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可显著提高花鲈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螺旋藻可以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T3、T4和T5组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T4和T5组的红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4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和T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和T5组的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花鲈饲料中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4%~5%。  相似文献   

2.
刘晓蕊  马喜波  张南  李民  李科  焦思琦  王桂芹  孔祎頔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9-109609
(目的)本试验以泥鳅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对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无病无伤初始体重为(3.50±0.01 g/尾)的泥鳅,随机分为5组,在基础饲料投喂中分别添加0、200、400、600和800 mg/kg的绿原酸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饲养56 d 。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料中加入绿原酸可以显著增高泥鳅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 (P <0.05);且显著提高肝脏和肠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P <0.05)以及肝脏与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丙二醛(MDA)的生成被降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绿原酸浓度增加而提高,分别在400 mg/kg和6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升高,血清中AST、ALT活性均显著下降(P <0.05)。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逐渐下降,在浓度400 mg/kg时达到最低值;血清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绿原酸浓度为400 mg/kg和600 mg/kg时达到峰值含量;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升高(P <0.05),在浓度为600 mg/kg时达到最大;血清中溶菌酶(LYS)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浓度为400 mg/kg时含量为最大值。(结论)结果表明,在饲料当中添加400~600 mg/kg绿原酸可显著提高泥鳅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P <0.05),增强泥鳅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树威  鲁康乐  宋凯  王玲  张春晓 《水产学报》2017,41(12):1908-1918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羟基蛋氨酸钙(MHA)与DL-蛋氨酸(DLM)对花鲈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比较两种外源蛋氨酸的生物效价及在饲料中适宜的蛋氨酸添加水平。饲料中添加外源蛋氨酸有效含量为0%、0.2%、0.4%、0.6%、0.8%的MHA或DLM,配制9种实验饲料(对照组、MHA 0.2、MHA 0.4、MHA 0.6、MHA 0.8、DLM 0.2、DLM 0.4、DLM 0.6和DLM 0.8)。用该9种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67±0.05)g的花鲈8周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蛋氨酸形式与水平均显著影响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增加,鱼体增重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蛋氨酸添加量为0.6%时达到最大值;此外,羟基蛋氨酸钙组鱼体增重率均高于同水平DL-蛋氨酸组。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饲料系数与鱼体组成,饲料系数与鱼体粗脂肪含量随蛋氨酸水平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粗蛋白与此相反,水分与灰分则差异不显著。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对照组相比呈升高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与之相反。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降低的趋势。蛋氨酸添加组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肠道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0.6%添加量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饲料添加外源蛋氨酸会显著促进花鲈的生长,其中添加0.6%水平的蛋氨酸,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对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蛋氨酸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花鲈饲料适宜的蛋氨酸水平为1.57%;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羟基蛋氨酸钙的生物学效价为DL-蛋氨酸的134.15%;添加外源蛋氨酸可以提高花鲈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利于鱼体的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4.
向枭  曾本和  周兴华  陈建  王文娟 《水产学报》2018,42(12):1927-1939
为探索不同脂肪条件下添加牛磺酸对幼鲤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胰脏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在脂肪水平为4.65%和10.22%(高脂水平)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400、800和1 600 mg/kg的牛磺酸,配制成8种等氮等能实验饲料。以720尾初始体质量为(1.17±0.01)g的健康幼鲤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投喂8种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56 d。结果发现,未添加牛磺酸时,4.65%脂肪组幼鲤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10.22%脂肪组,而FCR显著低于10.22%脂肪组。添加牛磺酸后,4.65%和10.22%脂肪组中幼鲤的WGR、SGR和PER均显著提高,FCR显著降低;且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提高,幼鲤WGR、SGR和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800 mg/kg时最大;FCR则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800 mg/kg时最小;牛磺酸添加量大于800 mg/kg时,10.22%脂肪组幼鲤WGR、SGR和PER显著高4.65%脂肪组,而FCR则显著低于4.65%脂肪组。幼鲤肝胰脏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升高而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在4.65%脂肪组中差异不明显,而10.22%脂肪组中差异显著,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提高,幼鲤的肥满度均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HSI、VSI则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幼鲤体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幼鲤肝胰脏中SOD、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SOD、CAT活性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800 mg/kg时最强;而MDA含量则呈降低的变化趋势,且MDA均在牛磺酸添加量为1 600 mg/kg时最低。研究表明,添加800~1 600 mg/kg牛磺酸可显著提高幼鲤对饲料脂肪的利用率,促进其生长,减少体内的脂肪沉积,改善肌肉品质,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晓蕊  马喜波  张南  李民  李科  焦思琦  王桂芹  孔祎頔 《水产学报》2023,138(10):109609-1-109609-14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对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无病无伤初始体重为 (3.50±0.01) g的泥鳅,随机分为5组,在基础饲料投喂中分别添加0、200、400、600和800 mg/kg的绿原酸实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饲养56 d。饲养实验结束后,测定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料中加入绿原酸可以显著增高泥鳅的终末体重 (FBW)、增重率 (WGR)和特定生长率 (SGR) (P < 0.05);且显著提高肝脏和肠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肝脏与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 (T-AOC)、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 (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活性,丙二醛 (MDA)的生成被降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随绿原酸浓度增加而提高,分别在400和6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升高,血清中AST、ALT活性均显著下降。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逐渐下降,在浓度400 mg/kg时达到最低值;血清补体3 (C3)和补体4 (C4)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绿原酸浓度为400和600 mg/kg时达到峰值含量;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显著升高,在浓度为600 mg/kg时达到最大;血清中溶菌酶 (LYS)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浓度为400时含量为最大值。研究表明,在饲料当中添加400~600 mg/kg绿原酸可显著提高泥鳅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增强泥鳅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鱼油与豆油等比例混合作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分别为3.01%、5.12%、7.14%、9.35%和11.64%的5种等氮膨化实验饲料,将270尾匙吻鲟[初始体质量(81.38±0.14)g]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在室外养殖系统微流水养殖56 d。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实验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及肥满度(CF)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确定,当SG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7.88%;当PER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47%;②实验鱼肌肉、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上升,11.64%组显著高于3.01%、5.12%和7.14%组,全鱼及肌肉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3.0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7.14%、9.35%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③实验鱼肌肉和肝脏主要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升高,n-3/n-6降低,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而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n-9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中,组间n-3高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n-3 PUFA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④7.14%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9.35%组,肝脏淀粉酶活性在脂肪水平7.14%以上组趋于稳定,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⑤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浓度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上升趋势,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11.64%组显著高于3.01%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未受到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⑥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回归分析得出当SOD活性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9.69%;但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肝脏SOD活性11.64%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GSH-Px活性9.35%组显著高于3.01%、5.12%、7.14%组,与11.64%组没有显著性差异,GSH、MDA含量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饲喂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实验鱼生长、饲料利用率、鱼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鱼体健康等方面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本实验条件下,匙吻鲟适宜脂肪水平为7.88%~9.69%。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探讨了鸡内金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PEGG)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生长、消化、肠抗氧化能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为PEGG在尖吻鲈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在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5(低...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基础饲料组[含30%鱼粉蛋白(FM)]为对照组,用鱼蛋白水解物(FPH)、猪血蛋白水解物(PBPH)、酵母蛋白水解物(YPH)和豆粕蛋白水解物(SPH)分别替代配方中1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8周,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水解物对花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存活率在97.78%-98.89%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PH组与FM组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饲料效率高于FM组、PBPH组和YPH组(P>0.05),且显著高于SPH组(P<0.05);各实验处理组鲈鱼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FPH组蛋白效率比显著高于FM组、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FM组和YPH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饲料中添加FPH和YPH会显著增加花鲈肝脏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FM组、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的花鲈鱼体粗蛋白含量高于FM组和YPH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FPH组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综上所述,4种不同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后投喂花鲈幼鱼,鱼蛋白水解物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蛋白水解物、猪血蛋白水解物和豆粕蛋白水解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配制6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添加1 gkg-1、2 gkg-1、3 gkg-1、4 gkg-1和5 gkg-1的海洋红酵母组,投喂初始均质量为(5.220.01) g的尼罗罗非鱼,实验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 gkg-1和4 gkg-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1 gkg-1、3 gkg -1和5 gkg-1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 gkg-1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1 gkg-1和2 gkg-1组(P0.05),1 gkg-1、3 gkg-1和5 gkg-1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 gkg-1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 gkg-1、4 gkg-1和5 gkg-1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2 gkg-1和3 gkg-1组前肠和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溶菌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尼罗罗非鱼幼鱼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得出,海洋红酵母在罗非鱼饲料中的建议添加量为2~3 gkg-1。  相似文献   

10.
以初均重为(5.80±0.07)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消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复合蛋白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用这5种饲料投喂花鲈70 d;养殖实验期间水温为(29.5±1.5)℃,盐度为29±1,溶解氧≥6.5 mg/L。养殖实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替代组花鲈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花鲈增重率(WGR)、存活率(SR)、饲料效率(FE)以及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下降(P<0.05),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及饲料干物质、粗蛋白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皆显著降低(P<0.05),且花鲈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出现损伤,肠道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表达量升高,抗炎因子基因IL-4、IL-10表达量相应降低。研究表明,复合蛋白替代花鲈饲料中鱼粉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C(Vc)对急性降温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免疫、抗氧化及抗应激的影响,以含有不同水平Vc(6.85、46.90、88.24、167.43、329.21和658.69mg/kg)的饲料饲养花鲈56d后,进行急性降温(从33℃C水体转入27℃水体)处理24h和48h.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30%鱼粉组为对照组(A0),大豆小肽蛋白分别替代17%、33%和50%的鱼粉作为实验组(A17、A33和A50),配制4种等氮配合饲料.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30尾平均体重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的亚麻酸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 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均体质量为(0.380.10)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配6组,每组3个平行,每 个平行20尾鱼。配制6种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59%、1.10%、1.60%、2.10%和2.50%的实验饲料饲喂卵形鲳鲹,每天饲喂2次,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喂含0.59%和1.10%亚麻酸饲料的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1%组和2.5%组。亚麻酸水平显著影响了实验鱼的肝体比、脏体比、腹脂率、肥满度及其成活率。0.59%组实验鱼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0.13%组和2.50%组。1.10%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饲料中亚麻酸含量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卵形鲳鲹幼鱼对亚麻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干质量的1.04%。  相似文献   

14.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花鲈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monolaurate,GML)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脂质代谢的影响,文章通过基础饲料拌喂0 mg·kg?1(对照组)、1000 mg·kg?1(低剂量组)、2000 mg·kg?1(中剂量组)和4000 mg·kg?1(高剂量组)的GML,养殖均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环境胁迫对许氏平鲉和花鲈血糖、血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运输、温度和空气暴露胁迫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60min长途运输使许氏平鲉和花鲈的血糖含量都有所上升,其中许氏平鲉的血糖含量在运输后24h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花鲈的血糖水平在168h后可恢复到稳定状态。季节温度变化是引起春冬两季许氏平鲉血糖水平在经运输胁迫后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春季(4月)经运输胁迫后鱼体血糖含量约为冬季(11月)的1.4倍。在温度梯度实验中,设定不同温度组(10℃、15℃、20℃、23.5℃、26℃)检测许氏平鲉血糖和血沉降的变化,血糖值出现峰值,而血沉降则随温度升高一直表现出上升趋势。在温度梯度实验基础上进行的空气暴露实验中,各胁迫组的血糖含量升高,血沉降轻微降低但整体变化趋势与温度梯度实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胡颂钦  穆俏俏  林艳  缪凌鸿  刘波  董在杰 《水产学报》2023,47(6):069612-06961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5±1.0)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配制了茶多酚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00、3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团头鲂幼鱼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肠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摄食300 mg/kg茶多酚组的增重率(WGR)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低添加量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500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了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血浆葡萄糖(GLU)含量,且300和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团头鲂肝肠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无添加组。100和300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肠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养殖实验结束后,通过腹腔注射浓度为50%的四氯化碳(CCl4)溶液诱导...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硒的添加水平对鲈鱼生长性能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硒至0.0 mg.kg-1、0.2 mg.kg-1、0.4 mg.kg-1、0.6 mg.kg-1、0.8 mg.kg-1和1.0 mg.kg-1,分别饲喂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10周,观察其对鲈鱼生长性能、肝脏及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GR)、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实验鲈鱼初始体质量为(26.5±1.02)g,实验结束后饥饿24 h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GR的最大值及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硒水平0.4 mg.kg-1饲料组,该组鱼体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硒水平为0~0.4 mg.kg-1饲料组鲈鱼的肝脏、血清中GSH-Px活性随着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硒水平为0.4 mg.kg-1时达到最高,当硒的添加水平继续提高到0.8~1.0 mg.kg-1时,鲈鱼的肝脏、血清中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GR活性在饲料硒水平达到0.4 mg.kg-1时达到最高值,饲料硒水平为0.6 mg.kg-1时,GR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建议鲈鱼饲料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