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敏  陈伟强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490-495
基于农作物生产潜力研究基础,利用GIS建立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对玉米生长期所需有效光和辐射进行光、温、水、土逐级修正后,计算得出玉米的生产潜力,根据一定的谷草比折算出玉米的秸秆生产潜力,以2006年我国各省玉米种植面积最终得出我国玉米秸秆纤维的潜力产量。我国玉米秸秆纤维生产潜力在2447.832-14079.55 kg•hm2之间,本研究为将来可用于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的纤维素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比较了作物生产潜力常规研究方法与作物生长模拟研究方法的特点, 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介绍、模型验证和气候、土壤、作物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 应用DSSAT3中的CERES-玉米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22个地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 获得了各点6~15年玉米的产量潜力值, 并统计计算了研究时段内玉米生产潜力的平均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福建梨早期大量落叶诱因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早期大量落叶现象已成为制约福建梨产持续丰产优质高效的瓶颈。本文综合实际调查与资料查阅认为,生态环境不适、品种遗传背景、病虫为害严重、气候条件异常、树体营养失衡、管理操作失当为其主要诱发因素,提出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选育推广耐高温高湿品种、稳定土壤水分状况、均衡土壤养分供给、改善树体营养状况、严防病虫害蔓延、改进管理操作技术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模型和GIS的棉花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引入知识模型概念,建立以棉花生产潜力知识模型为特征的知识系统,将知识工程和数据库有机结合,以 Mapinfo 5.5 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 MapBasic和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建立基于知识模型的棉花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实现棉花生产潜力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决策。应用本系统对江苏地区棉花生产潜力进行实例评价,并与实际单产相比较,进行单产潜力、潜力系数和总产潜力的对比分析,确定棉花生产地域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河南省棉花自然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基础,利用GIS建立了河南省棉花生产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机制法通过对光、温、水、土逐级衰减,计算了河南省各县市棉花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通过分级统计和制图,分析了河南省棉花生产潜力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光、温、水、土逐级衰减后,河南省棉花的自然生产潜力在160~3920 kg.hm-2之间,潜力开发优势为豫北>豫东>南阳盆地>豫西,本文结果对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翠霞 《种子科技》2022,(6):139-14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如何处置秸秆已经成为当前种植户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一些机械化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机械设备收获玉米秸秆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实现对秸秆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应用广泛的27份骨干亲本自交系的秸秆纤维成分研究,结果显示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CELLU)、半纤维素(HCELLU)和木质素(ADL)平均含量分别为47.657%、24.551%、21.096%、20.906%和3.776%;不同自交系间秸秆NDF、ADF、CELLU和ADL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HCELLU无显著差异性;各纤维组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不同年代间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NDF、ADF、CELLU、和HCELLU含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各组分含量较高;ADL含量在不同年代自交系秸秆中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张勇 《种子科技》2022,(9):43-45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已成为当下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大量玉米秸秆。玉米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玉米秸秆还田能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为切入点,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论述了玉米秸秆还田之后的综合效应,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朔州市朔城区是山西省玉米主产区,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在3.33×104hm2以上,秸秆总量30×104t以上。论述了朔城区玉米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免耕是保护性耕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们对抗旱防御技术需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综述了秸秆覆盖免耕的含义及对栽培玉米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AEz模型的广西甘蔗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1s)技术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域法(AEZ)对广西甘蔗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佑算口结果表明:广西甘蔗光合生产潜力均值为183.27t/hm2,理论值范围为169.03~201.33t/hm2,开发度均值为37.21%;光温生产潜力均值为175.51t/hm2,理论值范围为154.19~200.75t/hm2,光温生产潜力开发度均值为38.85%;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值范围为142.94~197.21t/hm2,其平均值为165.88t/hm2,现实生产潜力平均开发度为41.11%。由此可知,广西甘蔗生产潜力理论值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较大,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hm2,占耕地总 面 积 的7.65%;二 等 地 面 积 为3422.18hm2,占27.22%;三 等 地 面 积 为3840..56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平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全县耕地地力现状,为耕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GIS支持下,利用比例尺为1:50000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平昌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平昌县40952 hm2耕地中,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8.2%、20.3%、19.6%、35.4%、8.2%、8.3%,这一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宜春市本级耕地地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拾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70-275
为了摸清全区耕地地力现状,维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平衡。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和行政区划图等叠置分析确定评价单元737个,研究选取立地条件、剖面性状、障碍因素、耕层状况、土壤管理等5个层次的14个评价因子。结果表明:全区3543.18 hm2耕地可分为7个等级,其中一等地355.24 hm2,二等地533.64 hm2,三等地575.72 hm2,四等地738.09 hm2,五等地503.53 hm2,六等地445.06 hm2,七等地391.90 hm2;分别占宜春市本级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0.03%、16.25%、16.25%、20.83%、14.21%、12.26%、11.06%。通过研究可知宜春市本级耕地地力现状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5.
近 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生产潜力变化主要特征和气候归因,将1961-2010年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2个时段,对比分析近5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并基于IIASA最新开发的农业生态区模型AEZ 3.0模拟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量、水分条件以及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近50年中国雨养和灌溉小麦单产潜力增加的区域主要为东北、华北和四川盆地,单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为西北和东南地区.中国冬小麦的适宜区域出现较明显的北扩南收态势,而雨养春小麦适宜面积在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显著减少.全国雨养小麦总生产潜力减少5%,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变化不大.东北区域雨养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增加都最为明显,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中国小麦增产的重点区域.中国小麦生产需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优化布局,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回答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问题,基于河南省测土配方试验、施肥示范试验数据和河南省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测算了在试验条件下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在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和施肥示范推广试验条件下,最高单产的平均值分别为4726.2、5817.6、5409.15 kg/hm2。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为7487.27万t,河南省粮食生产目前还有约35%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收贮高效资源化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玉米秸秆低成本、高质量收贮模式,有效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是推行农作物秸秆以农用为主、多元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玉米秸秆榨汁存贮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收贮利用成本、秸秆产品收益对该模式资源化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收益率约为6.70%,销售利润率约为6.30%,并且在收贮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秸秆中干物质、糖分和水分的流失,是一种高效资源化收贮利用模式。同时,结合该收贮模式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优势及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该模式在当地推广可行性探究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