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东地区森林保护土壤的生态效益价值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参考国外森林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土壤侵蚀等研究成果,测算出辽东森林每年减少土壤侵蚀的总量,估算辽东森林每年减少土地废弃、防止泥沙滞积和泥沙淤积、保护土壤肥力等3种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与三峡森林许声龙,覃昌年三峡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反复论证的焦点之一:会不会重蹈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淤积的复辙?据报载:长江每年有6亿吨泥沙冲入大海,而这6亿吨泥沙几乎全集中在三峡地段以下。...  相似文献   

3.
淳安县湿地资源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湿地定义和资源现状,该县主要有库塘、河流、灌溉地和沼泽化草甸湿地4种温地类型,湿地面积75338hm^2,湿地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渔类资源丰富;其次,从温地污染、泥沙淤积、生物资源利用、侵占湿地等方面分析了湿地生态威胁;最后提出了湿地保护10大工程和5项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水库泥沙淤积与回水计算是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确定的重要依据,合理确定水库淹没处理范围,为水库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提供科学的依据~([1])。本文以后场箐水库为例,对水库泥沙淤积与回水计算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水库淹没处理范围,拟定库区防护迁移方案,并为上游梯级水库的设计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四川省石柱县建设生态经济型长防林工程的意义 搞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对于石柱县具有重大意义。长江直接流经石柱县达22公里,从石柱县流入长江、乌江的大小河流达52条,水土流失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逐年增大,近年经石柱输出的泥沙近1342.5万吨,年均流失土层厚度5.7毫米,农用土地资源减少,地力下降,塘库淤积严重,水旱灾害加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营造库、塘防护林的目 ,主要为了阻拦库、塘周围流域内的泥沙入库 ,缓冲并削弱波浪对库岸的冲淘 ,延长库、塘寿命。为此 ,在建库、塘的同时 ,就应当把绿化工作纳入库、塘工程计划中 ,并切实做好。1 库岸防护林为防止库岸坍塌 ,阻滞库、塘附近径流携带泥沙入库 ,防止水面过度蒸  相似文献   

7.
<正> 建国以来,我国共修建水库84000多座,总库容为4000亿立方米,三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入库,已淤积了1000亿立方米,占总库容的四分之一。以山东省标准每立方米投资0.3元计算,损失人民币300亿元。据林业部林业规划设计院估算,目前每年仍以3.6%的速度淤积,约合每年淤积  相似文献   

8.
刘欣伟 《沙棘》1998,11(4):3-4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全球最为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黄土高原总面积为64万km~2,而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为16亿t,是产生风沙灾害、泥沙淤积、泥雨天气、黄河洪水灾害和断流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生物拦沙坝的主要特点,并对拦沙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推广生物拦沙坝在库坝上游形成拦泥拦沙效果,减少库容淤积,延长水库寿命。  相似文献   

10.
九曲柳河弄潮翁高永田,高永才柳河,弯弯九曲,九曲弯弯。古往今来,它年年都无情地携走上游及两岸土地的大量有机质,绘下游人民带来泥沙淤积之苦。位于柳河上游石质低山区的库伦旗和河子镇先进小流域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该流域所辖单支营子小组西...  相似文献   

11.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积沙活动强烈,其风积沙直接侵入河道,严重淤积河床,使该河段局部河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造成洪灾、凌灾频繁发生,对下游三胜公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亟待在该河段沿岸大力营建水土保持工程防治体系。文章在系统分析沿岸流沙危害、治理现状及其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节水抗旱型植被筛选、流沙环境的水土保育技术、植物生理调控及其沙区植被合理灌溉等技术与途径,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节水型水土保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娟  王凡非 《森林工程》2003,19(5):8-9,11
由于二龙山水库上游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了水库的寿命,造成饮用水质量下降,工农业用水供应不足。二龙山水库上游生态环境急需恢复,需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与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文中根据工程实例,利用监测数据,采用规范法和拐点法详细地分析了经过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在路堤填土分级加载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即湿地软土地基在路堤填土分级加载过程中是稳定的,而且是与工程实际相符的.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加载过程和指导施工,为今后湿地软土地基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流沙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治沙工作始于1880年,但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机械沙障和植灌种革措施阻止铁路沿线流沙的侵袭;林牧结合的植物治沙,固定了流沙,繁荣了畜牧业,实现沙地植被的永续利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采取不同的措施:草原区设置防护林带,实行草田轮作制,既防风固沙,又改良沙土,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半荒漠区采用植物固沙,固沙初期设置机械沙障保护植物;荒漠区利用飞机或汽车混播乡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并与放牧、种植业相结合。文中还对苏联治沙的历史和科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填石路堤设计与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盖玉杰 《森林工程》2002,18(2):41-42
本文针对填石路提不同与土质路堤或土石混填路堤的具体特点,对填石路堤的具体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沙地治理工程初期的改良土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北京市郊的房山区、顺义区和昌平区选择沙地治理工程示范区,以附近的荒地为对照,测量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指标,以对华北平原沙地治理工程初期土壤改良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示范区,不同类型的植被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其中,房山区的毛白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效果最佳,刺槐增加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的效果最佳,而油松增加土壤速效磷的效果最佳。顺义区的华山松,国槐和垂榆均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而华山松和国槐增加土壤速效磷的效果较好。昌平区的桧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效果最佳。因此,在沙地治理工程初期,植被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林下土壤。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干热河谷区麻疯树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土壤微生物传统数量测定法,分析了攀枝花9个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大微生物种群中,细菌占93.9%,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占3.1%和3.0%;不同林分年龄土壤微生物总数差异显著,成熟林分(1 237.6×104)>人工幼林(955.4×104);土壤类型不同,微生物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红壤(1 349.2×104)>黄沙壤(1 306.8×104)>山地黄壤(580.0×104)。通过土壤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分析结果,攀枝花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比较贫乏,在氨化细菌数量中,红壤(37.0×103)>黄沙壤(0.8×103)>山地黄壤(0.3×103);在好气性纤维菌中,红壤(0.8×103)>黄沙壤(0.7×103)>山地黄壤(0.3×103);消化细菌,反消化细菌在山地黄壤和黄沙壤有少量分布;在3种土壤中均未分离到好气性固氮菌,说明攀枝花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不适宜好气性固氮菌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朝阳低山缓丘地区实施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措施 ,研究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面的效益。2a的试验结果表明 ,与荒坡对照区相比较 ,有植被覆盖的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强。单纯种植农作物 1997年平均减水 40 0 7%、减沙 38 8% ,1998年为 2 5 52 %和 39 1% ;农林复合经营 1997年平均减水 36 4 2 %、减沙 53 9% ,1998年为 44 2 9%和 59 3 %。初步证明农林复合经营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面效益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试验示范区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土壤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六位一体"人工固沙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即搭设障蔽、挖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套笼三防、生物除虫。通过实践证明此种技术可在"三北"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且这一技术在同类地区防沙治沙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缩短枸杞育苗周期,加快繁殖速度,寻找适宜的扦插基质,通过设5种基质配比S1(细绵沙1∶森林土5∶黄绵土1)、S2(细绵沙1∶森林土4∶黄绵土2)、S3(细绵沙1∶森林土3∶黄绵土3)、S4(细绵沙3.5∶森林土0∶黄绵土3.5)、S5(细绵沙0∶森林土0∶黄绵土7)试验,观测统计扦插苗的生根时间、萌芽率、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及苗干基径等成活及生长指标,比较分析5种基质配比对枸杞硬枝扦插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棚条件下,枸杞硬枝扦插适宜的扦插基质为S1(细绵沙1∶森林土5∶黄绵土1)的无菌营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