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品牌是带动整合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抓手.本文概括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困局所在,提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由"政府主导"和"企业主营"相互协力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应以省市农业服务品牌为面,省市大单品品牌为线,一县一业品牌为点,点线面结合,实现三极联动;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战略要寻根,铸就品牌要...  相似文献   

2.
会展是一种具有极强集聚与延展效应的现代服务业,服务涉及三大产业的各个环节,"会展+"模式延展至各行各业。同样,会展嫁接农业实施"会展+农业"模式,可通过展陈、宣讲、交互体验、产销宣言合作开拓农业市场,促进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基于此,结合当前国家关于农业发展政策与浙江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分析区域(浙江省)农业会展的发展现状,分析农业会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区域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着力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整合农业资源的方式促农村经济由数量型、传统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基于此,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概念特点、形成机理、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为农产品区域品牌进一步价值提升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大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一县一特"品牌、"两品一标"建设、"小而美"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农业品牌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湖南品牌建设成效突出。"湘赣红"品牌首期授权57个农业企业使用,授权产品涵盖茶叶、茶油、蔬菜、水果、粮食、畜牧、中药材、加工制品等8个品类80个单品,其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达到28个;"湖南红茶"市场不断扩大,2020年产量达到7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已授牌66家企业,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安化黑茶"品牌估价32.99亿元,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品牌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当前,应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以农业品牌化助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乡村振兴。基于此,分析元谋县推进农业品牌化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8年,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市农业农村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为统揽,紧紧围绕当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创建了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伴随该品牌计划创建实施,2020年重庆市农学会启动了"巴味渝珍"农产品效益动态监测项目,对全市加入"巴味渝珍"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巴味渝珍"品牌创立以来,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巴味渝珍"公用品牌的政府公信力逐渐转化为品牌价值,最终实现品牌溢价。"巴味渝珍"公用品牌已成为产业兴农、品牌强农、促推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也是助力重庆农产品走出价值洼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和创新举措。农产品的形象符号设计作为品牌建设的视觉载体,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特征和内涵。基于此,通过分析"井冈山"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障碍因素,提出"井冈山"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符号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井冈山"区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符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品牌培育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关键.本文对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打造农业品牌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下,四川省加快农业转型的步伐,有利于帮助四川省在全面脱贫后的"过渡期"站稳脚跟。通过对四川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促进四川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原则出发,阐述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策略,并从不同角度对品牌建设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紧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及消费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然而在农业生产环节、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全、不规范、不到位引发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菜贱伤农等事件.严重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还是要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品牌是一种信誉、效应和力量,没有品牌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放大品牌效应,探索"柞水木耳"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介绍了"柞水木耳"品牌发展现状及建设模式,并针对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效率不高、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单品,推动木耳产业标准化、市场化、融合化、持续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何让农产品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价值,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创建农产品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农民收入已经在重庆潼南区部分地区开始运作。基于此,结合重庆潼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浅谈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见解,希望能为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按照"主攻流通与主打品牌"的工作思路,将全面推进"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作为农业发展理念提高和品牌建设的着力点。基于此,结合当前大姚县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品牌创建困境进行探讨,提出了促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经过了多年的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众多区域公共品牌,但农产品商业性的品牌发展一直很缓慢。由于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差异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一致,严重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发展。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深入,为生鲜农产品品牌发展增加了动力。基于此,结合河南省生鲜品牌发展和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因子分析对生鲜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并从物流体系、产品标准化和电商模式这三个方面探讨了保证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电商背景下河南省生鲜农产品牌发展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16.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培育工作意义重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围绕标准化生产、监管能力提升、执法水平提高、检测手段优化、品牌效益彰显等重点内容概述阆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开展情况,旨在总结提炼,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品牌培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自重庆市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共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后,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狠抓重点、增添措施,加速推进品牌农产品上京东。一是邀请京东集团蓝烨副总裁一行来渝举行专题会谈,共同确定按照"10+10+N"模式,通过京东自营、品牌企业开店及开办重庆特产馆等方式,开展百亿品牌农产品上京东行动,拓宽销路、塑造品牌,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8.
发挥农产品的品牌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持,更是落实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兰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特色优势农产品兰州百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兰州百合发展的短板,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强化品牌兴农发展策略;加强育种科研,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园区,发挥品牌资源集群效应;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提升网络品牌引导力,加强品牌宣传力度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重庆市正在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品牌是指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识别其农产品或农业服务项目,并使之与其它同类和类似农产品或农业服务项目区别开来所使用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记。农业集群品牌是指产业在一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重庆市正在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品牌是指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识别其农产品或农业服务项目,并使之与其它同类和类似农产品或农业服务项目区别开来所使用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记。农业集群品牌是指产业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