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低盐度(0.6~0.8 g/L)条件下初始体质量为(0.38±0.004)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亮氨酸需求量,以鱼粉、花生麸和L-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含粗蛋白400 g/kg的6种等氮饲料,标记为L7~L12组,各组亮氨酸水平分别为15.95、17.95、19.95、21.95、23.95和25.95 g/kg(饲料干物质).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进行56 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增重率随饲料亮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亮氨酸水平达到23.95 g/kg(L11组)时,增重率达到最高值(1143.11±36.40)%,显著高于L7组(P<0.05);亮氨酸水平继续提高,增重率变化不显著(P>0.05).幼虾的蛋白质效率、全虾体蛋白沉积率和血淋巴总蛋白随着饲料亮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最高值出现在L11组,并显著高于L7组(P<0.05).各实验组饵料系数、血淋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尿素氮含量则呈现降低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L11组,且显著低于L7组(P<0.05).以增重率为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可知,低盐度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幼虾的亮氨酸最适需要量为24.80 g/kg饲料,即61.99 g/kg饲料蛋白.  相似文献   

2.
盐度和营养对凡纳滨对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2.01±0.02)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实验周期30 d,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5×3析因设计,盐度梯度设置为6、12、18、24、30五个水平,饲料蛋白水平梯度设置为30%、36%、42%三个水平。结果表明:(1) 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呈现出随盐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盐度为6时蜕壳相对增重率为最高。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实验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虾的特定生长率随盐度升高而上升,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特定生长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特定生长率影响差异不显著。(2) 实验对虾的蜕壳频率,在低盐度水平下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盐度18时蜕壳频率达到最高,之后随盐度的升高蜕壳频率下降,差异不显著。各盐度水平下,以中等蛋白质水平饲料组(36%)对虾蜕壳频率较高。方差分析表明,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蜕壳频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蜕壳频率影响差异不显著。(3) 对虾蜕壳间期随盐度升高呈先延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盐度对对虾蜕壳间期影响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水平单因子以及它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对虾蜕壳间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盐度(0·5、5、10、15、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初始湿重0·776~0.781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1)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饲料转换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最高,而存活率以35盐度最高;(2)在0.5盐度下,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4.
低盐度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查广才 《水产学报》2006,30(4):489-495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最适水温、溶氧、pH及低盐度(2~6)养殖环境的生长特性及规律。实验结果,低盐度养殖健康对虾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1.398 mm·d-1和0.169 g·d-1,对虾前期体长呈线性生长,中后期体重呈加速增长。非线性拟合结果,对虾体长生长为二次曲线,符合Quadratic模型,体重增长为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生长观测值与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典型体长和体重生长模型为L=7.843+2.297t-0.0105t2W=16.541+(-0.621-16.541)/(1+e(t-54.809)/15.456)。低盐度养殖,对虾体长与体重呈立方关系,符合幂指数模型W=aLba值范围4.9~9.0×10-6b值范围2.9495~3.0716,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典型幂指数模型为W=4.9×10-6L3.0716。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体质量为 (1.35±0.37) g的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幼虾开展了盐度 (2、4、8、12、16) 和钠离子/钾离子 (Na+/K+) (27、50、75、100、125、150) 双因素胁迫实验,分析其对凡纳滨对虾的72 h成活率及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a+/K+大于75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盐度大于8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随Na+/K+的降低而升高。在Na+/K+为27~75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大于66.67%。Na+/K+为100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在盐度12和16下的半致死时间 (LT50) 分别为69.78和60.15 h。Na+/K+为125条件下,盐度8、12和16下的LT50分别为76.23、62.61和49.10 h。Na+/K+为150条件下,盐度4、8、12和16下的LT50分别为87.24、68.65、59.4和39.95 h。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Na+/K+、盐度与凡纳滨对虾幼虾第72小时的成活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组织切片显示,当盐度大于8时,高Na+/K+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空泡化或自溶,组织细胞间隙变大、解体,且组织结构损伤程度随盐度的上升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准确估计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改良潜力,是制定育种方案、进行选择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研究对100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15000尾仔虾个体进行淡化和低盐养殖实验,分析了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的差异,并进一步估计存活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2个阶段存活率范围分别为19.3%~100.00%和11.86%~99.22%,平均存活率分别为66.7%和67.5%。家系幼虾期总体存活率为6.67%~90.67%,平均存活率为46.91%。统计分析显示,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存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61(P0.01),呈中度正相关(0.3r0.8)。利用加性效应(A)和加性+共同环境效应(A+C)模型分别估计了淡化、低盐度养殖以及合并2个阶段存活性状转换后的遗传力。基于A模型,淡化阶段、养殖阶段和合并2个阶段存活性状转换后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41和0.53,与0相比,估计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z2.58);基于A+C模型,3个阶段遗传力转换后估计值分别为0.06、0.05和0.07,与0相比,估计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z1.96)。基于A模型和A+C模型,获得的2个阶段间家系存活性状育种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09和0.48±0.09。由于半同胞家系比例仅为47%,家系单独在网箱中测试,家系遗传效应与共同环境效应部分混淆,因此,基于A模型获得的遗传力估计值偏高,基于A+C模型获得的遗传力估计值偏低。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选择育种,可以改良凡纳滨对虾幼虾淡化和低盐度养殖存活性能。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逐渐升高盐度的方法,分别测定盐度为0、10、20、30和40时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FAA)的含量,实验周期40 h。结果表明:在盐度0~40时,总游离氨基酸(TOF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鲜味氨基酸(TAA)的含量都随盐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特别是当盐度从20增加到30时,肌肉中TOFAA、EAA、NEAA和TAA含量的增高幅度最明显。在凡纳滨对虾肌肉FAA中,含量最高的是甘氨酸(Gly),其次是脯氨酸(Pro)、精氨酸(Arg)和丙氨酸(Ala)。在盐度为0~40范围内,肌肉中主要的渗透压调节因子是甘氨酸(Gly)、脯氨酸(Pro)、精氨酸(Arg)、丙氨酸(Ala)和牛磺酸(Tau);而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缬氨酸(Val)、甲硫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和酪氨酸(Tyr)的含量在各盐度组未呈现显著变化(P0.05)。在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出售前的40 h,通过提高水体盐度来提高凡纳滨对虾肉质的鲜味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高温对凡纳滨对虾幼虾遗传变异的影响,自2018年由国外引进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EGDB、PRMA、API、SIS)构建的育种群中随机选取40个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随机取100尾个体,分成2份放入指定的试验桶中,共计4000尾仔虾,采用水浴加热法,对试验桶进行升温并记录其相应的存活时间及温度,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对其耐高温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评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仔虾各家系的耐热性为782.64~2074.33℃?h,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家系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家系间耐热性值的变异系数为10%~68%;当水温由28℃升至40℃时,各家系的累计存活率为58%~99%;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结合系谱信息,获得凡纳滨对虾幼虾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0.22±0.05,属于中等遗传力。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幼虾耐高温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遗传改良的潜力较大。本试验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夏季高温养殖和耐高温品系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度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突变组(30~27、30~24、30~21、30~18和30~15)血细胞内O2-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酚氧化酶(PO)活力升高,盐度突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突变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对照组显著高于盐度突变组(P<0.05)。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进口凡纳滨对虾所产的受精卵为材料,在相同孵化水温(29.5℃)、不同盐度(20、25、30、35、40)、不同pH值(7.0、7.5、8.0、8.5、9.0)及不同碱度(2.23 mmol/L、2.79 mmol/L、3.35 mmol/L、3.90mmol/L、4.46 mmol/L)条件下,进行凡纳滨对虾受精卵的孵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率的孵化率与盐度呈密切相关,以海水盐度为30的孵化效果最佳,平均孵化率达到87.7%,盐度低至20或高至40时均不能孵化出无节幼体;凡纳滨对虾受精卵的孵化效果与海水的pH值密切相关,微碱性的海水有利于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孵化率表现较佳,其中以海水pH值8.0的孵化效果最佳,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5.85%,海水pH值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受精卵的孵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受精卵的孵化效果与海水碱度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2.23~4.46 mmol/L的碱度范围内,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介于85.35%到85.95%之间,各碱度梯度组之间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道菌群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早期阶段是病害易感阶段,而消化道菌群结构与对虾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探讨幼虾的消化道菌群尤其是弧菌类细菌与对虾发病的关系对病害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健康和患病幼虾的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并基于纯培养和16S r DNA,rec A和pyr 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幼虾消化道中弧菌的主要种类组成。结果发现,健康幼虾消化道中α-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丰度较高,而患病幼虾中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β-变形菌纲较高,其中放线菌门丰度差异显著。基于科水平的响应比分析,发现患病幼虾消化道中动性球菌科和噬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降低,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升高。相似度分析发现,驱动群落变异的OTU主要来源于弧菌属、海洋杆状菌属、冷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以及未分类至属的红杆菌科和微杆菌科。健康幼虾消化道弧菌组成以锡那罗亚州弧菌为主,而患病幼虾消化道弧菌组成以坎氏弧菌为主。尽管健康和患病幼虾消化道内细菌群落结构整体差异不显著,但一些重要类群丰度变化显著,其特征与已知的生态功能一致。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蛋白质含量为20.61%、30.52%、40.43%和50.34%的4种饵料(分别为CP20、CP30、CP40和CP50),研究饵料蛋白质含量对不同盐度下(分别为低盐度LS 2、中盐度MS 22和高盐度HS 32)凡纳滨对虾[(0.0144±0.0047)g]生长、成活及体成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组对虾的肝胰腺指数(HIS)和肥满度(CF),试验为期8周.结果显示:(1)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肥满度和灰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肝体指数、体粗蛋白、体粗脂肪和水分无显著影响(P0.05),中盐度组对虾各指标均最高,其次为高盐度组,低盐度组最低;中、高盐度组对虾的增重率、特殊体重(长)增长率均显著高于低盐度组对虾(P<0.05),而中、高盐度组对虾的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饵料蛋白质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的各生长指标和体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其它各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各盐度下,对虾生长和体粗蛋白含量均随饵料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升高,投喂CP20的对虾组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均先随饵料蛋白质含量升高至40.43%而升高,然后稍有下降;饵料蛋白质含量对各盐度下对虾成活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饵料蛋白质含量,除对体灰分含量存着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外(P<0.05),对其它体生化成份含量、生长及体形态指标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4)饲料蛋白质含量明显影响了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组织结构,投喂CP30和CP40饵料的对虾肝小体基膜完整,投喂CP40对虾的肝小体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存储细胞(R细胞);而投喂CP20饵料的对虾肝小体分布松散,R细胞数量较小,并且部分肝小体基膜破损;而投喂CP50饵料的对虾的肝小体排列紧密,且B细胞内出现大量内容物质.结果提示,提高饵料蛋白质含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对虾的生长速度和增加肥满度,但是并不能提高低盐底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不适宜,尤其是含量过低,会导致对虾肝胰腺的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温度、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精荚再生和精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路 《水产学报》2006,30(1):63-68
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精荚再生和精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称量精荚以及采用染色或显微镜观察养殖在不同温、盐度条件下的雄虾的精子数量和正常率来评价精子质量。结果表明:随着实验养殖时间的延长和精荚再生次数的增加,26℃组的精子质量明显好于22℃组和30℃组,30℃组的活精子数由第1次再生的14.0×106个下降到4.3×106个,畸形精子百分率由6.1%增加到56.6%。温度越高,蜕皮周期越短,精荚再生时间也越短,但精子质量下降也很迅速。盐度30组的精荚重量显著高于盐度5组和15组,但盐度15的精子总数和活精子数却显著高于盐度5组和30组,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盐度的畸形精子百分率都有所增加,其中盐度5组增加得最快。  相似文献   

15.

以在盐度2~3条件下养殖至9月龄的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成虾为材料, 研究低盐度养殖对虾在不同盐度驯养条件下的繁殖性能, 以期为利用低盐度养殖对虾培育亲虾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盐度梯度设置为18152330。雌虾经剪切单侧眼柄后进行促熟培育, 促熟期间的雄虾养殖水温控制在(27±0.5)℃, 雌虾水温控制在(28±0.5)℃。定期检查雌虾卵巢和雄虾精荚的发育情况, 采用精荚人工移植技术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培育的亲虾进行组合交配, 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 组织切片观察卵巢发育, 综合评价各实验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在实验盐度梯度范围内, 雌虾卵巢都可发育成熟; 盐度1组雌虾成熟比例仅10%, 且全部死亡; 盐度815下发育成熟的雌虾达70%, 可正常产卵, 但产出的卵子受精率较低, 不能孵化出无节幼体; 盐度2330下发育成熟的雌虾超过76%, 可正常产卵、孵化, 但孵化率较低。组织切片观察, 盐度8~30范围内各组雌虾卵巢发育无明显差异。在盐度8~30范围内, 凡纳滨对虾雄虾精巢都能够正常发育成熟, 但盐度3023实验组的雄虾精巢发育速度明显快于盐度158; 随着盐度的降低, 精荚发育成熟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延长; 所有盐度实验组的精荚被移植后都可与卵子受精并孵化出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16.
将体长为(3.59±0.26)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按1 800尾.m-3、1 500尾.m-3和1 200尾.m-3的密度分别饲养在注水0.3 m3的圆形玻璃纤维桶(容量为0.5 m3)中30 d,检测了基本水质因子、对虾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酚氧化酶(PO)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菌活力(Ua)、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体质量增长和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试验过程中水体理化因子均在适宜范围,各处理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对虾的PO活力、Ua和AKP活力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SOD活力则反之;对虾的体质量增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成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长〈4.8 cm或体质量〈1.2 g)在密度为1 200~1 800尾.m-3时,密度胁迫可明显影响其免疫指标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使用碘(I2)、二氧化氯(ClO2)、甲醛溶液(HCHO)和漂白粉[Ca(ClO)2]4种常用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海水处理后,研究了不同发育期育苗水体总菌和弧菌数量、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幼体成活率以及水体和幼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甲醛组水体的总菌数较低,且弧菌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凹土(0.0%、0.5%、1.0%、2.0%、4.0%和8.0%)对凡纳滨对虾(1.04~1.06 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购白海南某育苗场;实验采用单因子6水平设计,每个水族箱放养10尾对虾,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实验前停食24 h,称其初始体重.日投饵2次,过量投饵;投饵2.5 h后从每个水族箱收集残饵、粪便和虾壳.实验周期30 d.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s多重比较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凹土显著地影响对虾的特定生长率,而对存活率、摄食量、饲料系数和吸收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2.0%凹土水平,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0%凹土水平,但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总的看来,2.0%凹土添加组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其它处理,而摄食量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而不见正常柱状上皮细胞;肝胰腺有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病变,如腺管萎缩、崩解、坏死等。凡纳滨对虾患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变演变过程为:最初肠上皮基膜下出现一圈增生细胞,肠上皮柱状细胞脱离基膜;增生细胞持续增生增多,肠上皮崩解脱落至肠腔,增生细胞完全取代肠上皮;增生细胞不断增生,增生细胞层逐渐变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生细胞层近腔端的一圈增生细胞坏死,出现一圈棕黄色物质,最终坏死细胞连同棕黄色物质脱落至肠腔。脱落至肠腔的腺管细胞、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出体外即为肉眼可见的白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凹土(0.0%、0.5%、1.0%、2.0%、4.0%和8.0%)对凡纳滨对虾(1.04~1.06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购自海南某育苗场;实验采用单因子6水平设计,每个水族箱放养10尾对虾,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实验前停食24h,称其初始体重。日投饵2次,过量投饵;投饵2.5h后从每个水族箱收集残饵、粪便和虾壳。实验周期30d。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s多重比较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凹土显著地影响对虾的特定生长率,而对存活率、摄食量、饲料系数和吸收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2.0%凹土水平,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0%凹土水平,但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总的看来,2.0%凹土添加组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其它处理,而摄食量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