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洋 《云南农业》2001,(4):18-18
上年,晋宁县上蒜乡宝兴办事处建成了我省首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宝兴村民成为我省第一批使用秸秆煤气的用户,标志着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试验在我省获得成功,从而填补了我省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的空白,为我省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新技术和新经验.  相似文献   

2.
青县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起步较早,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带动了全省乃至全国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发展,但是从多年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青县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发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观点将对全国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减少秸秆焚烧、治理雾霾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兰  冷云伟  任恒星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62-19464,19495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物质、能量、经济等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价值流和价值驱动力核算,首次对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进行了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提供了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能源流动、环境影响和经济性定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农村秸秆沼气工程集中供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广西田阳县坡洪镇陇南屯农村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技术,根据陇南屯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建设发展方式,以为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秸秆沼气集中供气不仅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和减少碳排放,而且还能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是推进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选择。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省阜南县洪河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及管理模式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不仅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具有显著地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本文探讨了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对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结果显示,该工程的温室气体排放基准线为每年8605吨CO2当量。但是,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静态回收期较长(为20.7年),制约秸秆沼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而加强政府财政投资力度,并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不仅有效促进沼气工程快速发展,而且将有力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是一种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在分析中国农村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发展规模、运行情况、技术标准、政府政策等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技术标准、项目规划与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金坛市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情况、集供优势、技术革新及取得成效,以期为秸秆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1.科学选址选址要远离农民集中小区50米以上。供气100户,用地3.5亩左右;供气200户,用地4.5亩左右。气站建设完工后,要砌筑围墙,实行封闭式管理运行。2.合理施工要按图施工,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厌氧发酵池砌筑砖  相似文献   

10.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推广应用效益显著□李华林杨玉法1997年山东省寿光市在北洛镇北孙云子村和稻田镇董一村建立了两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建成后,群众使用方便,干净卫生,费用低,群众满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明显。一、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秸秆供应链物流网络系统,是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比较分析了秸秆收储运分散型和集约型2种物流模式的特点,集约型是分散型物流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集约型物流模型更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秸秆供应链网络的经济收益;概述了秸秆储运选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认为秸秆选址布局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秸秆物流模式选择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秸秆供应链物流网络可靠性评价方法,为秸秆物流模式选择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决策方法;同时,提出应加强秸秆物流网络系统化、智能化、信息化研究建议,推进秸秆的产业化、市场化演变。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转换形式及秸秆气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的主要形式,并对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3.
秸秆规模化干法厌氧发酵集中供气工程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成茂  刘伟伟  伍德林  杨智良  马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45-13846,13853
阐述了秸秆规模化干法厌氧发酵集中供气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农作物秸秆原料收集体系建设与优化,厌氧发酵系统的原料预处理、进出料、保温与增温控制技术,气体的净化与存储技术,沼气工程发酵残留物综合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的试验点如麻城、广水、鄂州和蕲春归为低钾土壤,标记为Low-K。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3K;(5)S+2/3K;(6)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以此来考查当前推荐钾肥用量(K2O 75 kg•hm-2)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及轮作模式下麦秆或油菜秸秆还田钾素对钾肥的替代作用。【结果】结果显示CK处理(-K),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 372、8 710和7 767 kg•hm-2,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与CK相比,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均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量分别为633、1 098和814 kg•hm-2,增幅分别为7.7%、12.6%和12.5%;地上部钾素累积吸收增量分别为40.2、56.5和49.3 kg•hm-2,增幅分别为15.9%、21.3%和36.8%。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会造成高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下降,但可明显提高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同时秸秆还田也会显著降低高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但对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同钾肥利用率相比,钾素利用率均有所降低,但中钾土壤和低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要显著高于高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钾素累积增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钾土壤和中钾土壤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38.2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49.1%;中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60.0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20.0%;而低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 mg•kg-1),增产效果显著,推荐钾肥用量不足。【结论】因此,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而低钾供应田块推荐用量略显不足,增施钾肥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对棉花秸秆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的条件下,以棉花秸秆为底物,采用3种纤维素酶(酶1、酶2和酶3)进行体外产气试验. 结果表明:①酶1活性较好,48h平均产气量为17.22ml,与其他处理0.05水平差异显著 , 酶浓度为5g/L时产气量最好,干物质消失率最高;②酶3活性最差,其中酶浓度为10g /L 时产气量最低,干物质消失率也最低;③纤维素酶对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残余量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下"麦-稻"轮作生产生命周期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小麦-水稻"轮作生产体系生命周期划分为原料开采、农资生产和农田种植三个阶段,对秸秆不还田、全量还田、半量还田3种还田量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清单分析,并进行了温室气体增温潜势评价。结果表明:以氮肥生产为主的农资生产阶段与原料开采阶段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阶段,占作物生产全生命周期能耗的70%左右;温室气体排放则以农田种植阶段为主。相较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和半量还田增加了作物产量,降低了单位产品(分别为1 t小麦和1 t水稻)生产的CO2、N2O排放量,分别减排CO227.05%、31.23%,减排N2O 17.74%、14.51%,而CH4排放分别增加39.56%、12.38%;但在20 a、100 a时间尺度上,农田综合增温潜势GWP均显著降低。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施能有效降低农田生产系统生命周期能耗及温室气体增温潜势。  相似文献   

17.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 cm、5-15 cm和15-25 cm土层土壤NH4+-N、NO3--N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覆盖还田年限的延长和用量的提高,3个土层土壤的NH4+-N、NO3--N含量的增幅也随之增加。第5季水稻收获后,秸秆覆盖处理NH4+-N、NO3--N含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8.83%-36.70%和12.04%-37.70%。秸秆覆盖还田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NH4+-N、NO3--N含量降低,有利于减少NO3--N的淋失。而后期氮素得到释放满足作物生殖生长的需要,则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后,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旱季作物(小麦、油菜)的增产效应要高于水稻,并且作物的增产幅度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和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水稻的有效穗数以及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结论】连续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无机氮的供应,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焚烧稻草产生的多环芳烃及其他有害物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焚烧稻草的产物稻草灰和焚烧稻草所产生的气体溶于蒸馏水(制得溶解液来模拟酸雨)中多环芳烃(PAHs)及其他有害物进行检验,并对PAHs含量特点进行分析,从而间接评价了焚烧稻草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