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黑河是流经我国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的国内第二大内陆河。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区域人口剧增,用水量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西、东居延海先后干涸,草原逐渐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国家实施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得到了全流域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响应,特别是地处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牺牲局部利益,在国家投资支持下,全力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本文立足全流域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从黑河水资源分配的历史和现实、黑河流域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及后果、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成效、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政策取向等方面,对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持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5.
湖南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湖南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毁林开荒、水旱灾害、岩溶破坏、水质污染等已引起严重后果;介绍了封山育林、兴修水利、减少农药用量、合理开采和限期治理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五华县经过20年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51.47 km2,其中造林31 650 hm2,种草5 880hm2;治理崩岗19 556处;实施生态修复94 930 hm2。综合治理使全县生态环境大改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35.6%提高到78%,区域小气候明显改善,林草地0~40 cm土层平均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含量分别比裸露地提高179%、46%、92%和25%,调节了洪水,年输沙模数由4 470 t/km2下降到990 t/km2,治理区河床下降了0.36~1.68 m,洪涝灾害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8.
9.
山西绛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绛县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山西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但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水资源贫乏、草地退化沙化等。作者指出,只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关系,搞覆盖农业,加强科技、立法、全面管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尤其是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中游河道普遍超历史最高水位050~178m。其水位之高、历时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可谓百年不遇,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因洪灾直接损失1...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攸县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在调查采矿、选矿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危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攸县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一是历史欠账多,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公众参与程度低;三是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盲点多;四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地方政策法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于桥水库周边农村生态示范区建设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要分析于桥水库库周农村概况及污染物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于桥库区周边农村建立生态示范区对于桥水库水环境保护的意义,论述了于桥库区周边农村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了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利用青池三村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毛家峪生态旅游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辽河上游高寒漫甸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系统研究了西辽河上游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配置和营建技术,并对其防护效益进行了初步观测。该体系以乔、灌、草、带、网、片(块)相结合的农田牧场防护林为主体,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经济沟为补充,面积达4.68×104hm2,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1.8%增加到23.3%,虽然农防林护田增产的效益尚不明显,但退化草场的产草量、草种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成促进了区域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了辽河中下游及首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湖流域寺地处青藏高原祁连山东南,高寒干旱,四面环山,植被良好,历来是青海省的优良天然牧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张近代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致使本来就很弱的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风沙侵蚀加剧,水质污染,湖水下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生产力下降,名鸟岛,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7.
至 2 0 0 0年底止 ,山西省湫水河流域和永定河上游国家重点治理区 ,二期工程第二阶段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989km2 ,占规划治理任务的 75 %。治理中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以高标准的精品小流域建设为示范样板 ,辐射和带动全省小流域治理向纵深发展 ;组建专业队 ,实行招标制 ,确保了治理质量和效益。介绍了水保生态建设的特点和创新机制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19.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