼鱼进行36 d的饲养.结果表明:对照组幼鱼的增重率、蛋白质消化率和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粉虫和蚕蛹全量替代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半量替代组(P0.05);全黄粉虫组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率与2种半量替代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蚕蛹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替代组;除半量黄粉虫组幼鱼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全量替代组和半量蚕蛹组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机体含水率外,各替代组幼鱼机体的粗蛋白含量只有全蚕蛹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全蚕蛹组和半量蚕蛹组幼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半量黄粉虫组幼鱼的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3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幼鱼肝胰脏、胃、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均最高,除胃蛋白酶活性与半量黄粉虫组间的差异显著外(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与半量黄粉虫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2种全量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13.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分别于含45%和30%鱼粉的配方中配比上述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58.69±0.07)g的大口黑鲈53 d。结果显示:30%鱼粉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大米蛋白组(P0.05),而摄食量显著低于大米蛋白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鱼粉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玉米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对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可以使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由45%降至30%;去皮豆粕与玉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的替代效果优于去皮豆粕与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和有机硒对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初始体重(10.30±0.02)g的幼建鲤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以豆粕等氮替代饲料中鱼粉含量的0%(对照组,D1)、2%(D2)、4%(D3)的饲料,其中D2和D3添加300mg/kg的核苷酸和0.3mg/kg的有机硒,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结果表明,D2增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相对于D1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D3(P<0.05);采食量D2显著高于D1,D3最低(P<0.05)。D2的肝胰脏重显著高于D1(P<0.05),全肠重相对于D1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肠体指数、肠长、肠长指数与D1差异不显著(P>0.05)。D2的肠道淀粉酶、Na+,K+-ATP酶、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D1(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相对于D1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综上,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和有机硒能够促进幼建鲤的生长,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计了海带废渣添加量分别为0%、5%、10%、20%和30%等5种水平,粒度小于0.3mm的5种饲料,饲料中鱼粉添加量均为5%,实测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3.1%.结果表明,5%海带废渣饲料组的尼罗罗非鱼种(Oreochromisniloticus)增重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30%海带废渣饲料组(P<0.01),10%和20%海带废渣饲料组亦分别显著高于30%海带废渣饲料组(P<0.05),而5%-20%海带废渣饲料组间的增重效果无显著差异.5%海带废渣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最低,为2.10.氨基酸蓄积率和蛋白质效率(PER)亦以5%海带废渣饲料组为最高.饲料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与鱼体肌肉组织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微弱正相关,而与鱼体肌肉组织的氨基酸蓄积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螯合盐对罗非鱼鲤鱼的促长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罗非鱼、鲤鱼饲料中,分别添加氨基酸螯合盐添加剂和无机盐添加剂,对罗非鱼,鲤鱼分别进行了喂养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盐较无机盐具有显著促生长效果。罗非鱼添加螯合盐的两个试验组鱼的平均特定生长率分别比无机盐对照组提高89.25%和79.61%;鲤鱼螯合盐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特定生长率提高55.00%,方差分析表明,螯合盐添加剂与无机盐添加剂相比促生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尼罗罗非鱼性别相关基因Dmrt1的RACE扩增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研究Dmrt基因的进化、尼罗罗非鱼性别决定机制和功能提供资料。[方法]以尼罗罗非鱼精巢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PCR扩增和克隆其Dmrt保守区域,并采用3′RACE反应获得Dmrt1基因全序列。[结果]尼罗罗非鱼中Dmrt保守区域长度为158 bp。尼罗罗非鱼Dmrt1基因的DM-domain与奥利亚罗非鱼、虹鳟、青鱼将、新月鱼、人、小鼠中Dmrt1基因的DM-domain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中DMO基因的DM-domain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6%、87.9%、81.4%、82.1%、77.9%、77.1%、72.1%、72.1%,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9、7.8%、87.0%、87.0%、89.1%、89.1%、84.8%和84.8%。通过3′RACE反应,获得1 108 bpDmrt1的3′端序列。尼罗罗非鱼Dmrt1与奥利亚罗非鱼、虹鳟、青鱼将、新月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62.0%、41.0%和73.0%。[结论]Dmrt1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8.
分别测定了新疆红雁热电养鱼场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鲤鱼的鳃、肝、肾、肌肉等部位中铁、铜、锌、铅、镉、铬、镍、砷等重金属蓄积量。结果表明,藻类沉积的重金属是鱼体重金属蓄积的主要来源;重金属主要蓄积于三种鱼的鳃、肝、肾等器官组织,肌肉重金属蓄积量明显低于鳃、肝、肾部位的蓄积量;热带鱼种与鲤鱼重金属解毒机制差异明显,冬季鲤鱼内源性重金属解毒能力明显劣于热带鱼种罗非鱼和淡水白鲳,重金属向肌肉转运加快,是鲤鱼肌肉重金属蓄积量有所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虾青素有效添加量为130 mg/kg时,饲料蛋白水平(25.49%、30.84%、35.04%、40.68%、45.88%)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后,实验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高,与蛋白水平40.6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与此同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蛋白水平45.88%组。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的增重率(RWG)、特殊生长率(RSG)以及蛋白质效率(RPE)最高。蛋白水平对实验鱼溶菌酶(LZM)以及实验鱼肝胰脏(CAT)、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为45.88%时,SOD活力显著降低(P< 0.05)。上述研究说明,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g/kg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好效果的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提高饲料蛋白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虾青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