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中华鼢鼠在油松良种基地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鼢鼠发生的适宜条件是全垦地、梯田,其次是林带;阳坡是中华鼢鼠活动最猖獗、危害最严重的地带,其次是半阳坡、半阴坡、阴坡。  相似文献   

2.
经1995~1998年在祁连山北坡人工造林地对中华鼢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不同生中鼢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基本掌握了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危害规律,并根据气温、性比等因素,建立了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短、中期数量测报模型:F=1.679p。  相似文献   

3.
人工油松林地中华鼢鼠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子午岭林区合水林业总场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omis)林地内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危害的调查表明,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与危害幼树死亡株率成线性相关:y=18.255x-2.715;中华鼢鼠防治经济阈值为 2.92 %、理论防治指标为 5.84 %(均以被害株率表示);并依调查结果提出了当年发生量预测方法和危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经1995~1998年在祁连山北坡人工造林地对中华鼢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不同生境中鼢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基本掌握了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危害规律,并根据气温、性比等因素,建立了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短、中期数量测报模型:F=1.679p。  相似文献   

6.
中华鼢鼠的危害,是造林成活率低,林地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务必要作好鼢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中华鼢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祁连山林区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祁连山林牧区中华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鼢鼠严重威胁着泾源县森林资源健康生长,尤其是对未成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的危害十分严重。根据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危害规律,介绍了以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捕杀、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华塞隆.学名中华鼢鼠.它是我国北方农区、牧区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一种小野兽。它善掘洞,噬食植物根茎及荚果。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消灭鼢鼠危害多年的课题研究中,却意外地撞进了一个中华鼢鼠研究的新领地;民间有用鼢鼠治疗筋骨疼痛、肝炎疳积等疾病的传统用法。这一发现引起了北京同仁堂的重视。同仁堂研究人员在北京市科委投资帮助下,经过二年多的分析和研究,揭开了一个秘密:中华塞隆骨质不但药效上和虎骨相似,而且化学成份也相近。于是,塞隆风湿酒、塞隆风湿胶囊等几个品种的药物制剂在同仁堂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1.
甘肃鼢鼠的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茁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89-190,214
从甘肃鼢鼠的生物学特征、危害现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甘肃鼢鼠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甘肃鼢鼠的人工防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07年在互助县北山林区甘肃鼢鼠的危害现状调查,实施人工捕杀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防治可明显降低鼢鼠密度,提高幼林成活率,鼢鼠的平均密度由防治前的69只/hm2下降到27只/hm2,幼林保存率由防治前的65%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13.
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排序,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被划分为3个类型。吴旗林区的啮齿动物群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沙区林地群落类型,种类较多,密度变化较大,优势种为中华鼢鼠和跳鼠类。对林木造成巨大危害的种类主要为中华鼢鼠和草兔。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保持了原农田群落的特点,其桥山林区的群落优势种是甘肃鼢鼠,而吴旗林区退耕林地为中华鼢鼠。桥山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种类和生物量因植被状况较大差异,天然次生林种类较少,密度较低,优势种是达乌尔黄鼠和松鼠类。灌木疏林林地群落兼有天然次生林的啮齿动物群落和农田啮齿动物群落的特性,优势种为达乌尔黄鼠和松鼠类。次生林全面清坡造林幼林地,其群落优势种为甘肃鼢鼠。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1期韩崇选等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次改林地11年的鼢鼠发生和林分郁闭度关系研究发现,鼢鼠密度上升期,鼢鼠密度、雌雄比与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成亚比与郁闭度呈递减关系;密度下降期,随着林木的增长,林分郁闭度加大,鼢鼠密度降低,雌雄比下降,成亚比上升,并逐渐趋向稳定。全面清坡、竖向清坡和块状清坡造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430左右,范围在0.399~0.458之间;水平带状造林和更新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584左右,范围为0.568~0.585。鼢鼠各繁殖参数与郁闭度的关系总体符合一元三次回归模型。繁殖上升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林地鼢鼠怀孕率和繁殖指数的最佳适应林分郁闭度为0.290,平均胎仔数的最佳林分郁闭度为0.210,取值范围均在0.060~0.430之间。林地鼢鼠繁殖强度下降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华鼢鼠的生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鼢鼠主要栖息于山地与丘陵的农田、荒地、草场、林地,且发生严重、为害较大。为了科学控制鼢鼠为害,根据其生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总结出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轮作倒茬和清除杂草相结合、深翻土地和兴修水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及较为完善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初步研究了六盘山鼢鼠的生物学特征和防治方法,并提出了开发利用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利用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对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可划分为7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由南向北依次增加,优势度指数南高北低.人为因素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鼢鼠、达乌尔黄鼠、松鼠、田鼠和草兔等是各群落的共有种.陕南林区主要以地面鼠为主,松鼠和田鼠所占比例为74.5,鼢鼠主要在人工林中发生;关中林区是地面鼠和地下鼠组成的重叠群落,鼢鼠占17.2、达乌尔黄鼠47.0、松鼠23.7;陕北高原黄土区和风沙区以鼢鼠为主,延河以北主要是中  相似文献   

18.
林地甘肃鼢鼠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甘肃鼢鼠、洞迹圈和被害油松的空间分布格局是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洞迹圈的信息可以反映甘肃鼢鼠的信息。调查的最适取样面积相当于一个聚集块面积,分别为1/4、2/15和1/15hm2样方大小;最适取样数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允许误差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朝阳地区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影响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的因子有:沟坡方向,侵蚀沟部位(纵向位置),侵蚀沟深度和地被物厚度,对侵蚀沟内外油松的生长对比以及侵蚀沟内油松更新幼树连续5年生长量的调查研究表明;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幼树连年生长量很大,侵蚀沟内外油松径生长量相当,树高生长量却相差悬殊,沟内油松树高是沟外油松树高的2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现地调查和试验林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次生林和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的发生规律。结果证明,次生林鼢鼠发生类型分为灌草群落类型、乔灌草疏林群落类型和乔木密林群落类型。次生林乔木郁被度与灌木分布数量是影响林地鼢鼠分布的主要因子。乔木和灌木的郁被度、沙棘和草本植被的权重、直根系草本植被的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负相关;而灌木权重、沙棘郁被度、直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须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和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正相关。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密度逐渐增大,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林分郁被度的加大,鼢鼠密度逐渐降低。不同改造模式林地鼢鼠发生强度依次为全面清坡造林、坡向清坡带状造林、块状清坡造林、水平带状清坡造林和林下更新造林,油松林地大于侧柏林地,侧柏林地大于刺槐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