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镇沅县勐大镇蚕桑产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蚕桑效益的分析,结合蚕桑产业发展背景和勐大镇生产实际,指出勐大镇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总结蚕桑产业在勐大镇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以期提高勐大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我国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蚕桑产业的经营和生产,充分开发利用蚕桑资源,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本文先概述了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潜力,实现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金见  黎永谋  石涛  陆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58-4159,4161
介绍了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分析了云南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云南蚕桑产业建设现状,指出了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对当前形势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湖北省蚕桑产业发展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了劳动力缺少导致桑园面积、养蚕发种量有所减少,蚕桑基础条件薄弱和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新技术推广受影响,财政支持不足、加工企业投入机制不健全致使蚕桑发展政策乏力等挑战;提出了构建蚕桑轻简省力高效饲养技术体系、提高蚕桑产业比较经济效益,发展茧丝绸加工业、延长蚕桑产业链、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加强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霍山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增强蚕桑产业后劲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光禄镇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近年发展蚕桑产业的工作经验,找出目前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光禄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蚕桑产业由部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地处我国西部且有传统蚕桑产业优势的千阳县,如何顺应当前国内蚕桑产业发展的大形势,理顺蚕桑产业中的各种关系,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千阳县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简述姚安县官屯乡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因素,提出调整产业思路,完善产业体系建设,开展蚕桑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官屯乡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桑业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20年蚕桑产业发展数据,分析了四川省蚕桑产量变化、区域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桑园面积逐步稳定,蚕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南充市、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是蚕桑优势产区;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已基本形成,蚕桑产业中心南移趋势明显;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影响蚕桑产业发展,桑园面积、养蚕户数、发种量、蚕桑比较效益对蚕茧产量分布表现为正向相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成为四川省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介绍淳安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构筑精品蚕桑基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问题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认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全面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举措,对于有效贯彻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全面诠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举措。研究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创新不足、协调不力、绿色理念缺失、开放水平不高、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需要着力于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缺陷、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体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5—2020年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皖北六市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变动趋势存在差异,2020年五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值显示出协调、开放水平相对偏低。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度分析表明,协调发展是各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创新发展水平也需增强。未来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区域合作、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城乡协调发展,以持续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解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含义,结合第六次场地普查和河北省农村体育发展调查,分析了城乡体育发展取得的成绩,造成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及其原因,从可统筹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剖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顺城乡体育发展体制,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创建智库,编制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完善法规保障机制和整合城乡体育资源,构建体育项目体系等促进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宁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燕华  李成英  王延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06-13008,13150
西宁市的区域发展战略是背依青藏、东向发展,市域整合、城乡统筹。即①与兰州进行错位经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双核心;加强与拉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与海东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格尔木、德令哈的空间联系、拓展经济腹地。②整合旅游发展空间,建立大西宁旅游经济区;加强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在西宁构建"都市发展控制区",确定控制区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两级空间结构:都市发展核心区和外围城镇发展区。研究了西宁市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分析了城市发展条件,从而提出主城发展战略,即首先构建中央都市发展走廊,强化西宁的城市凝聚力,逐步形成板块空间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功能的中轴集聚效应,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其次构建"三川六岸"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5.
何晔  王方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83-20085,20092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四川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2003~2008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不高,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等化现象非常突出。2003~2008年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均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程度持续降低;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缓慢上升,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急速下降,公共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稳定在低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波动中上升,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任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79-8681
通过分析汉中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新模式——汉中经济捆绑发展模式。介绍了捆绑发展和经济捆绑发展的含义及类型,并探索了汉中地区实施经济捆绑发展的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蔡文新 《北京农业》2011,(33):205-206
农业作为浙江省的国民经济体系重要内容,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立足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农业发展状况,以发展循环农业系统为当前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加强观念、制度、手段等多方面努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循环农业系统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并以台州天台农业发展为例,提出发展循环农业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干旱区生态和经济关系,对促进干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重大。研究通过对干旱区生态要素与经济要素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评判模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当前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及耦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5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生态滞后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严重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6种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 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性等问题,新疆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过程中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必然选择、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发展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直接有效的推动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